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阿聯酋國家通訊社8月13日報道,阿聯酋與以色列兩國達成協議,將實現雙邊關係全面正常化。

這是1994年以色列和約旦簽署和平條約以來首個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簽訂的此類協議。

這確實是歷史性的。

阿以建交在今年6月初就已初露端倪,當初阿聯酋駐美大使尤塞夫·奧泰巴就在以色列當地報紙上撰文,先是把以色列一頓猛誇:人們對以色列的態度正在改變。人們越來越接受以色列,對以色列的敵意也越來越少。

隨後話鋒一轉:但所有這一切都可能被吞併的決定所破壞。

他所指的正是內塔尼亞胡“當選即擴土”的承諾:把以方佔領的約旦河西岸一些關鍵區域劃入以色列版圖。

意思很明顯,老內你不能期待一邊吞併、一邊繼續希望與阿拉伯世界建立良好關係。如果放棄這個企圖,一切都好談。

這是當前時期下中東地緣政治的現實映射,伊拉克、敘利亞、利比亞這些昔日中東強國們動盪不止,伊朗舉步維艱,對以色列的圍堵早已不復昔日模樣。暫時的和解,對阿聯酋和以色列都是符合各自利益的選擇。

阿聯酋

別看之前沒有建交,阿聯酋和以色列早就互通款曲,在很多共同利益上實質已形成了盟友關係。

但畢竟,不承認以色列,在來往上總有些彆扭與不便。

比如兩國間沒有直航,需要經由第三國中轉。兩國沒有互設使館,公民進出不論是投資還是旅遊,辦起事來都很不方便。

除了經濟上的考慮,對阿聯酋來說,更重要的是它對自己國際地位的考量。

阿聯酋在也門戰爭和利比亞戰爭裏都下錯了賭注,導致自己威望大跌並在華盛頓遭到批評。

也門戰爭中,阿聯酋扮演重要角色,軍事上雖接連取勝,但並沒有達到政治目的。

阿聯酋參戰,本來主要目的是要密切與沙特的關係,希望獲得政治回報,並提高自己在中東的分量。

哪知沙特的策略不是阿聯酋所想,兩者尿不到一壺裏。

雖然伊朗支持的胡賽武裝是沙特和阿聯酋共同的敵人,但阿聯酋對穆兄會的敵意無法化解,拒絕與改革黨合作,而更支持也門南方的分離主義者,這與沙特的意願相悖。

雖然阿聯酋軍隊在戰場上表現得還可以,但畢竟自己出錢出兵也遭受了傷亡,卻沒收到想要的收益,反而起到相反效果。

最後阿聯酋主動宣佈結束與沙特的合作,退出沙特主導的也門戰爭,戰略上可算是遭到慘敗。

阿聯酋摻和到利比亞戰爭也是類似,王儲本·扎耶德支持的是利比亞國民軍領袖哈夫塔爾將軍,以抵禦穆兄會和其背後土耳其、卡塔爾的影響力。

但哈夫塔爾始終無法取得決定性軍事成功,阿聯酋又下錯了賭注。

阿聯酋在也門和利比亞都對聯合國的和平調解與國際社會公認政府權威造成了沉重打擊,反爲該地區的競爭對手提供了有利機會,即也門的伊朗和利比亞的土耳其。

阿聯酋也因自己的行動在華盛頓及聯合國飽受批評。

阿布扎比需要找回自己的地位,與以色列建交能在一定程度滿足它這個需求。

可以以埃及爲參考。

埃及早在上世紀70年代時代就與以色列直接會晤,打開埃以直接對話的渠道,並在1979年簽署《埃以合約》。埃以和平也是歷史性事件,使中東地區消除了一大隱患,埃及國際地位得到極大提高,總統薩達特並因此在1978年與以色列總理貝京同獲諾貝爾和平獎。

但在當時,這是件冒險的事,其他阿拉伯國家反應強烈,薩達特本人也在1981年10月遇刺身亡。

如今,國際形勢已變,與以色列建交不會像當年埃及那樣衆叛親離,沙特等國家和以色列早已是地下盟友的關係。阿聯酋的,別國也沒什麼話可說。既能提高自己地位又風險不大,何樂而不爲呢?

