春秋战国时期,今山西省太原市属晋国和赵国辖地。秦庄襄王三年(公元前247年),秦国攻取赵国晋阳之地,在此设置太原郡(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废太原郡改为代国,封刘恒为代王(汉文帝)。汉文帝时又分代国南部为太原国,随后再次合并为代国。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废代国,复置太原郡,属并州辖地,郡治与州治同在晋阳。

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登基后又将太原郡改为太原国。北魏时,魏太武帝拓跋焘沿用东汉以来的州、郡、县三级地方建置制度,设太原郡,属并州管辖,治于晋阳县。北魏孝武帝永熙三年(534),北魏分裂为东、西二魏,太原郡属东魏辖地,在郡治晋阳设大丞相府,史称霸府。

北齐时,齐文宣帝高洋新置龙山县作为太原郡治(今山西省太原市汾河以东)。隋文帝时,废太原郡,隋炀帝又复置太原郡。隋末战乱时,李渊与李世民于太原起兵反隋。至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再次废太原郡,设并州总管府,从此不复太原郡的区划。

与北魏同时的南朝,在山东地区也曾设置过太原郡。东晋元熙二年(420)刘裕篡权自立,东晋灭亡,是为宋武帝。刘宋建立后,与北魏在山东沿黄河两岸对峙。刘宋永初三年(422),宋武帝去世,其子宋文帝即位。

宋文帝元嘉十年(433),朝廷分割济南郡和泰山郡两部,在山茌县侨置太原郡(今山东省长清东南,侨置现象大量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南朝为了安置北方移民,满足北方移民重乡情的需求,设置了一批与北方同名的郡县,故名侨置),下辖山茌、太原、祝阿三县,属青州管理。

北魏皇兴五年(471),山东地区被北魏占据,太原郡改名为东太原郡,以区别在山西的太原郡。至北魏孝明帝孝昌二年(526),东太原郡从山茌县移治太原县(今山东长清西南),辖太原、祝阿、山茌、卢县四县,属齐州管理。北齐文宣帝高洋在位时,东太原郡被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