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這幅《活着》,描述了人們對苦難的寬容和對世界的樂觀態度,寫作的過程告訴我,人活着是爲了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

“正是這幅《活着》,描述了人們對苦難的寬容和對世界的樂觀態度,寫作的過程告訴我,人活着是爲了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

《活着》是餘華的代表作之一,連續幾年,該書以9.4分的成績高居豆瓣閱讀排行榜榜首,這是一部優秀的現實主義小說。

一經出版,就引起了中國各界人士的關注,同時,它也被翻譯成各種外國版本,餘華還親自爲韓文、英文和日文版本撰寫了序言,1998年,餘華生前獲得意大利格林扎納卡弗文學獎最高獎,2005年獲得中國圖書特別貢獻獎等多項獎項。

《活着》主要講述了徐福貴在時代背景的影響下,從一個地主家庭的少爺變成一個普通農民的故事,因爲戰爭的來臨,他成了囚犯,他死後回到家鄉後,不斷經歷着親人一個個離開他的過程。

餘華在小說中巧妙地運用了許多對比手法,從傅貴的少爺生活到戰俘生活,再到後來的家庭生活方式,當聽富貴回憶往事時,他臉上的冷漠和悲劇性回憶透露出,活着是爲了活着,而不是爲了別的而活。

1、 三種不同的生活,反映了最原始的生存慾望

1地主家的富家少爺

前半生,富貴想風吹雨打,我們的祖先留下了200畝土地,我父親失去了100畝,然而,剩下的100畝地足夠一家人過上富裕的生活,開始了富貴奢侈的奢華生活。

我不想在私立學校散步,我揹着長期工作的工人,富貴在一所私立學校學習了幾年,但他只有一個名字,他真正讀懂的字很少,每天去私塾的路上,長根揹着少爺跑,富貴像麻雀一樣揹着飛。

富貴的妻子嘉珍是城裏一家米店老闆的女兒,小時候,嘉珍晚上走在去夜校的路上,她穿着月亮白旗袍,身姿優美,她穿着一雙高跟鞋,鞋跟咔嚓咔嚓的聲音也撞上了福貴的心。

回到家裏,富貴對母親說:“我想娶一個女孩,她是陳在城裏米店的女兒,”,於是,富貴配富,嘉珍成了徐家的媳婦。

年輕的福貴沒有做好本職工作,他整天在煙火旁徘徊,甚至有一兩個月沒有回家,沉迷賭博的富貴失去了他的家人,生完孩子,父親也生了氣,一夜之間,曾經風光無限的地主變得一貧如洗。

經歷過巨大落後的富貴,已經改頭換面,懂得生活要腳踏實地,這是現實對富貴的第一次打擊。

2戰俘的屍體

習慣了無憂無慮生活的傅貴成了一名普通的佃農,經濟困難也影響到了這個小家庭,母親病得很重,富貴拿着嘉珍從母親家帶回來的最後兩塊銀元進城找醫生,但是在路上,富貴遇到了連長,連長抓住了這些壯漢,富貴成了戰俘。

連長四處走動,離家鄉越來越遠了,富貴漸漸失去了回家的念頭,因爲整個連隊戰敗後被困,富貴等人過着等待救援的生活,每天,直升機從空中扔下大米和大蛋糕,這些東西一被扔下,無數人就來到地上爭搶,就像原始社會的野獸搶奪獵物一樣。

被困的日子越來越長,身邊的人也越來越少,一個下雪的夜晚過後,所有曾經在隧道周圍嚎叫的傷口都死了,這時,富貴完全明白,生活並不容易,之後,富貴被解放軍救出,安全返回家鄉。

餘華在小說中把這種經歷加入到富貴身上,主要是想讓富貴意識到,在極端的生存條件下,生活是來之不易的,他所面臨的生死考驗,和他將來將要面對的苦難是一樣的,這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經歷。

