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中國是一個儲蓄大國,而有一個奇特的現象就是,我們國家的人通常發完工資,第一時間也是會選擇存到卡里,尤其是老一輩的人,更喜歡將自己存的錢,放到銀行以備不時之需。

據有關資料顯示,自2000年以來,我國國民儲蓄率不斷提高。全年國民儲蓄率在35.6%左右。在接下來的幾年裏,這個價值一直在增加。僅2008年,這一比例已經高達51.8%。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全球平均儲蓄率在20%左右,而在2000年,我們已經超過了這一平均水平。我國的國民儲蓄率也長期處於45%以上的"高"水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兩倍多。截至2019年12月底,中國居民儲蓄約7萬億元人民幣。

由於種種原因,我們現在似乎喜歡多存錢,尤其是在今年復工之後,銀行業迎來了一個"小高潮",所謂的"報復性"消費似乎並沒有看到,但是居民儲蓄的意識反而越發的加強了,有人質疑,是不是因爲這個國家的人民太窮了,才忙着存錢?

事實上,我們從銀行的存款數據中可以發現,愛存款的人羣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雖然我們的存款越來越高,儲蓄率也在逐步提高,但90後羣體的貢獻並不高,許多年輕人不僅沒有存錢的習慣,甚至喜歡借錢消費。

根據統計,90後一代的人均收入約爲6500元,收入頗豐。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它們的債務狀況,目前90後平均每人負債高達12.7萬,約爲收入的19倍。因此,我們不能把所有的中國人都歸入"不愛還錢,只愛存錢"的行列,至少在90後羣體中,不僅沒有存款,反而還把錢花超了。

那麼,爲什麼我們的儲蓄率這麼高?爲什麼人們仍然喜歡儲蓄?事實上,總的來說,貧窮是原因之一,但不是唯一的原因。

首先,這是習慣。許多中年人在上一代人的影響下,也變得喜歡存錢。當時,國家提倡"勤儉致富,拒絕鋪張浪費",所以有錢的時候總是多儲蓄。等到市場不好再拿出來,這樣就可以防止沒有儲蓄而緊衣縮食。尤其是今年這段時間的疫情就是一個很好的體現,很多90後出生的人變得更加困難,但大多數中老年人仍然可以正常生活。

第二,對貧困的恐懼。對於愛存錢的中老年人來說,年輕時都經歷過一段貧困的階段,甚至有人經常喫了上頓沒有下頓。所以,當社會不斷進步,人們的收入不斷增加,即使他們不愁喫穿,也會產生儲蓄偏好。在不太可能發生的緊急情況下,也不至於沒有飯喫,省更多的錢可以被認爲更安心。

總而言之,中國人愛存錢,可能會擔心自己窮。但很多人省錢,不只是怕窮。中國人愛上存錢有多種因素。而且並不是所有人都愛存錢,有些人不僅不存錢,還提前消費。但是,相信在今年這場抗疫大戰結束後,每個人的理財觀,都會發生或多或少的新改變!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