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走向戶外”逐漸成爲演藝空間的新風尚。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上半年,上海演藝新空間數量已達到60家。日前經上海市演出行業協會督查,已有49家單位順利通過評測。上汽·上海文化廣場、快樂船長8號、上海兒童藝術劇院、上海保利大劇院、新天安堂廣場、上海音樂廳廣場首批六家戶外演藝新空間已獲得正式授牌。

那麼,如何保證戶外演出的質量特別是聲音的質量就變得尤爲重要。不同於以往音樂廳、劇院等的物理建聲空間,露天環境下如何高品質地進行聲音還原?答案就是“四維全息聲技術”。

戶外演藝四維全息聲技術的國際經驗

悉尼港全息聲歌劇《卡門》

2012年6月,悉尼歌劇團曾在悉尼歌劇院內成功上演康果爾德的歌劇《死亡之城》的全息聲技術演出獲得了熱烈反響。

2013年3月22日,喬治比才不朽的作品歌劇《卡門》在“全息聲”技術的裝點下於悉尼海港演出。這場歌劇的舞臺搭建在悉尼歌劇院旁的水面上,採用獨特的戶外演出方式,海港美妙的夜景盡收眼底。

該場歌劇在各個層面都製作精良,引人入勝、形如鬥牛場的(32 m×24 m)舞臺漂浮於悉尼海港之上,加上炫目的戲服和煙花效果,讓觀衆盡享高質量的視聽效果。全息聲音系統將管絃樂隊以及歌者的聲音精確而自然地定位。“全息聲”空間處理器及20組線性陣列揚聲器則讓整個海港充斥着引人入勝而又沉浸飽滿的聲音。

歌劇《卡門》水上舞臺搭建

《卡門》演出場景—結束前的煙火秀

國內四維全息聲戶外演出的嘗試

北外灘景觀歌劇 “四維全息聲”版《茶花女》

2015年10月,威爾第的傳世名作《茶花女》上演於“2015上海北外灘景觀歌劇周”,該場演出的舞臺同樣位於浦江之上,背後便是浦江對岸的陸家嘴金融中心,高聳入雲的摩天大樓和上海地標性建築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爲歌劇舞臺襯托了一片天然、時尚的背景。

歌劇《茶花女》舞臺全景

作爲國內首個專業從事音樂工程的創意團隊,費迪曼遜四維擔任了此次歌劇周的核心技術方——運用了領先全球的“四維全息聲”技術,加之北外灘獨一無二的濱江美景、世界一流的豪華歌劇演出陣容……共同打造出了一所“沒有牆”的歌劇院。

值得一提的是,費迪曼遜四維團隊邀請了此前擔任悉尼海港歌劇《西區故事》主擴調音師擔綱技術把關,以國際化的眼光和視野,進一步確保和還原出最爲真實的演出及聲學環境。

點擊以上視頻,觀看幕後故事

作爲國內首個專業從事音樂工程的創意團隊,費迪曼遜四維擔任了此次歌劇周的核心技術服務方——運用了領先全球的“四維全息聲”技術,加之北外灘獨一無二的濱江美景、世界一流的豪華歌劇演出陣容,共同於戶外打造出了一所“沒有牆”的歌劇院,令現場1700餘名觀衆在戶外能體驗到有如歌劇院內的歌劇聲音品質還原;而如此大規模的戶外歌劇演出,在全球範圍內也是屈指可數的。

演出結束後,該場戶外演出也引來了各方高度評價:

“隨便站在哪裏,聽出來的合唱都是一個整體,加上背後‘百萬風景’在那裏,太有感覺了!“

——上海城市交響樂團團長曹小夏

“整體音響效果出乎意料,聲音定位很精準,感覺很逼真,非常棒!“

——觀復寶庫創始人柳費國

魔都版“四維全息聲”戶外歌劇《魔笛》

作爲20週年慶典系列演出,上海大劇院與漢堡國家歌劇院聯合制作的“魔都版”戶外歌劇《魔笛》,於8月25日、26日在上海大劇院戶外廣場上演。魔都版《魔笛》是國內首次將“模糊劇場”的概念應用於戶外的演出,上海大劇院開創了戶外演出的“四維全息聲”聲音技術演繹的“先河”。

