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後,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的人很多,大部分都是自願跟隨着蔣介石的,這些人逃到臺灣後多次暗中算計大陸,阻礙新中國的發展。不過,張恩溥卻不是這樣的人,他跟蔣介石逃到臺灣後致力於兩岸關係的發展,還把道教傳播到更廣闊的世界。

張恩溥是第六十三代天師,關於天師這個稱呼,很多人會感到陌生,天師這個稱呼起源於漢朝的張道陵,隸屬於道教的正一派。在清朝末期,道教裏的正一派和全真派兩個派別發展最爲壯大,張道陵就是正一派的創始人,也就是正一派的第一代天師,而到了張恩溥則是第六十三代。

天師這一稱號得到了元朝的認可,雖然近代戰亂紛紛,但是張恩溥作爲第六十三代天師同樣得到了民國官方的承認。天師們有着固定的講習場所,江西的嗣漢天師府就是天師們居住的地方。嗣漢天師府位於龍虎山下,代代天師們都在這裏講習傳教。

1924年,張恩溥繼承了天師之位,當時的張恩溥只有二十歲,或許是修行不深,也或許他有另外的打算,作爲天師本應該超然物外,但是張恩溥卻和國民黨走得非常近,解放戰爭期間更是擔任了國民黨的副軍長。這讓張恩溥遭受了許多的質疑。更令人驚訝的是,1949年,張恩溥竟然放棄龍虎山,選擇跟隨蔣介石去往臺灣。不過張恩溥爲了表明自己的天師身份,帶上了玉印和法劍,還把長子也一同帶到了臺灣。

逃到臺灣後,張恩溥在臺灣重新建立了嗣漢天師府,打算在臺灣發展道教。張恩溥在國民黨中的地位不低,又因爲自己身爲天師,自然更受尊重,在臺灣的道教發展也很順利。後來,張恩溥還訪問了東南亞的一些國家,把道教文化傳向了世界。不過,臺灣的嗣漢天師府終究不是自己的歸屬,時間久了,張恩溥開始懷念龍虎山了,他只能遙遠思念,卻無法回到大陸。

雖然回不到大陸,但是張恩溥依然致力於兩岸關係的友好發展,並且也用道教的影響力,讓很多人也加入到這個隊伍中。1969年,張恩溥在臺灣羽化,不過天師之位卻要繼續傳承下去。按照傳統,要由長子來繼續擔任下一代天師的,不過張恩溥帶去臺灣的長子張允賢年紀輕輕就去世了,所以天師失去了正統的繼承人。

爲了傳承,最後選定了張恩溥的堂侄張源先來繼承天師一位。雖然關於張源先的天師身份究竟是否合理依然有很大的爭議,但是張源先也自稱爲天師,至於他的天師之位是否合規,也不是臺灣說的算的。

張恩溥雖然是第六十三代天師,但是他並不僅僅講經傳道,而是積極道教文化的傳播,雖然他選擇逃到臺灣,但是依然勤懇傳播道教,維護兩岸和平,單是這一點,足以證明張恩溥是一個愛國的人,也是一個有擔當的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