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清朝八國聯軍發動的侵華戰爭,我相信所有中國人都會感到憤慨,我們之所以憤怒,不僅是因爲外國列強對我國發動侵略戰爭,更因爲在外國列強發動侵略戰爭的時候,統治中國的清政府沒有全力以赴抵抗,而是選擇集體逃亡。

說到清朝八國聯軍發動的侵華戰爭,我相信所有中國人都會感到憤慨,我們之所以憤怒,不僅是因爲外國列強對我國發動侵略戰爭,更因爲在外國列強發動侵略戰爭的時候,統治中國的清政府沒有全力以赴抵抗,而是選擇集體逃亡。

結果,戰爭使我國付出了極其痛苦的代價,這是完全不能接受的,有鑑於此,許多人提出這樣的假設:如果清政府能夠抵抗而不逃跑,結果會不會改變?接下來,讓筆者就這個問題做一些分析吧。

1、 清政府決定出逃時面臨的形勢。

事實上,在一開始,清政府並沒有選擇沒有任何抵抗的逃亡,但在反抗之後,他們沒有抵抗,所以他們選擇了逃跑,人們之所以會認爲,如果清政府不逃跑,就能扭轉世界,主要是因爲當時清政府有近10萬軍隊,軍械庫裏有那麼多新武器,自然,人們對自己的戰鬥力會有很大的希望。

特別是當我們知道八國聯軍一開始只有不到兩萬人的時候,我們更容易寄希望於清政府的戰鬥力。

但事實上,當時的情況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時,北京附近的清軍數量似乎很大,例如,北京附近的清軍數量很大,如聶世誠率領的武威前軍、董福祥率領的武威後軍、宋慶和、馬玉昆率領的武威左軍、榮祿率領的武威中央軍等,他們的總數將近10萬。

但是,他們大多數的戰鬥力是非常有限的,此外,軍營內部也有不少問題,因此,即使當時清軍在兵力數量上有巨大優勢,也未必有實力打敗八國聯軍。

如果你細說,情況會更糟,首先,清軍中只有一小部分人直接參加了與八國聯軍的戰鬥,其餘的要麼護送慈禧西逃,要麼因爲沒有足夠的強大武器和勇氣面對八國聯軍而選擇不戰。

在這一點上,我們需要強調一點,也就是說,當時清朝不缺新式兵器,但明明有很多,卻一直閒置着,即使有人敢用,那時候能用的人也不多,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清軍的人數太多,他們怎麼可能打敗那些裝備精良的外國侵略者呢?

2、 清政府不出逃可能對選舉結果產生影響。

讀完以上內容,我想大家都有了一個清晰的概念,是的,從當時清朝面臨的形勢來看,即使清政府沒有逃脫,也沒有辦法扭轉這場災難性的失敗,這不僅與外國侵略者強大的戰鬥力有關,也與清政府長期腐朽統治有關。

而且,如果當時清政府不選擇逃避,八國聯軍造成的損失將更大,你爲什麼這麼說?你可以想象,如果清朝統治者不出逃,那麼當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他們可能會俘虜清朝的統治者,在這種情況下,清朝的面貌無疑將消失。

更何況,八國聯軍的慣用手段,如果讓他們俘虜清朝的所有統治者,難道他們不能對中國提出更過分的要求嗎?屆時,我國面臨的形勢必將更加嚴峻。

當然,這並不是說我們非常贊成清政府的越獄行動,而只是從當時清政府的情況來分析這一舉措的利弊,畢竟,即使時間可以回到那個時候,清政府不選擇逃跑也是沒有用的,相反,它可能會給人民帶來更大的羞辱和傷害。

如果真想改變這種局面,就應該做好防止八國聯軍入侵中國的工作,至少要加強對士兵和將軍的訓練,使他們有能力與敵人作戰,如果我們給他們裝備新的武器,使他們能夠熟練地使用,即使八國聯軍派出精銳部隊入侵中國,他們也可能沒有機會乘虛而入。

遺憾的是,清朝統治者對外國勢力的光顧和盲目妥協,所以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時,清朝統治者逃脫也就不足爲奇了,我不知道你是怎麼想的,你認爲即使清政府沒有選擇逃跑,也無法回到天堂嗎?

圖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