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元 崇仁 吳澄

大暑,六月中。解見小暑。

初候,腐草爲螢。

二候,土潤溽。

三候,大雨時行。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講大暑,很自然的提到了小暑。六月頭爲大暑,中爲小暑,尾便是立秋了。

這時螢火蟲會在枯草間產卵,土地也越發溼潤起來,陣雨也會在立秋前來襲,爲這本就溼熱難耐的天氣,加上一把火。

今年的‘三伏’格外的漫長,從7月16日起至8月24日止,全長四十天,有些講氣候的文章裏,特別用“史上最長的三伏天”這樣的標題來形容這四十天,看着都讓人害怕。

但是如果你瀏覽中國天氣網你會發現,三伏天不是三十天,就是四十天,要麼“最短”,要麼“最長”。

乍一看來,這個‘最’字,也太不值錢了。

與這種虛有的名號不同,大暑的熱卻是實打實的。

順應節氣,消暑去熱,在飲食飲茶方面,有哪些需要注意呢?

降溫防中暑有妙招

暑氣逼人,排汗大,新陳代謝快,容易出現頭暈、胸悶等症狀,嚴重時,容易中暑,甚至引發心腦血管疾病和腎臟泌尿系統疾病。

給肌體降溫是消暑的關鍵,很多人會採用冷水澡、地上鋪涼蓆、冷飲、光膀子等從裏到外,從上到下的方法來給自己降溫。

但是,實際操作時,需要注意的有很多。

降溫不宜過快

用冷水沖涼或者頂着風扇吹對於身體來說是一劑過於迅猛的方子了,身體反而容易喫不消。所以中暑時降溫的建議是讓人呆在陰涼處,讓身體慢慢的恢復,而不是直接泡個冷水澡。

一下過冷一下過熱,極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哦,尤其是高血壓患者更需要注意。

衣服不宜過露

熱量永遠是從溫度高的地方向溫度低的地方傳遞的。

三伏天的時候,常有地面溫度可以煮熟雞蛋的說法,外面空氣溫度自然也低不了,常常都是38攝氏度以上。

而人體通常的體溫不高於37攝氏度。

一旦外界溫度高於人體溫度後,不穿衣服,只會讓熱更快的傳進身體,更別提太陽下曬着了,那隻會更熱。

所以,越是覺得天熱,越是不能脫衣服光膀子。

飲水不宜過量

天氣熱的時候,人會大量出汗,補充液體是沒有錯的。

但是隨着汗流出的,除了水,還有鈉、鉀等物質。如果只喝水,反而容易進一步稀釋體內電解質的濃度。

所以夏天喝點湯,或者複合型礦物質飲品都是不錯的選擇。

此外,水果與茶飲也是很好的選擇。

中醫將水果分爲了溫熱、寒涼和甘平三種屬性。按照各人的身體狀況選擇合適的水果即可。

溫熱:棗、桃、杏、荔枝、櫻桃、龍眼、菠蘿等,榴蓮性熱且滯,非常燥火。

寒涼:橘子、梨子、百合、西瓜、蓮子、香蕉等。

甘平:蘋果、葡萄、枇杷、山楂等。

茶,具有散熱降溫,生津止渴的功效。

金銀花、菊花等花草茶,可以清熱解火。

雙龍戲珠作爲一種新工藝茶,是以白茶爲主,配上金盞花、千日紅和茉莉,一旦泡開,就會形成雙龍出海的模樣,也是一個好選擇,清火清心,還極具觀賞玩耍價值。特別適合辦公室工作人羣。

空調溫度不宜過低

空調溫度不宜太低,以免室內外溫差太大。

而且空調溫度最好是逐漸變化的,在26到29攝氏度範圍內,可以每過一段時間調整一下,肌體也可以逐漸適應這種變化,對身體更好哦。

二十四節氣到大暑正好一半,經過了酷熱,天氣會越來越涼,四季週而復始,理當如此。

夏天的時候好好享受,不要老盼着冬天。

到了冬天圍爐烹茶,別又總懷念夏天。

這樣,生活才能過得順心順意。

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大暑快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