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8分,电影拍得很不错,是一部堪称雄壮的电影,由于没看过无删减版本,所以只聊聊今天点映的版本。

影片里的国军挺符合现实的,军人素质参差不齐,坚守仓库的正规军德系装备,士兵训练有素,李晨、魏晨、郑恺(树生)等敢打不怕死;收拢来的地方军兵油子多,王千源能打仗但惜命,姜武(铁子)不能打很惜命,张译(铁算盘)十分惜命只顾着跑;地方保安团大多是壮丁,不懂什么国家概念,也没经过军事训练,所以队伍遇敌一触即溃,欧豪(端午)、小湖北连开枪都不会,只想苟活,但经过战争洗礼后,懂得了守护的含义,并勇敢做出选择,真正成为了一名战士。

影片里的日本军,没塑造成过去国产影视剧里那种张牙舞爪的恶鬼,或是滑稽蠢笨的丑角,而是正正经经的士兵,日本军营里干净整洁、士兵穿戴整齐、队伍行进有序、以及装备先进,展现出一种强大的姿态,各方面都比国军强,所以才能压着国军打。

剧情高潮部分大致可以分为三幕:仓库保卫战、升旗护旗、撤退英租界,这三幕拍出《危情13小时》、《父辈的旗帜》、《敦刻尔克》的感觉。

第一场高潮戏:仓库保卫战。战争场面十分惨烈,血肉横飞,特别是郑恺(陈树生)抱炸药惊天一跳,阻止敌人破墙进攻,这情节是一个情绪爆点,有感人催泪之功效。这保卫战的戏拍得很好,让人联想到《危情13小时》,它是现代化美国雇佣兵防守乌合之众的穆斯林敢死队,是以强战弱,而《八佰》是落后的国军防守装备先进的日军,更突显国军防守的难度。有些画面还让人想到《血战钢锯岭》、《父辈的旗帜》战争场景,这场戏不输给它们。

第二场高潮戏:升旗护旗。由于不可说的原因,本来作为情绪爆点的升旗情节被删减得支离破碎,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变成了“灰”天白日,没有一个完整的镜头展现旗帜的全貌,破坏了情绪氛围,让人十分出戏。

肉身护旗情节,不符合史实,但也算是致敬了《父辈的旗帜》里升旗的情节,加上王千源、欧豪(端午)的角色行为改变,从逃兵变成战士的成长弧光,感染力很足。

第三场高潮戏:撤退英租界。这段拍出诺兰《敦刻尔克》的味道,镜头里看不见敌人,而自己人一直在中枪死亡,往租界撤退过程紧张且艰难。《敦刻尔克》有一条空军交战的线,通过空中激烈战斗的紧张感来弥补大部队撤退的慌张感,而《八佰》这一幕本来有一条是李晨、王千源、小湖北等人组织敢死队突击日军阵地的线,而影片没有放出来,只剩团长带领大部队过桥进英租界的单方面撤退,导致观感有些奇怪,有种逃跑逃兵的感觉,而不是战略性的撤退,有丑化国军之嫌。历史上,过桥没有那么艰难,影片戏剧化处理,可能是想表达八佰壮士的觉醒意志传递给南岸租界里看戏的同胞。

说到觉醒意志,团长说:“要想真正打赢这场战争,靠四行仓库里的八百壮士是不行的,得靠他们背后的四万万同胞。”个人认为,觉醒分两层,第一层觉醒是国民意识觉醒,在战争年代保家卫国,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不做看客。影片里租界的青帮弟子、赌场老板、歌厅舞女、普通民众都在第三日觉醒国民意识了,开始为抗战出钱出力。

第二层觉醒是人性的觉醒,有作为人类的同理心,知道战争的残酷,不怕战但也不轻易言战,在和平年代警惕军国主义的产生,“战争背后是政治”因此不让腐败邪恶的政客轻易发动战争,让普通人的性命变成政治上的筹码。

在上世纪,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战争、英美发达国家的绥靖政策、蒋介石国民政府的政治幻想,这些政治欲望在二战里可是付出了上千万条性命的代价才平息。而在今天,军国主义仍可能在其他土地生在出来,绥靖政策依旧存在于发达国家之中,加上政治家不切实际的欲望幻想,很有可能再次导致人类新的灾难。

这部电影是群戏,演员们都演得挺好的,大多数明星一直是灰头土脸,挺多脸熟叫不出名字的演员也挺亮眼的,比如演《怒晴湘西》的花玛拐;魏晨演得挺不错的,角色硬朗,看不出偶像气息;郑恺和俞灏明我是没认出来,看完电影后看演员名单才发现;欧豪演技进步很大,很好演绎了懦弱逃兵变成勇敢战士的转变,没让人出戏;李晨、张译演了多次军人角色了,演起来游刃有余,张译逃兵的角色演绎起来难度更大,不过演绎到位,让人怒其不争;王千源、姜武老戏骨来到的,戏份吃重,表演精彩;杜淳演的团长谢晋元,出乎意料的好,以前一直以为段奕宏这样的糙汉子才能演出热血团魂感(我的团长我的团),没想到杜淳这精英派头也演出了热血团魂感。

总而言之,国产战争片终于出了一部能与外国竞争的电影了,推荐大家去电影院看,银幕越大越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