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和《三國演義》都是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中的數,都成書於明清時期,甚至不少人乾脆認爲兩本書的作者都是羅貫中,或者至少羅貫中都參與了兩書的寫作。《水滸傳》究竟是不是羅貫中寫的,這個有待於專家進一步考證,我們今天只討論《水滸傳》中的宋江與《三國演義》中的一人很相似。當然作者沒有這麼說,但只要稍微分析,還是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的。

宋江在《水滸傳》第十八回《美髯公智穩插翅虎 宋公明私放晁天王》一節首次出場,書中說他長得:眼如丹鳳,眉似臥蠶;滴溜溜兩耳垂珠,明皎皎雙睛點漆;脣方口正,髭鬚地閣輕盈;額闊頂平,皮肉天倉飽滿;坐定時渾如虎相,走動時有若狼形。前面的部分很容易理解,都是大富大貴、達官貴人的長相,但是“坐定時渾如虎相,走動時有若狼形”聽着就好像不像什麼好相貌了。坐着像只老虎,穩如泰山,走路的時候又像狼一樣。我們想要理解這兩句話的意思,首先應該搞清楚老虎是如何坐的,狼是怎麼走路的。中國古人說狼走路的時候一步三回頭,非常警覺,還說狼在回頭看的時候不扭動脖子,只是憑藉眼珠子就能夠辦到。

老虎是貓科動物,坐着的時候雖然沉穩,但也很警覺,狼更是。中國古代提到狼,往往沒有什麼好詞語,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等都是這個意思。現在我們說的是宋江,說的是宋江走動的時候像狼一樣。《三國演義》中也提到一個人很像狼,這個人就是僞裝高手司馬懿。書中曹孟德曾經對自己的兒子曹丕評價過司馬懿,建議曹丕多注意司馬懿,說司馬懿鷹視狼顧。鷹視指的是像老鷹一樣看東西,狼顧就是狼往回看。既然狼走路的時候一步三回頭,那麼書中說宋江走路有如狼形,自然是說宋江看東西像狼一樣,也就是和司馬懿一樣,具有“狼顧”的特點。

曹操評價司馬懿具有“狼顧”的特點,教育自己的孩子要防着司馬懿,“狼顧”自然不是好話。現在《水滸傳》的作者也說宋江走動時有如狼形,這很明顯宋江的特點和司馬懿相似。那麼老虎呢?司馬懿和老虎似乎沒有什麼關係,事實上,很多人可能沒怎麼聽說過,司馬懿還有一個與老虎有關的綽號叫“冢虎”。三國中有四個人物被分別用四種動物指代,這四種動物是“臥龍、鳳雛、幼麟、冢虎”,臥龍和鳳雛多數人知道,指的是諸葛亮和龐統,幼麟和冢虎鮮有人知,分別指的是姜維和司馬懿。這樣一來,司馬懿也就和老虎有了關係,現在宋江坐着也像是一隻老虎,豈不是和司馬懿很像嗎?

所謂“冢虎”指的就是荒冢間潛伏着的老虎,回看司馬懿的一生,他確實是一隻荒冢間潛伏着的老虎,同時也是一隻一步三回頭的狼。我國古代,用虎和狼比喻人總是含有貶義,現在《水滸傳》的作者把宋江比成了“虎狼”,也像司馬懿一樣像老虎一樣善於僞裝,像狼一樣警覺。事實上,宋江不是這樣的人嗎?宋江處處以忠義標榜,但是他的內心深處,充滿了陰暗和姦猾,做事也很是警戒,大有狼的特點。

《水滸傳》中的宋江,與《三國演義》中的一人很像,這個人就是司馬懿。《水滸傳》原著通過寫宋江如虎像狼的特點,不由得讓人聯想到司馬懿,作爲一個普通讀者,尚且可以輕鬆想到這麼多,何況《水滸傳》的作者,還可能是兩本書的共同作者呢?實際上,梁山首領宋江各方面的特點確實像司馬懿一樣老謀深算,老奸巨猾,冢虎狼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