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乘聯會發布了7月份國內汽車市場的產銷分析。數據顯示,7月狹義乘用車產量爲168.9萬輛,同比增長13.3%;零售量爲159.7萬輛,同比增長7.7%;批發銷量爲163.6萬輛,同比增長7.4%,零售和批發實現自2018年5月以來的最強正增長。在7月增長帶動下,1-7月全國乘用車市場同比累計下降幅度收窄至18.5%,較1-6月累計增速提升了4個百分點。

需要注意的是,7月零售雖環比下降3.7%,但相較於2011-2019年曆年平均7月環比下降7%的正常水平而言,更突出了今年同期的走強態勢。隨着下半年營銷賦能、購車需求增長、大型車展迴歸等多重利好持續發力,今年國內乘用車市場銷量同比增速“V型”反轉走勢逐漸清晰。

疫情之後,國內的經濟環境快速恢復,讓購車需求得到了釋放。7月,轎車、SUV和MPV市場均實現了正增長,其中,轎車銷售77.3萬輛,同比上漲3.6%,環比下降3.3%;SUV銷售72.8萬輛,同比增長13.1%,環比下降5.5%;MPV銷售9.6萬輛,同比增長4.0%,環比增長8.3%。可以看出,轎車在體量上依舊佔據主力優勢,但就增速來看,SUV市場在三大細分市場中增長潛力最大,不過,MPV市場也迎來了今年的最高單月銷量,同比出現正增長帶動了整個車市向好。

批發方面,三大細分市場表現與零售銷量差距不大,且整體增速低於零售銷量,預示着經銷商庫存壓力減少,廠家和經銷商的關係恢復的合理健康的運行。具體來看,7月批發銷量163.6萬輛,同比去年7月增長7.4%,環比6月下降4.1%。1-7月累計批發銷量930.5萬輛,同比下降18.8%。

7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8.3萬輛,同比增長28.3%,環比6月下降3.7%。其中插電混動銷量1.6萬輛,同比下降7%。純電動的批發銷量6.7萬輛,同比增長37%。7月電動車高端化趨勢明顯,特斯拉以1.1萬輛仍保持純電動車第一,但比亞迪新能源總體銷量達到1.4萬輛,迴歸新能源車企第一名。自主造車新勢力在7月也有不俗表現,批發總量1.4萬輛,同比增長174%,成爲新能源車市復甦重要力量。另外,隨着國家啓動新能源車下鄉活動以及多家車企推出如宏光MINI、歐拉黑貓、零跑T03等具有競爭力的新車型,微型電動車市有望在下半年迎來大幅回升,並與高端電動車共同成爲新能源市場銷量支柱。

7月,狹義乘用車廠商銷量排行前五位分別一汽大衆、上汽大衆、上汽通用,吉利汽車、東風日產,銷量分別爲17.7萬輛、13.7萬輛、11.7萬輛、10.1萬輛和10萬輛。對比6月份,吉利汽車超過東風日產,排名第四位。第六位到第十位分別爲長安汽車、一汽豐田、廣汽本田、廣汽豐田、東風本田。與6月份相比,廣汽本田超過廣汽豐田,佔據第八位。值得一提的是,排名前十的車企中只有上汽大衆月度銷量同比下降,長安汽車以62.8%的銷量增幅成爲當之無愧的大贏家,根據長安汽車集團早前發佈的數據,長安旗下的重慶長安、河北長安以及合肥長安均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其中合肥長安同比增長286.38%。

另外,細分市場,7月豪華車零售同比增長30%,環比6月下降4%,市場份額保持在15%,消費升級的高端換購需求和豪華車型促銷折扣價格下探,帶來的價格優勢迅速引領細分市場回暖。豪華品牌向下將引發一系列的馬太效應,面對向下壓榨空間的豪華品牌,合資品牌的生存壓力愈發增大,所以不少合資品牌加大了終端優惠幅度。而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間又被合資品牌無限壓迫,爲了提振利潤和銷量,只能選擇主動或被動的加入價格戰。不過,今年7月的強勢表現並未過多顯現,雖然TOP10中僅剩下兩家自主品牌,但在7月份自主品牌零售同比增長5%,環比6月增長2%,市場份額較6月份額提升了1.5%,達到33.6%,除長安汽車外,一汽紅旗、奇瑞汽車、長城汽車、廣汽傳祺等也都出現同比與環比雙增長的良好走勢。

另外,乘聯會方面指出,7月日系品牌零售份額25.1%,低於德系的27.3%;但日系批發份額達到26.3%,高於德系的25.9%,日系主力品牌全面走強。美系品牌走勢明顯改善,主力美系品牌同比均正增長。

產量方面,7月乘用車產量爲168.9萬輛,同比增長13.3%;1-7月累計產量爲915.2萬輛,同比下降18.2%,產量減少204萬輛。其中,豪華車生產同比增長37%,意味着歐洲汽車零部件的供應鏈斷鏈風險基本消除。

上半年以來,我們經歷了國五換國六延期、新能源汽車補貼週期延長、新基建發力新能源汽車配套設施、皮卡解禁等一系列利好政策,在這些政策的帶動下,車市逐漸迴歸穩定。下半年車市回暖走強將成爲主旋律,展望8月,成都車展上大量收穫的意向訂單,將在8月進行交付,開學季前購車需求的釋放也將帶動新車和二手車市場持續復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