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外地出差。坐出租车,在行到车道中间的时候师傅打开电台听广播。我也跟着听了起来。我就听到了日本出生率的报道。据悉,2019年日本的新生儿数为86.5万人。比去年减少了5万3000人。是日本统计以来创下了的最低值!连续第三年,日本新生儿数不到100万人。2019年,日本的死亡人数剧增到了137.6万人。在过去的一年里,日本人口自然的数量减少了51.5万人。

这样的一组数据是不是很可怕。因为以这样的速度看,在2053年日本将降低至1亿日以下的人口。到2065年,日本人口将下降到8808万,还有超过40%的人口是老人!

在街上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孩子都很少。年轻人压力大,工作强度急剧上升,抚养责任都压得喘不过气来。人们的生活质量将低,就更不想再生育了。造成的结果就是,国家经济进一步衰退,创造力低,失去社会活力,陷入黄昏,进入衰退。这是多么的令人担忧。

日本的这种现象其实不是单独的,而是整个世界的规律。据新加坡《2019年人口简报》报道,在过去的一年里,新加坡人口增长了0.1%,创下了14年来的最低值!不管新加坡政府怎么宣传,怎么引诱,新加坡人都不想生孩子!韩国和日本也陷入了劳动力人口锐减的困境。巴西也一样。巴西国家地理研究所宣布巴西城市人口逐年减少。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各个国家的人们都陷入了或大或小的不安之中。这种焦虑投射在结婚上,他们不想结婚,不想生孩子。“我都过得很悲惨,还生孩子受苦做什么?””我没有做爸爸或者妈妈的信心,不要生了吧。”这是其他国家的现状和声音。那么我们生活的中国呢?

现象也是如此。国家统计局宣布,从1965年开始,中国的出生率一直在下降。你可以说这是因为我们的政策。是的。但是,我想告诉你另一个数据。这个数字会告诉你,即使政策鼓励,出生率提高,也比预期严重低。就算全面放开,出生率也将逐年下降。“生二胎”在全国正式实施时,国家计委预计每年将增加200多万名新生儿。

但事实呢?并没有,甚至远远不够。试点一年后,据统计,全国各省市二胎申报的数据总量只有128万份。除了虚报的数据,只申请而不生育等影响,预计新生儿实际上不会超过100万例。预计200万,实际不到100万。这是我们现在的情况。你也可以再问一次。如果完全放开呢?不是放开两个孩子,而是放开三个孩子,四个孩子,甚至更多呢?我们先不要说结果。

首先,我们来看看曾经一个像我国一样,之前强制避孕、控制出生率,后来全面开放生育,甚至鼓励生育的国家——新加坡。20世纪70年代新加坡也害怕人口增长太多,呼吁每个家庭只生两个孩子,超额将取消家族福利。那时候出生率开始急剧下降。

20世纪70年代中期,出生率首次低于更替水平。到80年代中期,出生率已经下降到1.6左右。至此,政府开始惊慌失措,从1984年开始鼓励接受高等教育的夫妇生3名以上的孩子。但是没有效果。1986年出生率下降到1.4 .之后废除新加坡整体计划生育,1988年出生率接近2。但是第二年生育率又进入下降通道。此后,出生率已无可挽回地急剧下降。2013年出生率已经下降到1.2以下。2017年,人口增长仅为0.1。

如果按这种趋势发展,不知道新加坡是否也会像日本一样陷入负增长的困境。但是有一件事已经确认了。不管政策如何,不想生孩子的人越来越多。而且,特别是年轻人很多。不久前,我和刚生了第二个孩子的朋友聊天,问了生第二个孩子的感觉。他只说了一个字:“累!”妻子生产身体疲惫,丈夫在外挣钱。妻子在家休假,工作停止,没有收入,经济压力都在他身上。一个孩子已经使他感到难以支撑。现在又加了一个,觉得生活更艰难。我问他:“如果再选择,你还会生第二个孩子吗?”他没有直接回答问题。

