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37℃,室內零下8℃,僅一牆之隔。三伏天對製冰工人來說,就是冰火兩重天。

製冰、進庫、儲存、出庫、碎冰、運輸……

每年,從啓東市呂四港製冰有限公司運出的冰塊重達15000多噸,其中8、9、10三個月爲旺季,出冰量爲全年的80%,這是漁民經歷漫長休漁期等待後的收穫季節,也是製冰工人一年中最忙碌的時節。

零下20℃成冰

持續高溫天,陳金娣慶幸自己是一名製冰工人,工作環境“涼快”,不用在烈日下“煎熬”。製冰廠裏,像她這樣的女工很少,這是一份力氣活兒,幹起來辛苦。

早上5點30分,59歲的陳金娣麻利地套上雨靴、圍上皮圍裙趕到製冰間,裏面的溫度比外面低了十幾度。

“埋”在冰池裏的200只冰桶被逐排提起,在零下20℃的池子裏,歷經8~10小時的冷卻,桶裏的水全部結成了堅硬的冰。吊出的冰桶,放在常溫水裏沖洗幾次,冰條就脫落了下來,一根50公斤,一排20根,一池冰全部起出有100噸。

冰桶傾倒,20根冰條呲溜一下同時滑出,陳金娣眼疾手快,藉着巧勁兒用鐵夾把一根根100斤重的冰條撥弄擺正,冰條乖乖地順着坡度“穿洞”滑向儲存間。

1994年呂四港製冰廠剛成立的時候,陳金娣前去報名應聘,沒想到成了廠裏的第一批工人,“我以前在船上修網,夏天的時候被太陽曬怕了”。一轉眼,26年已過去。

穿越冰與火

52歲的朱錦華穿着羽絨服、裹上厚外套,戴起手套匆匆打開儲冰間的門,一陣寒意襲來,濃濃的白霧將他籠罩,彷彿仙境,他一頭紮了進去,其他兩名工友也趕了過來。

“冰條準備進庫了!”朱錦華走近冰條滑下的鐵軌,穩而準地將它們一根根接下來,迅速調整方向,用力推向工友,三人默契協作,冰條很快被一層層、一排排碼放整齊,腳底下已經疊了半米高的冰。

零下8℃,儲冰間像是一片白茫茫的冰雪世界,呼出的氣凝成了白色的霧。因爲穿了太多的衣服,朱錦華他們看起來有些笨拙,但夾冰的動作卻靈活而嫺熟。

早上6點,前來要冰的車在製冰廠前的場地上排起長長一溜,8點以後,車漸漸少了,中間得空,朱錦華從“冰天雪地”裏走出,稍作休息。35℃的高溫下,他穿着羽絨服和厚外套一屁股坐在凳子上,任汗水流下,“懶得脫了,一會兒客戶就要來,得馬上進庫”,他寧願選擇中午喫飯休息的時候再卸下厚重的裝備。盛夏酷暑天,穿着大棉襖的製冰工人,這樣的場景在製冰廠再常見不過了。

二十多年來,冰火兩重天的考驗倒是讓朱錦華練就了一身強壯的體魄,“平時傷風感冒都很少”。

26年的陪伴

時值銷售旺季,董事長崔繼林給25名工人排了夜裏的輪值表,因爲客戶要冰的時間不固定,所以工人們得住在宿舍裏,隨叫隨到。除了進港的漁船,海鮮市場、小五金企業還有一些商販都會前來買冰。前一天晚上,因爲需求量多,他和工人一同忙到了深夜12點,這天一早5點,他又開始了一天的忙碌。

呂四港鎮有近20家制冰廠,其中呂四港製冰有限公司是成立最早、規模最大的一家。26年前,政府鼓勵發展助力本地漁業發展的配套產業,成立全市首家制冰廠,當時還在閘管所工作的崔繼林因爲掌握製冰技術,便攬下了這個重任。

26年過去了,崔繼林像呵護自己的孩子一樣,陪伴着製冰廠慢慢成長、壯大,庫存量從最初的320噸增加到了現在2700噸,一池的製冰量也從30噸增加到了100噸。

“有一半工人都是當初製冰廠成立時的‘元老’,彼此間感情很深厚。”隨着製冰需求量的不斷增加,去年4月,廠裏引進了一套全新的製冰設備。

傳送帶上不時跳躍起的碎冰,彷彿一個個歡快的音符,讓崔繼林和他的工人們心生愉悅。

來源:南通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