同時,首部戶外全息沉浸式歌劇《魔笛》也達成了多項首次:

這是首次將全息擴聲技術、全息電子聲罩技術、全息實時聲音定位追蹤技術融合實現。

首次將聽音區的聲音分割計算,用波場合成技術使各區域獨立可控並無縫銜接,同時解決了戶外演出擴聲擾民的困擾。

本次演出將樂隊放置在觀衆聽音區外的平臺上,首次將一個樂隊進行電聲重構出四個虛擬仿真樂隊,還原在四個觀衆聽音區

通過“四維全息聲”技術,魔都版戶外歌劇《魔笛》在聽覺上模糊了舞臺與觀衆的界線,打破了“皇帝位”的侷限,讓每一位觀衆置身在一個戶外再造的劇場聲學空間中,並能獲得準確的聲像定位。這不僅是演員與觀衆有機融合的沉浸式觀演體驗,更是藝術與技術的完美融合。

以下是來自專家、領導的演出評價:

此版魔笛融入了豐富的當地元素,用全息聲音頻的技術不僅使得歌劇試聽得到了新的體驗,同時,時而加入的聲音效果產生了超越劇院欣賞歌劇的跨界時尚感,導演與團隊的跨文化跨界嘗試值得欽佩。

——鄒爽北京國際音樂節藝術總監

非常好地利用了聲學設計,還原了古典音樂的本色聲音,沒有電音感,儘可能地接近了樂器的原有音色。(全息聲技術)聲音的定位也相當清晰,非常希望有機會能夠與四維團隊進行合作。

—— 湯沐海 國際華人指揮大師

張軍“水磨新調”四維全息音樂會

張軍“水磨新調”四維全息音樂會由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上海音樂學院國際電子音樂周,上海張軍崑曲藝術中心與費迪曼遜四維共同主辦,於上海音樂學院排演中心上演。

費迪曼遜四維運用當今世界最先進、最成熟的“全息聲”技術,爲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打造了一臺“張軍‘水磨新調 ’四維全息音樂會”。演出現場配備了107個音箱,分三層來排布。這是中國內地首次將“全息聲”技術與舞臺藝術相結合,賦予了古老崑曲現代、時尚的新元素。

相關評價如下:

“全息聲”讓崑曲音樂在空間中“定位”並“行走”。

–––––《東方早報》

張軍的“不插電”演唱抑揚頓挫,自有一番崑曲的雋永與優美,但隨聲而起的音樂卻來自四面八方,聽衆似被包圍在樂聲中間。

–––––《新民晚報》

一聲短促的琴音如同一隻跳躍的兔子從腦後倏忽而過,有時又被輕輕送到耳邊,而後飄散在空中,雖然只是清唱,但其營造的音效,已足夠讓聽衆感受到美輪美奐的崑曲魅力。

–––––《新聞晚報》

不同的琴音,有時飄散在空氣中,美輪美奐的視聽效果,讓崑曲賦予了新調,受到年輕崑曲愛好者及音響發燒友的歡迎。

–––––《中新報》

·結 語·

可見,“四維全息聲技術”已經被應用於國內外多場高級別的戶外演出中,在出色地完成了戶外演出沉浸式擴聲的任務同時,更是收穫了來自專業人士的一致讚譽。

爲配合戶外演出、活動等需求,採用“全息聲”擴聲的方式,可實現環形聽音區聲場的自然、均勻全覆蓋,在場的每一位聽衆都能享受到全息定位技術所帶來的真實而極致的聽音體驗。此外,在完美、真實地還原聲場環境的同時,全息聲音技術還能輔助藝術家進行更有想象力和渲染效果的藝術創作。從單聲道到立體聲再到環繞聲,“四維全息聲”也正在循序漸進地成爲下一個革命性的突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