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譚松韻、宋威龍、張新成、塗松巖和張晞臨主演的電視劇《以家人之名》,在湖南衛視開播後,收視率十分喜人,或成這個暑假裏繼《三十而已》後的又一爆款劇。

這部劇講述的是三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凌霄、李尖尖和賀子秋,在機緣巧合下走進同一個家庭,由兩個爸爸共同撫養長大。他們在相互陪伴和彼此溫暖中,治癒着來自原生家庭的傷痛。

大哥凌霄是最不幸的,他承受着害死親妹妹的負罪感、家庭的破碎和母親的拋棄。

小妹李尖尖是最幸福的,雖然小小年紀就失去了媽媽,但是她有一個格外溫暖的爸爸,給予她足夠多的愛,讓她活得像個小太陽一樣明亮。

小哥賀子秋是最令人心疼的,他不像別的孩子一樣在父母的期待中來到這個世界,他完全是個意外,他的媽媽賀梅在離婚後才發現懷孕了。他在7歲時,被媽媽拋棄。

這個爹不疼娘不愛的孩子,過早地嚐盡了生活的苦痛,彷彿他一生下來就是大人了,必須要獨自承受生活的壓力。1.當大人像孩子時,孩子只得迅速長大

賀梅是個渴望浪漫的文藝女青年,她喜歡讀書,喜歡《安娜·卡列尼娜》、《傲慢與偏見》。她以爲自己是個堅強而獨立的女人,所以纔會堅持生下賀子秋吧!但事實上,這些書並沒有讓她變成一個成熟的女人,而是讓她活在了不切實際的虛幻之中。

真正生下賀子秋以後,賀梅才發現養育一個孩子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容易,她也沒有她以爲的那麼堅強,她是後悔生下賀子秋的。

在和李尖尖的爸爸李海潮相親時,賀梅問李海潮的愛好是什麼,李海潮說是做飯。賀梅就反應淡淡的,她從心眼兒裏看不起“庸俗”的李海潮。

但生活不是紙上談兵,不是風花雪月,正是李海潮身上所散發的煙火氣。賀梅沒辦法接受李海潮做丈夫,卻相信他是個好爸爸,所以她纔會騙取他的錢,拋下孩子一走了之。

賀梅不成熟,沒有責任感。沒有擔當,就像個渴望自由的孩子。

亦舒說:“當大人像小孩的時候,小孩只得迅速長大。”

擁有賀梅這樣一個小孩一樣的母親,賀子秋只能迅速長大,過早地懂事,承擔着本不該他承受的一切,有着和年齡不符的禮貌周到。

他玩了李尖尖的青蛙玩具,李尖尖對他出言不遜,他沒有反駁,沒有生氣,而是立刻道歉,剋制着孩子愛玩的天性,把玩具還給李尖尖。

賀梅說有老家有急事,賀子秋被李海潮接到家裏時,他問李海潮,是不是要跟他媽媽結婚,因爲李海潮給他媽媽錢。他以爲那錢是結婚的彩禮。他急着改口叫李海潮“爸爸”。

那一聲“爸爸”,看得人淚流滿面。一個從來沒有見過爸爸的孩子,卻那麼順溜地喊出“爸爸”。

可以看出,賀子秋是多麼渴望愛,渴望溫暖啊,他或許已經在心裏默默練習了無數遍,呼喊了無數聲的“爸爸”。

另外,他喊李海潮“爸爸”,或許是想討李海潮的歡心,他害怕自己被當成拖油瓶,害怕他媽媽的婚事因他而泡湯,他希望他媽媽幸福,不用再活得那麼辛苦。

然而,當賀子秋像一個大人一樣爲賀梅着想時,賀梅卻在做着自己的盤算,拋棄賀子秋,利用李海潮,多麼可惡!2.有的孩子從來沒有撒嬌的機會,彷彿一生下來就是大人了

賀子秋被拋棄以後,李海潮主動收養了他。那麼小的小人,就學會了在麪館裏幫李海潮擦桌子,拖地。

來喫飯的鄰居,總愛嚇唬賀子秋,如果不乖的話,李爸爸就會把他送走,不要他了。賀子秋嚇得哭起來。

和他同齡的孩子還在父母跟前撒嬌,而賀子秋卻像一個大人一樣有過最深的恐懼,流過最痛的淚水,做着大人才會做的活兒。他白天在麪館幫廚,晚上偷偷地洗一家人的衣服,只是因爲他要感恩,感恩李爸爸養育他。

賀子秋彷彿一生下來就是大人了,還沒有被愛好好灌溉和滋養過,就已經開始付出,學會愛人和感恩了。

即便賀子秋已經做得很好了,他的二姨每次來還會不斷提醒他,要好好孝順李爸爸,要感恩,要多幹活,不能太隨便。

二姨也是出於愛,纔會對賀子秋說這些。但這讓賀子秋和李海潮心裏都不舒服。

就像倪萍在《姥姥語錄》裏的寫的:“好心加好心,就是攪人心。”

不過,賀子秋在這樣的愛中長大,也是不幸中的萬幸。可惜的是,幸福總是短暫的,賀子秋的親爸爸突然冒出來了,讓賀子秋很煩惱。

有的父母從來沒有盡過自己的責任,卻能厚着臉皮來撿現成的。不得不說,有的父母是父母,有的父母根本就不配有子女,這樣的父母從來沒有好好愛過孩子,卻總是給孩子出難題,讓孩子承受各種各樣的壓力。

賀子秋是可憐的,也是幸運的,他遇見了李海潮,遇見了李和平。從沒有爸爸到擁有兩個爸爸,他也算是得到了充足的愛。只是如此充足的愛,能夠彌補他幼時受到的傷害嗎?

真希望,賀子秋可以有勇氣去擁抱內心那個缺愛的小孩,不再活得小心翼翼,可以擁有滿滿的安全感,可以活得自在輕鬆一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