三,經常離開親人的老人

福貴回家後終於見到了家人的思念,然而,他的母親早已過世,他的女兒鳳霞因爲高燒不能說話了,他的兒子有慶對他也很陌生,此時,福貴百感交集。

隨着佃農生活向農村集體制轉變,富貴一家一直在溫飽線上掙扎,生活的艱辛讓兩個孩子堅強懂事,但也在折磨着這個家庭。

嘉珍得了佝僂病,只能長時間臥牀,尤青在學校獻血,不幸去世,女兒鳳霞終於找到了一個好家庭,卻因難產死在手術檯上,女婿揹着兒子庫根,卻在一次事故中被兩塊水泥板撞死,最後,庫根因爲生活艱難,喫豆子死了。

生活的溫暖並不關心這位老人,富貴生活中所有的溫暖都被現實撕碎了,最後剩下的福貴買了一頭老牛和它一起住,過了一個又一個晚上。

此時,富貴經歷了生死的考驗、生活的艱辛和親人的離去,然而,他並沒有像春生那樣在苦難面前尋求短視,而是選擇了過上更好的生活,這既是富貴經歷後的深刻體會,也是他內心深處最原始的求生慾望。

2、 兩種不同的敘事方式凸顯了富貴的淡漠情緒

1經歷了這個故事,大喜大悲

岳父殺了父親後,岳父租了一輛轎子,敲着鑼鼓,帶着慶賀的家寶回到孃家,半年後,嘉珍帶着幼晴回到小屋,富貴看到她就笑了,富貴被抓後成爲一個強壯的男人,她常常覺得自己快要死了,當她想到家人、妻子和孩子都在等着她時,她忍不住笑了起來。

雖然《活着》中的描述大多是痛苦的,但生活中也有溫暖:富貴的浪子回頭不換錢,家寶不拋棄福貴,鳳霞和佑青聰明懂事,隊長對福貴一家的幫助和關愛,都體現了人間的溫暖。

佑青死後,福貴躺在醫院裏,哭了一次又一次;鳳霞生孩子死了,福貴的頭掉下來,和二喜一起哭;嘉貞死前,富貴說她願意下輩子做一個富貴女人,眼淚就掉在了嘉珍的臉上。

生活中總要經歷一些悲歡離合,這些情感在發生的過程中令人眼花繚亂,直接衝擊着心靈,是對現實生活的一滴淚,這個世界沒有同情心,有些痛苦和痛苦需要親身體驗和感受。

2故事的記憶

”老人黑黝黝的臉在陽光下笑得活靈活現,臉上的皺紋快樂地遊動着,它被泥土覆蓋着,就像一條滿是田地的小路,”

文章中的“我”是一個鄉村採集者,遇到福貴老人後,他對自己的經歷很感興趣,所以有了這個故事,”我第一次見到這個老人,他的臉上沒有一絲悲傷的往事,而是一張平靜平和的臉,彷彿在講述別人的故事。

“富貴的故事到此爲止,我發現我們都坐在陽光下,太陽的移動使樹蔭悄悄地離開我們,轉向另一邊,”

從災難中倖存下來的富貴,更加意識到親情的重要性,這是富貴從自己的經歷中學到的,也是富貴不再把鳳霞送給別人家的原因,無論生活多麼艱難,一家人在一起是最大的幸福。

”富貴笑着說,40年前,陽光從樹葉間的縫隙照下來,落在浪子回頭的眼睛上,”

這三段描寫富貴回憶的段落,被作者添加到陽光的陰影中,作爲故事的回憶者,福貴也從故事中挖掘出個人情感的依戀,讓讀者忽略情感因素,理性地認識到苦難終將過去,陽光永遠照耀現實,生活是人生最大的現實意義。

小結:

“一個人的生命無論多大,如果他想死,他就活不下去了,”

他通過講述富貴從富貴到窮人、從一家人到單身老人的人生故事,向我們表達了無論經歷多少艱難困苦和生死考驗,我們都應該清楚地理解生活的本義,即單純地活着,而不是爲了其他目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