以色列

對以色列的內塔尼亞胡來說,這也符合他的政治利益。

經濟上,兩國早就開展了合作,並且有了歷史性的突破,擺到了檯面上。

2010年6月,以色列時任基礎設施部部長就前往阿布扎比,參加了在那裏舉行的可再生能源會議。

要說起來,他是有史以來第一位訪問阿聯酋的以色列部長,這也是歷史性的。

這是內塔尼亞胡任內發生的事情,他早已爲此開始佈局。如今,內塔尼亞胡處境有點不妙,他正面臨腐敗指控,當政11年以來,他的政府表現出頹勢,在大選中已不具優勢。並且今年以來由於處理疫情不利,受到了不少民衆批評,支持率正在下降。當此時節,迫切需要拿出點業績來證明自己,此時打出阿聯酋這張牌恰到好處。

內塔尼亞胡暫停對約旦河西岸地區的領土主張,拋出一個“以和平換和平”,這頗有新意。

內塔尼亞胡是政壇老手,他懂得軟硬兼施,既會重拳出擊打擊加沙地帶,也不吝於主動與溫和阿拉伯國家陣營改善關係,這是他緩解戰略圍堵和壓力的手段。

兩國共同的利益

“阿拉伯之春”席捲敘利亞、伊拉克、利比亞、也門,這不單是這幾個國家的事,並且不光是中東的事,亞歐美都牽連其中。

當然中東的影響是最大的,給地區帶來極大不穩定因素,這是阿以兩國的共識,它們也在數據和情報方面展開合作,以避免地區繼續受到動盪,這也是阿以建交的基礎之一。

決定阿以把合作提高到建立外交關係層面上的,還有一個原因:伊朗。

早在2009年奧巴馬時期,阿聯酋和以色列就發出過聯合呼籲,要美國對伊朗採取更強硬的立場。

伊朗問題是兩國的碎碎念,2018年3月,內塔尼亞胡還在華盛頓會見阿聯酋大使,目的還是探討伊朗問題。

特朗普上臺後,阿聯酋和以色列又爲了遏制伊朗在敘利亞的影響力,而遊說特朗普政府與俄羅斯和解。

美國稱得上不負所托,今年年初發動導彈襲擊將蘇萊曼尼炸了個支離破碎,態度之強硬可見一斑。

伊朗無力直接對美國動武,對美國盟友卻不留情,導彈瞄準沙特目標,並多次以也門胡賽武裝爲轟炸沙特石油基地。

如果伊朗急了眼,阿聯酋以色列都在它的襲擊範圍之內,這一切,讓阿以聯盟進一步加深。建立外交關係,有助於兩國更好地在伊朗問題上展開合作。

總而言之,阿聯酋和以色列建立外加關係,既是地緣政治、商業合作的需要,也是國家安全和共同的意識形態所決定。

當然,這一切還離不開特朗普的插手,也是他最先發推向全世界宣佈:

今天重大突破!我們兩個偉大朋友,以色列和阿聯酋達成歷史性和平協議!

話說回來,國與國之間永恆的只有利益,如今內塔尼亞胡也只是暫停對約旦河西岸地區的吞併計劃。

以色列國內渴望在約旦河西岸建立主權的人爲數不少,巴勒斯坦人對阿聯酋的決定也不會雙手贊同。

就短期來看,以色列、阿聯酋、特朗普都能從中受益,而受此舉負面影響最大的是伊朗和巴勒斯坦。比如伊朗已有政界人士發表看法:可恥啊,阿聯酋正在犯下戰略性錯誤... 巴勒斯坦也普遍有被出賣的感覺,巴解官方已發聲明表示強烈譴責和拒絕。

後續如何,還要拭目以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