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中餐廳4》開播,才第一集結束,餐廳“管家”趙麗穎就被罵上了熱搜。

原因很簡單,喫飯的時候在菜碗裏不停地扒拉來扒拉去,完全沒有顧忌到同桌就餐的別人的感受。一時之間,各種餐桌禮儀“教學”紛紛上線。那麼,這個小孩子都懂的餐桌禮儀,趙麗穎真的不懂嗎?

其實,比缺乏餐桌禮儀更可怕的是“稀缺心態”。

這個概念,最先是由哈佛大學教授塞德希爾 · 穆來納森提出的。他是行爲經濟學領域的重要領頭人,花了大半輩子的時間去研究“窮人和貧窮的本質”。他發現,長期處在匱乏稀缺狀態下的人,都會慢慢被環境所改變,逐漸形成一種稀缺心態。

這種心態最致命的影響就是會讓人產生強烈的佔有慾,簡單來說就是會在長期缺乏的事物面前表現出瘋狂的“補償心理”。

鄰居A是一個勤儉節約的人,雖然家庭條件並不差,但卻十分節約,甚至一週只喫一次肉菜。

有一次,社區舉辦三天兩夜的親子活動,我和鄰居A一起帶着孩子參加,每次喫飯的時候,A的5歲女兒就會第一時間爬上桌子,把有肉的菜放到自己面前。或者直接不停地把肉往自己的碗裏夾,直到再也喫不下爲止。

剛開始,大家都還調侃小傢伙喫飯真棒,都不用操心,後來鄰居B才悄悄告訴我們,A在家一週只喫一次肉,小孩子長身體的時候,喫素營養怎麼夠?

還記得熱播劇《慶餘年》裏躲在桌子底下喫雞腿的林婉兒,就是因爲從小身體弱,不能喫這樣油膩的食物,以至於形成了一種“稀缺心態”,不顧自己的大小姐形象,躲在桌子底下對着喜歡的雞腿大喫特喫。

當稀缺心態俘獲我們的注意力時,就會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影響我們的決策和行爲方式。

那麼要如何擺脫稀缺心態呢?

1.管理自己的精力

每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把自己的精力都放在一些不必要的瑣事上面,那麼就很容易忽視到重要的事情。精力的管理不是指管理時間,而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做好管理。

2、不要透支

這個透支可以是指時間或者金錢,不管是透支了時間還是金錢或者精力,都需要補償回來,久而久之就會陷入惡性循環中,養成“稀缺心態”,總是在生活中到處去“找補”。

3、每天多做重要但不緊急的事:設置提醒

上天最公平的事情就是給每個人的時間都是一天24個小時,爲了更好地利用這24個小時,需要給自己設置提醒,提醒自己每天把主要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上。

寫在後面:

很多人“窮”並不是因爲不努力,而忙忙碌碌也並不是因爲沒能力。只是因爲他們所處的環境,就像一個隱形的枷鎖,鎖住了他們,無論他們怎麼努力,最終都很難跨越自己的階層,實現財富自由。而這個隱形的枷鎖,就是稀缺心態。

天生就在一個稀缺環境中成長的人是不幸的,但簡單地給予他們更多錢和機會也是不可行的。正如穆來納森教授說的那樣:“我們需要把稀缺心理中,所體現的專注力和帶寬問題等根本性見解囊括進來。”

願我們都不要因爲自己的勤儉節約而有意無意中養成孩子的“稀缺心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