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提及手機、平板電腦等智能設備時,我們爲什麼不會把它們稱爲機器人?在8月13日舉行的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論壇上,澳門科技大學教授、澳門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學會理事長韓子天認爲,行爲是機器人和智能設備的一大區別。機器人具有比較完整的行爲,可以四肢行走,有表情,有姿態,可以執行一些任務,從而完成或兌現一些服務。

不過,所有的機器人目前都沒有思想,也沒有自主意識,它所有的行爲只是限於一種智能的人類定義。韓子天說,機器人是一個AI的載體,機器人尤其是服務機器人應用到實際,具有很強的場景依賴。通用的服務機器人,目前很難做到。

AI賦能,場景式服務滿足用戶需求,正是海爾智家當下的重點課題。海爾集團首席技術官劉建國在論壇上表示,人工智能時代,滿足用戶的需求非常重要。海爾智家將用戶特定情況下的需求不斷地場景化,提供定製化的全場景解決方案,用場景化服務覆蓋用戶的衣食住娛等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最終實現“用場景替代產品”。

人工智能是一個賦能工具。在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論壇分論壇——中日韓機器人高端人才培養與技術創新大會上,中日韓三國現場簽訂了《山東省機器人研究會、三迪時空集團有限公司、青島科技大學“3D技術的牙科醫療產品加工數字化、產業化行動”戰略合作協議》《山東省機器人研究會、匯融產創“山東省智能機器人孵化基地暨產業園”平臺戰略合作協議》《青島匯融產創、青島凱沃智能裝備有限公司 “凱沃智能川崎旗艦店入駐山東省智能機器人孵化基地暨產業園”協議》三個項目,將爲中日韓三國機器人技術、高端人才培養、技術創新等領域的長期合作,在青島搭建起新的發展平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