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屆南海(陽江)開漁節來了!

今年開漁節,亮點不少

在閘坡漁港新建高樁碼頭

多了一座達2000多平方米的展館

先來感受感受!

福船、廣東船、浙江船......

受當地的氣候、對環境等因素影響

每個沿海地區的船形態都不同

市級非遺項目木帆船模型製作技藝

傳承人蔡數介紹

廣東船最大特點是,船身有中插板

可以固定船體,使航行速度更快

茫茫大海,在漫長的航行中

如何應對自然和人爲的各種突發情況

如何用有限的物資來維持海上生活

全靠利用好船隻這一載體

漁民們一次次摸索,巧妙設計船隻

形成最適合的形態

每一艘船模都還原了一段歷史

蘊藏了勞動人民的無窮智慧

沉澱成源遠流長的航海文化

除了中國古船

還有外國捕蝦船、漁類作業船等

遊客可系統地瞭解

近現代歷史海上漁業發展狀況

在中外船模展旁

就是海釣裝備展

有不少“黑科技”!

通過聲吶探測海底目標能量

讓海釣者更容易尋找合適的海釣地點

還有新型的無人艇、水面救生機器人、

海洋測量無人機、釣魚模擬機......

海釣可是目前比較“潮”的休閒活動

這次展示,不僅是海釣愛好者的盛會

更讓普通遊客深入瞭解海釣文化

從展館出來

一艘精緻又奪目的漁船非常吸睛

按照1:1比例製成的南海I號仿古船

是漁船展的主角

也是本次開漁節首秀

漁船展一共展出21艘船

包括11艘各類作業漁船和10艘海釣船

刺釣船、燈光圍網船、單拖網船、雙拖網船、籠仔船、港澳船、捕撈輔助船、拖蝦船、遊艇、海釣船、油船......

“不看不知道,原來漁船也分這麼多種!”

來自廣州的遊客陳先生

特意過來體驗開漁節

本次開漁節吸引了不少外地遊客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情況下

今年開漁節精簡開場,取消了漁家大宴

但增加了不少新元素

充分展示了陽江獨特海文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