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语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是出自唐代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中的前两句诗。

虽然这里是一句关于漠北战争的诗,但诗中蕴含着很多的军事知识,其中的“擒贼先擒王”为后人所普遍使用。

诗句的大概意思是拉弓一定要拉最强的,用箭应当要用最长的;要想将人射死,就先射掉被人骑的马匹;要想打败一个军队,就先将其将领拿下。

机关枪被誉为“步兵的终结者”、“人肉收割机”等,也算是火器时代的“长弓”和“长箭”,它们在战场上发挥着其他武器都不可企及的作用。在现今被拍出来的很多战争剧中,也可以看到机关枪的使用。

有人说,机关枪基本上每分钟都可以发射几百发以上的子弹,那是不是几分钟就可以用完1000发子弹了?此外,机关枪打完1000发子弹需要多长时间,抗日神剧上的内容可信不?

一、火力燃爆,但不能长时间使用

与《抗日奇侠》等相比,《亮剑》和《我的团长我的团》给人的感觉更加真实和缺少浮夸的成分。在战争细节的处理方面,后两者显然比前者制作得更加良心,《我的团长我的团》中就有一个不断更换机关枪枪管的细节,让很多军迷认为导演很细心。那么,使用过程中的机枪为什么要不断地更换枪管?

机枪不断地发射的过程中,枪上的一些零件将会因为快速摩擦而产生不易消散的热量,只有不停地更换枪管,才能保证机枪的正常使用和射击的击中率。如果不这么做,机枪可能会因为过热而变形,或者会出现自燃,甚至爆炸。

那这与连续不断地发射1000发子弹又有什么关系呢?

操作机关枪,并非是一只手指扣动扳机不放,让子弹发射完就完事了。正确的操作是扣动板机与扫射相结合,每打出100~200发子弹就必须要停下来冷却进过枪。

世界上第1只机关枪马克沁机枪被发明出来之时,其实际的射击能力也是100多发一分钟,而在理论上它能连续不断地发射,出600发子弹。尽管发射的子弹如此之少,但是其杀伤力却留给了历史。

据有关的数据统计显示,1893年,罗得西亚的50名步兵依靠4挺马克沁机枪直接击退了5000名祖鲁人的合围,战争结束后,战场上留下了超过3000多具尸体

1898年,发生在苏丹的恩图曼之战,有2万名伊斯兰教托钵僧被英国侵略军集体屠杀,数据显示,约有15,000人是因为马克沁机枪而倒在阵地之前

也就是说,尽管每分钟机关枪只能打出一百发子弹,但也能达到以一敌百的战略效果。

总的来看,因为机关枪自身的因素,想要在一分钟之内打出500发子弹的理论还有待实现,三分钟之内打出1000发子弹,依然还需要具备很多的条件。除了机关枪自身的因素之外,战争也将会影响机关枪的发挥。

二、机关枪在在场上的实际使用

有人认为,依照每分钟可以打出100~200发子弹的数量来看,半小时之内,在理论上是可以将1000发子弹打光的。

但在实际的战争中,能够满足半个小时就打出1000发子弹的条件很少,在没有发生战争的情况下,军队进行训练时也很难打出半小时1000发子弹。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战场的情况是瞬息万变的,尽管机关枪从1883年发明至今,已经经历了几代的蜕变,由最初的单一重型机关枪变成了现在的轻型和重型两类。在使用对象方面,野战机枪(含高射机枪)、车载机枪(含坦克机枪)、航空机枪和舰用机枪等经过一二战之后,都被发明出来

也就意味着,在战场上,拥有机关枪的不一定只是我方军队,有时候需要处理的是机关枪对枪的情况,或者是其他更为复杂的情况。

所以,在战争的布局上,机关枪往往会被放在实际战壕的第二线之中,或者建立专有的碉堡用以掩护机关枪手

在高射炮、火箭筒和火炮被发明出来之后,这些武器基本上都是针对机关枪而设计的。除此之外,机关枪的另外一个天敌还是狙击手。在实战之中,每5个人中一般都会配有一位狙击手,或者是部队中设立有一支专业打击敌方重点火力的狙击部队。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虽然被称为“战场上的绞肉机”,但是能够发挥作用的空间就被挤压得更少。

如何才能做到让机关枪发挥其效用呢?除了建立坚固的碉堡之外,不断地移动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有机关枪所在的地方,基本都是敌方需要打掉的重点对象。

在抗日神剧里面,这样的场面基本上是不会出现的,因为每一把机关枪的存在都会有扭转战局的寓意,这种枪不仅射了几百万发都不会将子弹打完,而且也永远不可能成为敌人打击的对象。这样拍摄的目的固然让观众感到欣慰和快感,但一点实际意义都没有,且缺少艺术价值。

综合以上所述,机关枪在不断的改变自己位置的过程中,或者是在冷却枪管的过程中,基本上是不可能在半小时以内打出1000发子弹的,在三分钟之内更是只是一种你位上的计算。除了这两个因素,还有哪一个因素会影响到机关枪的发挥呢?

三、机关枪不是一个人在操控

因为机关枪有轻型和重型之别,所以在使用的过程中也注定不会只是一个人在操作。从《亮剑》中可以看出来,李云龙的部队一共有20挺机枪(轻型)。在真正打仗的过程中,一把枪一般都需要两个到三个人同时操作

一个人负责扣动扳机,一个人负责装子弹和更换枪管,同时还有另外一个人作为替补,主要是防止境外枪手被敌人打掉之后,有人能继续扛着机关枪杀敌人。

这些都是比较混乱的,没有进行编制的一种机枪使用方式而已,日本人在机枪部队的装备方面就进行了非常精细的规划。

日本的部队以班为最小的军事单位,每个班中基本上都是13个人,包括班长、4个机枪射手和8个步兵。

而4个机枪射手其实负责的只是一挺轻型机枪,他们都有自己的编制,包括指挥官、射手和两名携弹药的副射手

他们也不仅仅只是围着机枪转,每个人身上都配有手枪,战斗时每个人还获得一把单发步枪。

从这里可以得知,抗日神剧中,单人一只轻型机枪其实是在侮辱观众的智商。4个人负责一挺轻型的机枪不一定就能够运转的过来,因为机枪本身的分量就很重,子弹重量也不轻。在给机枪配备子弹的过程中,如果真的能拿到一千发子弹,那4个人不一定就能背得动。

因此,想要在短时间内发出1000发子弹,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除非在最理想的状态下才能完成。

总结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机枪想要在战场上发挥出来,必须要具备三个主要的条件。第一是可以随便移动位置;第二是枪械自身的配备很高;第三是有一个完整的团队去共同操作机枪。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因素影响的机枪的使用。如攻击同一个目标,在每分钟几百发子弹的情况下,未必取得一两枪就能打出的效果。

机枪打击目标的时候,总会不断地扫射和间歇性停止。在机枪刚发明出来的时候,也许能达到以一敌百的效果,但于今而言,它存在的空间越来越小,所发挥的作用也并不怎么大。其实在很多的情况下,对于打击狙击手、掩护部队移动等方面还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参考资料

《世界军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