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的姐姐》中,黃聖依從第一期開始就飽受爭議。

說她沒有禮貌,別人給遞水、拎鞋都沒有說謝謝,好像是理所當然。給節目組要牛奶,還要撒嬌讓送到面前。表演的時候,還要跟人換順序。

不得不說身爲演藝圈的“前輩”,還是很清楚怎麼吸引觀衆注意的。

這一波操作下來,在接下來的每一期節目中,她都得到了觀衆們的特殊關照。

只要做的不好,觀衆就會熱心的在網上點評。感覺她參加的這期選秀節目,不光有節目中的評委,在節目外也有很多熱心的評委。

但是隨着節目的進行這位少奶奶的口碑越來越好,到這期淘汰了,觀衆居然還有那麼一丟丟不捨得了。

不得不說,這屆觀衆太難捉摸了,開始喊着讓人家趕緊回家做少奶奶的是你們,現在希望少奶奶留下的還是你們。

不過,少奶奶之所以能變得越來越讓人喜歡,不是因爲觀衆善變,而是因爲她在不斷修正着自己。

對於這樣的一個結果,感覺她來參加選秀節目的同時,也同時參加了“變形記”。01 少奶奶被黑原因:被營銷號過分解讀行爲,被節目組“捧殺”

其實回顧觀衆不喜歡她的原因,無非就是感覺在第一期當中,她受到了太多的太多關照。

因爲頂着豪門少奶奶的頭銜,所以被隊友照顧的時候,就讓一些媒體號抓住了漏洞。他們開始帶節奏,說黃聖依沒有禮貌,說別的隊友甘願伺候她。

其實,去參加“浪姐”的姐姐有幾個是喫素的,怎麼可能老老實實伺候人。如果是希望得到資源,張萌是傳媒公司的老闆娘,自己屬於製片人,那也該是姐姐們巴結的對象。但很明顯,張萌沒得到啥特殊優待。

除了被營銷號帶節奏,少奶奶還在第一期被節目組坑了一把。

一起參加的姐姐們可能只是把她當作隊員,但有的人可不這麼認爲。

黃聖依在第一期的節目中,穿着拖地長裙,優雅地彈着鋼琴,演唱了一首歌曲。

說實話,美是美,就是沒有多少亮點,談不上驚豔。

但是社會我華姐可不這麼認爲的,杜華看過她的表演,一直誇她唱得好,舞臺表現好,她適合成團,還打出了80分的高分。

看到華姐的這個評價我都懵了,難道我們要成的團是一羣人老老實實坐着彈鋼琴唱歌的團嗎?我印象裏的女團不都是會唱歌、會跳舞,舞臺風格跟少奶奶這次表現的完全不一樣啊。

不得不說華姐果然是專業的,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一下子就看到了少奶奶的潛質。

但是作爲普通觀衆的我們沒那個能力啊,所以華姐誇的越厲害,我們就越感覺變扭:“肯定是她老公給買的這次機會,要不怎麼會被華姐這麼關愛?”這句話相信是很多觀衆那時的內心獨白。

不管是不是真的,華姐的這一波猛誇也是把黃聖依往被黑的路上又推了一把。02 少奶奶的“變形”之路:搞好業務,關心隊友

一個人的第一印象一旦存在,後面想要改變就很難了。所以,少奶奶用一起得罪了網友,用後面的很多期才慢慢又贏得了觀衆的喜愛。

二期的時候,黃聖依就變得好多了,話沒有那麼多了,也在老老實實練習。

尤其是她跟伊能靜一組,當看着伊能靜聲情並茂地演唱:“你哭着、笑着像個孩子在胡鬧”的時候,黃聖依的表情管理直接失控。

那隨意的站姿,加震驚的眼神,讓觀衆瞬間感覺黃聖依要順眼多了。

到三期的時候,黃聖依在選組的時候,自薦了好幾次都沒人要,最後進了孟佳組。看到這樣的畫面,觀衆莫名有些心疼她。沒想到少奶奶在這裏,遭遇還有點悽慘。

到了孟佳組以後,少奶奶也沒有擺譜,還是比較聽話的,沒有再讓是非分明的觀衆們討厭。

此後就很少有人發現少奶奶居高臨下的感覺了,安慰因爲負面評價哭了的伊能靜,和鄭希怡玩鬧。

跟張雨綺一起唱歌的時候,被張雨綺搶話筒,被綺綺子推了之後,還一臉寵溺地笑了,讓觀衆感覺還挺可愛的。

隨着觀衆對她的偏見降低,少奶奶就開始專心搞業務了。

尤其在最新一期的單人solo中,她的《獨上C樓》,從舞臺表現力到情緒演繹上都很棒,有很多人說有一種百老匯的感覺。

就在少奶奶越來越受人喜歡的時候,她卻被淘汰了。

“浪姐”對她的意義,不止是一檔選秀節目,也是一次證明自己,讓自己從人際交往到業務能力都提升的一檔節目。03 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的收穫

雖然黃聖依離開了,但是在參加節目的過程中,她也有很多收穫。

作爲一個少奶奶,作爲演藝圈的老人,她本可以躺在自己的舒適區,不需要那麼拼命。

平心而論,擁有她那樣的背景,我們可能做的會比她高傲的多。而她其實並沒有趾高氣昂,也沒有欺負過任何一個隊員。

而且哪怕知道自己有退路,她也從沒降低對自己的要求。

從她每次在舞臺中的表現,我們能看到她的進步,也能看到她在一次次突破自己。

其實,像我們中國人,特別喜歡用最後的結果去衡量成敗。

但其實,在每段經歷中,如果我們能夠學到什麼,能夠有所收穫,那這段經歷就是有意義的。

重要的不是走到最後,而是把握過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