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中國已連續7年成爲全球工業機器人第一大應用市場,中國工業機器人企業坐擁全球最大的市場,且市佔率連連提升,不少工業機器人企業通過技術創新,賦能中國智能製造。

事實上,在智能化領域,中國存在大量機器換人的細分場景,製造業的轉型升級給工業機器人帶來新的機會,成立於2015年的珞石機器人就在這一機會中,不斷通過創新開始拓展傳統工業機器人“無人區”場景,解鎖了開刃、縫製等新場景。

夯實技術基礎,佈局傳統場景

不少工業機器人企業瞄着傳統工業機器人焊接、搬運、拆碼垛等成熟應用場景,並在產品穩定性、工藝包適配性、客戶關係穩定性上,形成一定的優勢。

珞石機器人也在此有所佈局。珞石已與法雷奧、舍弗勒等全球汽車行業知名Tier1和小米、步步高等3C領域龍頭客戶展開了合作。到2019年,珞石的XB系列已實現負載25公斤以下的全產品矩陣,其自主研發的控制系統可以實現機器人速度精度的全球領先水平,重複定位精度可達0.02mm。XB系列六軸機器人也是珞石在2017年自建工廠後,產量最大的產品。如今,XB系列機器人年銷量已達1000臺,珞石希望能在未來2~3年將它做成國內銷售量第一的輕型工業機器人產品。

用智能技術豐富自動化場景

除在傳統應用場景,不少機器人企業也憑藉新的智能化技術,拓展全新的細分場景,並在細分場景裏做深、做透。

珞石目前已在刀具開刃和縫製領域做出了標準化解決方案,並拿下了行業龍頭客戶。在刀具製造領域,珞石的自動化水磨工作站和刀具開刃工作站已陸續在張小泉、十八子、美瓏美利等龍頭刀剪企業落地。在縫製領域,珞石推出了機器人多層厚料縫製、機器人單片縫製以及機器人袖剋夫柔性加工線體,並同全球最大的針織服裝製造商、國產內衣服飾龍頭、中國縫製設備行業龍頭等十數家企業達成合作。

然而不管是3C工廠裏的手機等小型設備的裝配還是刀具廠商的開刃,都是對人來說相對簡單或能做到、但對傳統固定編程的機器人幾乎無法完成的工作。因爲這類任務的精細度和靈活度高,需要有經驗的工人眼腦手靈活配合才能完成。開刃正是一個需要熟練技術的工種,力度、角度拿捏不當很容易達不到質量標準或直接損壞刀坯。如果換成機器人,就需要用視覺系統給機器人開眼,用控制系統給機器人長腦。

珞石攻克了場景自動化所需的控制系統能力和力控能力。其中,控制系統能力直接影響機器人產品的穩定性。力控能力則能幫助處理傳統工業機器人很難完成的任務,需要不斷調整力度大小、用力方向的開刃場景以及各種複雜工件的精細打磨場景,都需要精準力控技術的支撐。爲此,珞石研發出了力控工藝包。

拓展工業機器人邊界

無論是工業裝配還是更復雜的非工業場景,需要的都是能真正和人類手臂相媲美的機械臂,即對柔性、力覺能力要求較高。這可能是一個比做細分場景工作站更加人跡罕至的地帶,它瞄着人們設想的機器人的終極形態——仿人。

珞石聯合創始人兼CTO韓峯濤認爲:“這一路線的好處是可以讓機械臂實現與人類手臂同等水平的力感知與力控制能力;搭配全新設計的人機交互系統,可以像使用電腦、智能手機一樣把機器人部署到更廣闊的應用場景。珞石在用智能技術開啓”新場景拓荒“的2017年,便開始做了面向未來的前沿佈局:柔性協作機器人xMate。xMate在裝配、力控加工、醫療康復等需要更自然、更安全的人機協作的場景有天然優勢。

對此,哈爾濱工業大學機器人研究所所長趙傑表示,“讓工業機器人做更加複雜、甚至技能型的工作”是未來發展趨勢。

中國式工業機器人突圍

用智能技術開闢新的自動化場景的過程中,最難的是選場景、做減法。自2017年開始拓展機器人應用相對不成熟的細分場景以來,珞石陸續接觸了物流、理療等場景;直到2019年,刀具開刃和縫製這兩個場景的逐漸成熟,才讓珞石找到了聚焦的感覺,珞石機器人CEO庹華也總結出了一套明確的選擇場景的標準,既要市場足夠大,也要客戶的自動化意願夠強、有真正的剛需,同時還要供給方的技術可匹配場景需求。

以刀具開刃爲例,這個場景的機器換人不僅幫助刀具企業解決招工貴、招工難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刀具產品的良率和一致性,這有利於客戶擴大市場份額、增強競爭力。“我們想找一個兼顧客戶投資回報比、能提高生產效率、並用自動化設備顯著提高客戶產品品質的場景。”庹華說道。

如今,珞石已經形成了4條產品線組合的全面佈局:面向汽車、3C等機器人應用相對成熟行業的XB系列輕型工業機器人;面向3C裝配、力控加工等更精細、靈活的機器換人任務的xMate;面向以往機器人較少涉足的細分製造場景的標準化工作站;服務大客戶的集成業務。

庹華表示,我們只是走到了技術相對“ready”、能與日本那智等國際二線企業競爭的第一階段,未來將向國產機器人龍頭公司、全球頭部機器人企業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