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疹其實也是我們常見的一種病症,常常會導致人們騷癢難耐,並且也會有很多皮屑,會極大的影響到人們的美觀。

因此在出現病情之後,大多患者都會及時採取一些措施治療,但也有人發現雖然說疾病並不是特別嚴重,不過自己在喫藥一段時間之後發現,效果並不是特別顯著,這往往是因爲自己沒有掌握正確的治療方法,究其原因是因爲對這種疾病的病因不是特別瞭解,溼疹我們也可以從中醫角度來進行分析。那麼具體的原因是什麼呢?

中醫對溼疹的解釋

中醫認爲,溼疹主要由於體內溼熱引起,主要與環境(接觸的東西),飲食(容易過敏的食物,比如牛奶、海鮮)、機體的免疫功能、皮膚季節性乾燥或潮溼等因素都可能成爲溼疹發作的誘因,最主要的致病機制還是皮膚屏障的異常。

中醫對溼疹的認識,首見於《金匱要略》,“浸淫瘡,黃連粉主之”。

從中醫角度來看,夏天因爲屬於暑溼兼具,皮膚在這種情況下會受到影響。如果自身也存在脾胃虛弱的情況,那麼就不能把水谷精微和體內的水分、溼氣進行運化,長時間下去,體力就會形成溼氣,人們有不良情緒或者是使用過多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那麼在內火的刺激下,就有可能形成溼熱,一旦和溼邪相結合,那麼皮膚就會產生各種問題,這類人羣大家在夏天或者是季節變化的時候,一定要做好皮膚保養工作,首先應該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還有保持良好的情緒。得溼疹的原因

溼疹病因複雜,可以簡單分爲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兩種。

1 外部因素:如生活環境潮溼、熱、冷;接觸日光、微生物、花粉、屋塵;日常生活用品;食物過敏,常見的如魚、蝦、蟹、牛羊肉、奶製品等。

2 內部因素:人體自身問題引發溼疹,比如消化道、內分泌、感染、腸道寄生蟲等。有些人甚至因爲焦慮導致溼疹。溼疹易和兩種皮膚病混淆

溼疹一般和兩種皮膚病類似,一個是痱子,一個是皮膚癬。這兩個疾病的病因和溼疹完全不一樣,所以治療時一定要區分好。

痱子一般是由汗孔閉塞而導致,皮膚上面是密密麻麻的、針頭大小的紅疙瘩,有時還有膿頭,還會有癢、刺痛、熱辣辣的感覺。

只要處在涼爽的環境裏,保持身體乾爽,再塗一些爽身粉,基本上一兩天就沒事了。

皮膚癬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膚上發紅、起小水皰和蛻皮,由癢的感覺。需要用抗菌藥治療,嚴重者需要口服抗菌藥。得了溼疹如何護理

1.得了溼疹後,最好不要濫用激素類的藥品或者軟膏,以免造成反覆發作,或造成患者對激素依賴。

2.日常生活要堅持“少洗少抓少刺激”的原則,即少用熱水燙、少接觸洗滌劑、肥皂、皮毛製品等刺激性物質。

3.要保持良好的心情,心情不好的時候聽聽歌曲,看看朋友,和朋友聚聚會。

4.少喫烤串、麻辣燙、火鍋、啤酒等刺激性食物,少熬夜,保持心情舒暢。

5.多喫富含維生素的蔬菜和水果,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