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報》轉載了《工人日報》的文章《演員救不了浮雲戲》,批評了近期在熒屏上佔據主導地位的一些所謂的行業劇,包括《安身立命》、《完美戀情》,但情節脫離實際。

近日,《人民日報》轉載了《工人日報》的文章《演員救不了浮雲戲》,批評了近期在熒屏上佔據主導地位的一些所謂的行業劇,包括《安身立命》、《完美戀情》,但情節脫離實際。

所謂“浮劇”,一般是指一些以工業劇爲幌子的都市肥皂劇,實際上卻充斥着脫離現實的都市肥皂劇。

老實說,“浮劇”問題長期存在,官方媒體對此鮮有質疑,遺憾的是,報紙版面上的這篇文章只是幾塊豆腐渣,這只是一種抱怨,對改變“浮劇”現狀收效甚微。

究其原因,是“浮劇”客觀存在的社會基礎太大,“浮劇”的背後,有浮躁的行業、演員和觀衆。

1、 投資人、編劇、導演

所謂浮躁行業,更多的是指“浮劇”的投資方、編劇、導演,他們是“浮劇”的創作者。

從客觀的角度看,“浮劇”的一個外部因素是投資安全,比如著名編劇劉和平的《北平沒有戰爭》,從劇本一開始,就有6位投資者表示有意競拍,但都因種種原因放棄了,最重要的障礙之一是他們害怕考試不及格。

在這方面,我也有同感,作者的一部小說受到了公司、編輯、讀者和一些影視公司的青睞,但在幾家影視公司關於通過率的討論中卻被束之高閣。

這是當前影視行業的一個現實問題,這使得很多影視劇投資者自動轉向一些低風險的電視劇,公斗劇和通俗劇可能涉及黑社會的引導、歷史的修改等問題,然而,都市劇、航拍劇、幻想劇中的油膩、歪扭、浪漫的愛情還是很安全的。

像《安居》一樣,如果我們真的在劇中拍攝了很多房地產交易中的潛規則甚至違法違規行爲,其安全係數肯定遠不及讓主角有一份油膩而歪的愛情,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只有前三集安定下來,其餘基本上都是肥皂劇的套路。

當然,投資者對“浮劇”的青睞,不僅僅是從安全角度出發,還與浮劇製作週期短、炒作方便、實現迅速有關,因爲“懸疑劇”不需要過硬的專業知識、嚴謹的邏輯、精準的表達和細節,甚至製作也不需要非常精細,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產業化的速度優勢。

如果投資者設置“浮劇”的風格,那麼編劇和導演們自然會在資本的指揮棒下大量生產類似的劇。

知名編劇王海林表示,目前的編劇普遍沒有骨氣和自豪感,很少有人能堅持藝術的誠信,在利益的驅使下公然製作垃圾劇本。

我對一個小劇作家吐槽抱怨,他剛畢業就進了一家工作室,他的老闆是個大劇作家,一天,老闆給他寫了個提綱,他用正常的方式寫了三集,然後交給了他們,原因是衝突和矛盾不夠,人物性格不突出,事實上,潛臺詞是“不流血”,顧客並不滿意,於是,哥哥捏着鼻子,按照各種神曲的狗血套路改寫了幾集,老闆對結果很滿意,最後,劇本寫好了,老闆的名字賣給了影視公司,雖然這部劇的收視率不高,但據說還是贏得了一些獎項,不過,真正的編劇還是拿微薄的收入,老闆還是老闆。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作家寫劉和平這樣的劇本幾年後再賣掉幾年是非常不現實的,即使是劉和平的《明1566》,收視率不高的時候也不一樣。

投資者浮躁,浮躁的編劇,如果導演能冷靜下來就只是奇怪,著名演員柯蘭曾對一位導演說,他連劇本都沒看,他敢於對主任抱怨,這個演員的情緒很正常,他停下來大聲喊叫,但他只是想給一個演員做頭髮。

2、 浮躁的演員

隨着網絡時代的到來,我們可以在各種媒體上刷各種演員的新聞和花邊,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很多一線明星的新聞不是參加活動就是參加綜藝節目,就是和某個地方的人一起度假,有一個詞很久沒有出現在《星報》上了,那就是“體驗生活”。

記得上一次看到明星去體驗生活,是姚晨爲了在《潛伏》裏扮演崔萍,到農村住了一個月,這也是因爲她覺得在去之前沒法拍幾場戲,她不是先體驗生活,然後再拍攝。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體驗生活幾乎是演員的必修課,先不提《紅樓夢》演員的集中培養,包括《洋姐》等熱播劇,背後演員的體驗生活不可或缺,即使古裝劇不能體驗,也要閱讀相關書籍和人物史料。

現在,《新三國演義》的編劇們還沒看過《三國演義》和《三國志》,而《新紅樓夢》的演員們也從來沒有讀過《紅樓夢》,真是不可思議。

隨着互聯網時代信息的爆發,我們現在知道,很多電視集團裏有很多“數字演員”,“鋪墊”已經不是新聞了,現在連一個數字都要翻倍。

那麼,沒有經歷生活的星星們在做什麼呢?綜藝節目、節目、晚宴或“學習劇本”。

演員通過演戲變得很受歡迎,他沒有繼續深耕自己的工作,而是進入了時尚、綜藝甚至金融、餐飲、投資等行業,他害怕賺錢的速度慢,演員只是維持人氣的東西,這不再是他熱愛的職業。

所以,以前的演員不一定是明星,但成爲明星的一定是好演員,今天的好演員不一定是明星,明星也不一定是好演員,甚至演員。

3、 浮躁的觀衆

馮小剛曾經有一句很有爭議的話,那就是“垃圾受衆”理論,垃圾觀衆的存在導致了大量垃圾電影的產生。

這是極端的,但也有道理,以這部電影爲例,越來越多的爛片湧入電影院,但電影院也爆滿,有些觀衆在離開電影院時會罵,有些觀衆可以“自我安慰”。

大場景,壞情節的電影:看電影就是看場景,現在誰在看情節。

小鮮肉,爛片情節:我看這部電影是爲他準備的。

純粹搞笑,糟糕的劇情:讓我笑,這就夠了,誰讓生活壓力這麼大。

所以,一部大場景、小鮮肉、純搞笑的電影基本上會賣得很好,情節、細節情節、邏輯情節、人文情懷都不重要,這部電影已不再是講故事,而是一場表演。

有些電影的宣傳費用往往超過10億美元,而且經常使用好萊塢最新的設備,他們都把時間花在戲院外的宣傳上,然而,很多人相信這種宣傳。

電影就是這樣,電視劇也是一樣的,一個故事經不起推敲,同一部電視劇可以人爲熱播成熱播,所以現在很多人寧願看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前的老戲,至少他們不會覺得自己的智商受到侮辱。

每當我們抱怨現在的影視劇不好看的時候,我們應該檢討我們是否容忍甚至支持那些糟糕的街頭電影和電視劇。

“漂浮劇”的出現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它能讓投資者賺錢,讓演員走紅,讓很多觀衆追捧,這是最可怕的現象。

因爲有時候我們不得不懷疑,到底是社會和公衆的審美問題,還是“浮劇”本身就是正義的一面?

我不敢去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