说:“现在生第二个孩子的人大部分都是以前想生,但受政策限制的人。年轻人不一定是这样。你去街上问90后,问他是否想生第二个孩子,大部分都是否定的。”也就是说,放开二胎,鼓励的也只是极少数人。

人接受的教育越多,教养越好,文明程度越高,就越清楚抚养孩子不是养一只宠物那么简单。那个附加的东西太多了。太多人都负担不起。所以今天90年代以后孩子,都在生孩子的路上按了暂停键。

为什么年轻人会这样做?第一,生存压力太大。飞涨的房价,沉重的住房贷款,汽车,户口,职位晋升,微薄的工资,疯狂的物价,各种税收,无法逃避的竞争,阶层硬化,生存压力。你只要听到任何一个都快喘不过气来了。但这就是当代年轻人的生活。在这样的生活中,吴永宁死了,金钟铉自杀。

他们中的一个出生在底层,没有希望,只能冒着生命危险赚钱。一个在演艺界顶端的人,即使赚了钱,也有了名望,有了自己的尊严,但是还是不热爱这个世界。总之都是辛苦。在这样的困境中,每个人都无暇顾及自己,疲惫不堪,生存一步步困难。你让他再生一个孩子,简直太难了。

第二,担心不能给孩子们良好的教育。日本专家在分析低出生率时曾说过,经济条件不稳定、工作时间长时间、工作和家庭难以并行的最大问题。另外,最大的因素是育儿负担太大,子女教育支出太大。做父母的人都知道孩子的教育很费钱。据统计,北京市抚养一个孩子大学的最低费用为80万元。最大费用为800万元。中等的支出为280万元。这不包括出国留学的费用。这些数字对很多普通中国家庭来说都是无法承受的重量。农村不考虑优生优育,所以孩子出生很多。遗憾的是,教育有限,资源不足,就算出生的多,大部分都被困在父母的阶层,动弹不得。

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未来,父母都考虑让孩子住在城市里。但是在城市里,孩子的养育费用不能降低。奶粉、尿布、幼儿园、小学、初中、大学等各种费用,各种补习班,课外活动,各种留学、旅行、休假等等,哪里不是需要钱的?这还不包括人力的投入。不能承受的人就在犹豫不决。

三、心理不成熟。90后的年轻人大多有这种感叹。“我自己还是孩子,怎么会有孩子呢?”自己的心理不成熟,经济更不成熟。心理不成熟意味着你可能对孩子不好,也可能伤害孩子。给他带来的影响不是正面的,而是负面的。经济不成熟意味着你要用大部分精力增加收入。而不是照顾他,和他在一起。这样的话,就会为孩子的成长埋下了隐患。当我不能给你幸福的时候,我宁愿你从未来过。

第四,担心自己的人生会结束。这种担心主要来自年轻女人。怀孕太辛苦了。育儿太麻烦了。丧偶的育儿太悲伤了。因育儿耽误工作是不合算的。没有收入,失去生活主导权更是痛苦。很多妇女在孩子上幼儿园后重新进入工作岗位谋求职位。

但是普遍的都会遇到工作中的歧视和不信任。这对一些家庭经济压力不大、自我实现需求低的女性来说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对于很多有明确的梦想、目标、计划的女性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无法弥补的错误,必须慎重考虑取舍选择。

第五,不推崇养儿防老的概念。最传统的育儿观念就是为了防止年老。但是在当今时代,这样的观念已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年轻人开始理解养育子女的本质把子女当作经济工具。人不能为自己负责,别人要为自己负责。很悲伤的事。此外,长病床前没有孝子。孩子们可能得不到我们理想中的照顾。养老金的责任,现代社会,更多的人认为仍然应该交给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总之,由于这些不同的茄子原因,年轻一代对生孩子的事越来越热衷。特别是在一线城市,年轻的丁克家族的数量在增加。人们不会迫不及待地成为父亲或母亲,而是努力享受生命。也许很多老妇人说没有爱或责任感。

但是在努力的90年代以后的人来说,我认为,也不是不爱。相反,这就是对生命的敬畏,对选择的理性,对孩子的谨慎,以及对自己的责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