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損類疾病,主流都常規用十全大補湯治療,這個方確實是治療虛損的關鍵方。方中用參、芪、苓、術、甘草來補氣虛,用歸、芎、地黃、芍、桂來補血少,此方是爲真正氣血兩虛而設立的,有的血虛而氣尚實,有的氣虛而血尚充,又不能一律按氣虛雙補來應用。原因就是,藥物各自都有功用和副作用,針對病的藥的功效祛除病患,不作用到病的功效反而成副作用,增加疾病。

如心脾二經虛,應當用茯苓補益,心脾虛表現無汗,小便短少的,用茯苓效果會很好;心脾虛表現小便次數多的,用茯苓讓人目盲;心脾虛表現多汗的,茯苓喫時間長損傷元氣,減少壽命,因爲茯苓味淡而利小便如肺氣弱,又不至於陽虛的,應當以參芪補益,不過只有肥白體質的人及氣虛多汗的,服用纔有功效。如果蒼黑體質的人及輕度腎氣虛的,服用必定出現滿悶不安症狀,因爲參芪藥性壅滯會使氣機閉塞。甘草能健脾補中,是瀉火除燥的好藥,然而有嘔吐和中焦脹滿並且嗜酒的人,服了多數會胸膈運轉不利,嘔吐脹滿也會加劇,因爲甘草氣味甘緩。川芎是補血行血,清利頭部的聖藥,然而骨蒸多汗,以及氣弱的人服用,則容易走散真氣,陰虛也會加重,因爲它的氣味辛散。生地黃能生血脈,然而胃氣弱的服用,要預防損害胃氣導致不能飲食的情況。熟地黃補血養血,然而痰火盛的服用,恐怕壅滯胸膈難以運轉。人蔘是潤肺健脾的藥,元氣虛損的病,不可缺少。如咳嗽日久、虛勞喘證,咯血,鬱火在肺的服用,必然會增加嗽喘不寧症狀,因爲它的氣味甘溫,容易壅滯氣機。白芍爲涼血益血的藥,血虛腹疼的病不可缺。如果形瘦氣弱,稟賦素虛寒的服用,反而損傷發生之氣,因它氣味酸寒。

用這個方的人,上述這些都要注意到。

論十全大補湯當用不當用之要訣

虛損之疾,世醫例用十全大補湯以補之,其方實爲虛損之關鍵也。方用參芪苓術甘草以補氣虛,用歸芎地黃芍桂以補血少,此方乃爲真氣血兩虛而設。或血虛而氣尚實,或氣虛而血尚充,又不可一例施也。蓋藥性各有能毒,中病者借其能以付安;不中病者,徒惹毒以增病耳。如心脾二經虛,當用茯苓補之。虛而無汗,及小便短少者,服之有功;虛而小便數者,服之令人目盲;虛而多汗者,久服損其元氣,夭人天年,以其味淡而利竅也。如肺氣弱及無陽之虛者,當以參芪補之。然肥白人及氣虛而多汗者,服之有功,若蒼黑人及腎氣虛而未甚虛者,服之必滿悶不安,以其性滯而閉氣也。甘草健脾補中,乃瀉火除燥之良劑,然嘔吐與中滿並嗜酒之人,服之多斂膈不行,而嘔滿增劇,以其氣味之甘緩也。川芎補血行血,清利目首之聖藥,然骨蒸多汗,及氣弱之人服之,則真氣走散,而陰虛愈甚,以其氣味之辛散也。生地黃能生血脈,然胃氣弱者服之,防損胃不食。熟地黃補血養血,然痰火盛者服之,恐泥膈不行。人蔘爲潤肺健脾之藥,元氣虛損者,不可缺也。如久嗽勞喘咯血,鬱火在肺者服之,必加嗽增喘不寧,以其氣味之甘溫滯氣也。白芍爲涼血益血之劑,血虛腹疼者,不可缺也。若形瘦氣弱,稟賦素虛寒者服之,反伐發生之氣,以其氣味之酸寒也。用方者當慎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