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黃巖區寧溪鎮烏巖頭村,因村子東邊一條溪流中的烏岩石得名。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網絡正能量傳播活動11日在浙江安吉餘村啓動後,走訪團13日來到台州黃岩。遠山如黛,沿着青石板路前行,繁華聲逐漸消散,低矮的石頭房映入眼簾。“天青色等煙雨”,古老的烏巖頭村沉睡在數百年的歷史中。

現代社會便捷交通普及,烏巖頭村則因特殊的地理位置,與外界溝通不暢,相對閉塞。村裏曾有90%以上的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就業,老宅破敗的“空心村”現象發生。

同濟·黃岩鄉村振興學院

“喚醒”烏巖頭村生機,離不開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楊貴慶和其團隊持續的努力。2013年,楊貴慶教授團隊已經在沙灘村開始了“產學研”模式的鄉村規劃建設。看到“鄰居”的變化,烏巖頭村也找到了楊貴慶教授的團隊,希望能幫助村子“舊貌換新顏”。

村莊之美並非千篇一律。烏巖頭村村莊古樸,卻有本土風情。爲了同沙灘村區別開來,烏巖頭古村最終被定位爲藝術村落,楊貴慶教授提出“民國印象”和鄉村振興並行的理念,其歷史文化保護和接待藝術創造者及相關團隊的功能被作爲開發重點。

改造前後

爲了維持古民居外觀結構,儘可能保留屬於烏巖頭村的文化印記,修復工作細化到了每塊石頭的擺放位置、每塊石板的排列間隙上,還對原本散亂的電線、電纜、排污管道重新規劃,基本做到全部管線埋入地下。也是這份堅持,使得老瓦片、古建築得以保留。

優越的村居環境,讓不少外出打拼的村民有了回村居住的念頭,目前,烏巖頭村常住人口已達800多人,曾經的“空心村”復興了。如果說砍樹賣錢、外出討生活,是十幾年前烏巖頭村村民的生活寫照,那麼現在,村民更多是回村參與古村建設,在水聲、蟬鳴的環繞下享受生活。

從對自然的一味索取,到與自然和諧相處,烏巖頭村遵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古村落爲核心,發展向周圍餐飲、採摘果園輻射的綠色旅遊產業,推動整村經濟發展進程。

改造前後

“酒香不怕巷子深”。烏巖頭村的豆子、饅頭和蔬菜瓜果都不同於別處,用山泉水製造,自帶甜味,吸引了遠近遊客前來品嚐。據導遊介紹,遊客多的時候,村民都是邊摘邊賣,忙得不可開交。種在山腳下的番薯、玉米成了遊客最喜歡的“伴手禮”。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曾經的烏巖頭古村,青壯外流,房屋空置,是典型的“空心村”。如今,遊子回鄉,民俗文化也重煥新生。二月二燈會、絲竹銅鑼,村中過年過節氛圍愈濃,遊客們也沉浸其中,樂不思蜀。

呆吧

隨着鄉村重新煥發活力,“空心村”的心又回來了,古香古色的民宿開起來了,人均收入也提上去了,綠水青山帶來了金山銀山,也讓村民們的歡聲笑語經久不散。教授爲鄉村振興熬白了青絲,每兩週必到黃岩,八年歲月,風雨不斷,爲表感激,他被授予了“黃岩榮譽市民”。

“與祖國同行·以科技濟世”同濟·黃岩鄉村振興規劃建設回顧展(2013-201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