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叛逆的话题,很多人首先想到是,少男少女们从13岁到17岁的叛逆期。此时又是青春期,所以大家都怕青春期遇到叛逆期。但是,如果仔细去研究,就会发现,叛逆期远远要比青春期长很多。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不满的时候,就会有不一致、不同意的表情。这种表情与当时的环境极不协调,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犟”。

叛逆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持续的时间很长,从3岁4岁的“不听话”,一直到七老八十的“难伺候”,都会根据具体情况展现出来。其中,表现比较明显的是13---17岁左右的青春期,倔强的孩子像是换了一个人似地,弄得家长无法招架,甚至是束手无策。

一、叛逆的特征和表现

1、 叛逆的特征:怀疑一切,排斥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自我膨胀,自以为是;以为自己已经可以处理眼前的所有事物了。

2、 叛逆的表现:反对和拒绝别人的安排。越是命令的事情,孩子越是不愿意干。从给家长吊脸子、顶嘴,到躲避、哭闹,目的是让家长妥协。有的孩子逐渐长大了后,还会出现反常的表现,比如偷偷摸摸地做事,或者专做家长反对的事情(与家长对着干)。

有位母亲向朋友哭诉:孩子天天玩手机,刚开始每天几个小时,现在每天玩到半夜(居家隔离期间),中午才起床。不写作业、厌学、成绩也很差,而且越来越不听话。我说的话她一句都不听,尽干我不想看到的事情,她是想挑衅我的权威吗?小的时候那么听话的一个好孩子,现在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呢?

除了未成年的孩子有这样的表现,长大后的成年人也有类似的情况。夫妻之间不肯协商,互不退让,为一点小事争吵不断、大打出手。这就是叛逆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延续,各种不服应有尽有。中年和老年是不是就没有“叛逆”心理了呢?从理论上说,他们早已过了叛逆期了,可实际上这种心理却依然存在。有的父母不接受孩子的正确建议,甚至到了老年也不会听从晚辈的劝告,倚老卖老。这样的人往往会让孩子们不知所措,一筹莫展,一片好心“当成驴肝肺”了。

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人性中最隐蔽、最丑陋的秘密,在暗地里发挥着作用,这个秘密就是每个人都有的“报复心理”。

二、叛逆(报复)心理是一种反抗情绪下的自我满足

我们通过以下实例来做具体分析:

1、 喜欢给父母找麻烦的小宇:小宇是位15岁的高一学生,他的父亲是乡里的公务员,母亲开了一家蔬菜店。从家庭条件来说是中等水平,他的所有要求,父母都尽量满足。但是,小宇的表现越来越让家长难以忍受了:他每个星期都要花很多钱,说是学校食堂的饭不好吃,还说同学经常请他吃冷饮,他要还人情。不仅如此,小宇还经常增添新的学习用品。而且价格都是最高的。

花了父母不少钱,但是小宇的学习成绩却没有长进,还经常违反学校纪律,小宇的父亲被请到学校几次,他觉得很丢人。可小宇对此仍不以为然,他说我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好,是学校太把成绩当回事了。最后,经过心理老师对小宇的耐心疏导后,小宇终于说出了心里话:我就是对父亲不满意、不服气,他当了一个小官,竟然在家里也摆臭架子,我就是要花他的钱,还要给他添乱。

这种叛逆心理的本质是什么呢?纯粹是对父亲行为的一种抗议----报复心理。

2、 好吃懒做的女大学生:黄女士是书店的一位管理员,她每天除了完成单位的工作外,还起早贪黑地承担着一个妻子和母亲应尽的义务。她每个月按时给上大学的女儿打钱,每隔几天就去看望瘫痪在床的婆婆。

暑假期间,黄女士很高兴地为女儿做了许多她爱吃的菜,还让她开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可是一个多星期了,女儿除了吃饭睡觉,就是上网和玩手机。连换下来衣服都不洗,更不要说饭后洗碗筷了。黄女士忍无可忍了,就说了女儿几句。这一说不要紧,女儿竟然三天不理她了。

黄女士通过朋友联系了我,问我该怎么办?我让黄女士回忆一下,这个孩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不太听话的?你女儿曾经对你有过什么抱怨没有?哪怕几句牢骚话。

黄女士告诉我说:孩子上高中的时候,表现很乖,从没有过不听话的现象;只有在高考的时候,关于报考志愿方面,我们母女曾经出现过争执。我建议女儿上医学院,女儿却想做设计师。在大家的共同劝告下,女儿最终放弃了自己的选择,上了医学院。

问题的根源似乎已经找到了,但我还是不够肯定,让黄女士找朋友帮忙询问一下她女儿有什么苦衷没有,因为自己的孩子有的时候不好对家长张口。几天以后,黄女士回话说就是因为女儿上了不满意的大学,所以才对母亲做出如此不恭的事情来。

“她就是想故意气我、为难我、折磨我,难道我做错了吗?”黄女士哭泣起来。

从黄女士和她女儿的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已经长大了的孩子,还故意犯一些低级错误的时候,请一定要注意,这不是他的无知,而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对家长实施的一种情感折磨,即报复心理。

3、40多岁的人了,还不会照顾父母?给老人端凉水、送剩饭,还经常对老人大声责骂;结婚后将一个院子分成两部分,中间砌了一道两米高的墙,墙也不留门,几天都不去看望老人。只有老人隔墙大声呼喊的时候,他才慢悠悠地另一个门进去看看老人。

这是发生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庄里的真实事件。我得知此事的时候,恰逢他妹妹正被别人责怪着:你很久也不回来看看自己的父母,两个老人被你哥哥虐待着,你也不管吗?

这个30多岁的女人无可奈何地说:我是嫁出去的人了,我还有一大家子人要伺候,我离得那么远,我能怎么办?经过交谈,女子说:哥哥小的时候,常常被父母训斥和毒打,父亲的眼睛不好,但下手却很重,我亲眼看见哥哥的脊背和屁股被打得流血。哥哥暗地里跟我说,等自己长大了也不会好好对待他们。我不能怪哥哥无情,是我父母过去对哥哥太狠了。

三、叛逆不是与生俱来的

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种瓜地得瓜呀,种豆地得豆,谁种下仇恨他自己遭殃。当然,我们不能说这对老人对待自己的孩子就像敌人一样。但是“棍棒出孝子”也的确会让孩子生畏,也会给孩子留下难以抹去的心理阴影。这位男子的表现是什么呢?表面上看,还是一种叛逆。

这个40岁的汉子对自己的亲生父母是如此的冷漠,很大程度上也是这对不懂教育的父母的悲哀。让一个在简单粗暴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对冷酷的父母献上温馨的笑脸,对他来说是有一点勉为其难。要知道,很多人的心里面都有这样一个观念,那就是:“你现在如何对待我,我将来就如何对待你”。

父母对孩子而言,教育好了会一个惊喜的回报;教育不好了,就是一种残忍的报复。教训深刻,需要警醒啊!

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