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耕文明是人類早期的文明形態,在人類居住的土地上,棉花這種獨特的植物已經具有悠久的紮根土地的歷史。隨着社會的不斷變革,棉花這個小小的植物離開了土地逐漸邁向了市場,成爲了一種商品,並且在世界各地廣泛興起。從植物棉花到織物原材料再到金錢,棉花的價值一路飆升,同時也因此帶動了生產技術的革新和進步。棉花所蘊含的經濟利潤使其成爲了世界市場上的“香餑餑”,世界經濟也通過小小的棉花連接在了一起。

而提到棉花的價值就少不了將其與工業革命聯繫起來。工業革命率先在英國興起,棉花的作用不可忽視。從珍妮紡紗機到蒸汽機,可以說棉花在推動生產技術的革新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而棉花進入英國的市場,又由工業革命再擴展至全球,這中間也有一個漫長的歷史。

棉花圖片

因此棉花有了作爲布料的價值,隨着社會不斷發展,棉花就越來越受到重視,成爲衣服重要的原材料,逐漸一步步邁向市場。隨之而來的就是將其價值變成經濟利潤,所以關於棉花的就逐漸出現。棉花在社會早期就已經具有重要的作用。千年前就已經出現了棉花。印度是已知的最早紡織棉花的地區,因此19世紀以前,印度次大陸就是重要的棉紡織品製造地區。而紡線又需要紡織工人,工廠需要工人,僱傭關係也就自然出現,而通常僱傭關係就標誌着資本主義的萌芽。因此棉花成了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當然棉花除了作爲布料的價值,還被挖掘出了更多的用途,也就意味着更多利潤的獲得。美洲的霍皮人就將棉花用於宗教祭祀的活動,棉花和雲朵相似,所以就被用來求雨。此後隨着社會的進步,棉花還用作醫療以及裝飾用途。棉花的價值被放大,從棉花上獲得的經濟效益就更多。

蒸汽機

棉花的價值使人們看到其中蘊藏的經濟利益,所以不僅棉花原生之地種植面積更加廣闊,棉花也在全球進行廣泛培育。棉花的種植和加工技術是從是從印度逐漸向外傳播的,向西傳到了地中海地區,向東又傳遍亞洲。在哥倫布的航線開啓之前,美洲的棉花加工中心就在墨西哥和祕魯。不過棉花的生產加工卻並不侷限於此,從這開始向其他地區逐漸擴展。非洲、美洲以及亞洲成了棉花繁榮的“天堂”。但此時,不管是棉花的種植還是加工規模都比較小,就算有了銷售交易,也只侷限於附近地方,難以大量遠銷其它市場。歐洲人的對外征服,讓他們得以發現棉花這一令人驚歎的棉紡織品,棉花慢慢傳至歐洲。

哥倫布到達美洲

當英國在美洲建立起了殖民地,棉花進入了英國,並利用其廣闊的殖民地,使得棉花得到了大規模種植。而在英荷戰爭之後,由於英國取得了勝利。英國也由此攫取到更多的利益,印度的紡織貿易就這樣被英國佔據。在1621年,大量的棉紡織品就被英國東印度公司進口到了國內,此後這個數量還在急劇增大,棉紡織品就逐漸成爲了英國家庭的日用品。不過英國的棉紡織業是緩慢出現的,此前的棉紡織品的製造是先由商人將原棉提供給農民,農民進行紡紗和織布的步驟,再由商人將其售賣出去。而隨着需求的增加,傳統的作物已經被棉花取代。而從中獲利的商人也開始建立起了紡織工廠,擴大了生產規模。

英國殖民擴張

但是棉花大規模地出現在英國市場上搶佔了英國羊毛商人的利益,遭到其強烈抗議。因爲在棉花還未進入英國市場的時候,羊毛是英國紡織業最重要的原材料。而隨着棉紡織品進入了英國,受到了英國本地人的歡迎,而原本的羊毛製品卻受到了冷落。對於英國的羊毛商來說,他們的利益就這樣被搶佔,也就相當於面臨失業的風險。當出現這樣大規模的抗議必然會引起國家的動盪。羊毛商以及亞麻製造的商人制作的產品需求大大削減,工廠的商人也面臨着失業的風險。所以棉花就被認爲是有損英國國家利益的存在。因此,由於這些抗議,英國國內採取了羊毛保護措施,禁止進口印花棉布,只能進口白布進行本土的加工,英國的棉布印染業就由此發展起來。

工廠工人正在進行生產

棉花具有極大的經濟利潤,因此受到重視,而後各國紛紛將其引進國內,但也因此衝擊着本國的傳統紡織業。所以各國也加大了對進口棉紡織品的限制。1721年,英國再次頒佈法令,售賣印度棉布的行爲被嚴令禁止。此後又要求只有棉布全部在英國本土進行紡織加工才能在英國銷售。但這些措施並沒有真正護住了英國傳統的羊毛紡織業,反而更加刺激了棉花紡織業的興起。除了英國,法國也曾反對印度棉紡織品的進口,其它的歐洲國家也逐漸進行限制。他們的目的都很明確,都是爲了保護國內的傳統紡織業。但利潤纔是工廠和商人最終的追求,反而因爲這些禁令,歐洲的商人更加認識到棉花具有的廣闊市場。

英國工業革命工廠

當棉紡織品的需求極大地增加,傳統的生產方式已經不能跟上人們的需求,所以棉花的加工和織布的技藝也被推動着革新。爲了從中獲得更多的利潤,必然要進行量產同時要降低成本。英國此前通過商人外包給農民進行生產的方式已經難以擴大產量了,因爲這樣的方式的生產時間並不集中,而且紡織工人也難以大規模聚集,同時還有運輸的成本。所以在生產方式和組織形式的限制之下,英國的棉紡織業並不具備競爭力。

所以在棉花利潤的刺激之下,新的紡織工具出現了。飛梭這種新式的紡織工具使紡織工人的效率得到了極大地提高,慢慢地改變了棉紡織業。產量增加,而需求更是猛增。此後珍妮紡紗機的出現進一步地提高了生產效率。隨着市場需求的進一步擴充,技術也在不斷進行着革新,出現了機器化生產。英國的棉紡織業開始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從原來的進口變成了對外的出口,從中獲得了大量的經濟利潤。而且在新技術的不斷推動之下,棉紡織業又逐漸向各地擴展。

英國紡織工場

小結

棉紡織品的機械化生產,使得棉紡織業迅速在英國興起,甚至成爲英國的經濟核心。而且棉紡織業又帶動了鋼鐵以及鐵路建設領域的發展。國內市場不斷擴大,英國的製造商將目光又瞄向了更廣闊的市場,開始了繁榮的出口貿易。英國工業革命的影響又擴展到歐洲以及世界各地,棉花就是其中的一股推動力。棉花看起來樸實無華,從土地中悄然生長,但從土地中成長起來的不僅僅是一種植物,而是經濟利潤。輕盈的棉花中卻蘊含着巨大的經濟效益,由於這一點,棉花的價值逐漸被一點點挖掘出來,從土地邁向了市場。

而棉花要成就其價值,又少不了加工和包裝,從而推動了生產技術和生產工具的進步,英國工業革命就是從一臺小小的紡織機革新開始的。棉花的出現推動了新的技術的發展,新技術的出現又促進了棉紡織業的興盛。棉花的商業利潤被世界看到,越來越多的地區投身這利益的大市場。棉花逐漸在世界市場上佔據主導地位,成爲全球性的商品,就這樣,小小的棉花織就起了世界經濟的大網。

參考文獻

《棉花帝國》

《工業革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