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天,銀保監會的主席在“求是”的刊文上發表了新的表態,在筆者看來,這對於接下來的資本市場而言,起到了一定的方向性指引,那麼,這一次銀保監會的新表態,又透露出哪些信息?對資本市場又有什麼影響?

第一,銀保監會主席表示:“要推動養老基金在資本市場上的佔比達到世界平均水平。”而實際上,相對於國外而言,我國的養老基金在資本市場上的佔比並不高,還沒有達到世界的平均水平。

那麼,這個時候,銀保監會有了這一個表態,似乎在傳遞着一個信號,那就是,此後,我國的資本市場會有更多的養老基金面世,而養老金是一個長期的增量資金,近些年也可以看到,有不少的養老基金開始成立,爲股市帶來了較大的助力。

特別是美國的資本市場,養老基金佔比極高,甚至,養老基金是美國資本市場的最大機構投資者,以美國的生命週期基金爲例子,可以看到的是,在2001年的時候,其基金的規模僅僅只有210億美元而已,並不大,甚至相對較小。

但是,到了2009年的時候,這個規模就增長到了2500多億,僅僅8年的時間而已,就增長了2000多億,其速度不可謂不快,而這個生命週期基金當中IRA和DC型養老計劃佔其比重極高,合計下來,佔到了80%以上。

也正因爲美國的資本市場養老資金佔據了較大的比例,所以,美股才能接連走高,不同於國內的資本市場,美國股市基本上是以機構爲主,而國內的股市基本上是以散戶爲主,因此,這也是區別所在。

而且,根據數據顯示,美國養老金股票市值佔總市值比重基本保持在20%-30%之間,而我國三支柱養老金合計持股規模佔股票市場總市值比重不到10%,因此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存在。

所以,從去年開始到今年,已經有不少省份開始和社保基金會簽署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託投資合同,根據初步的估算,其簽約的規模或可達到一萬億以上,以後,養老基金在我國資本市場的比重必然會得到較大的提升。

而我國正面臨着人口老齡化的態勢,所以,對於養老金而言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就在去年的時候,有一篇名爲“人口老齡化背景下中國經濟發展和養老金賬戶研究”的報告發布,當中有一條信息值得注意。

中國養老金繳費模型在基準情景下估算,若養老金體制不進行改革,財政補貼保持當前水平,2050年,國內養老金賬戶的累計缺口將達到43萬億元。

所以,今年以來,證監會也曾多次表示:“鼓勵和支持社保、保險、養老金等中長期資金入市,推動個人養老金稅收遞延賬戶投資公募基金政策落地。”所以,在筆者看來,此後以養老金爲主的基金可能會迎來新的機遇。

這也給A股市場帶來了新的增量資金,養老金入市肯定是大勢所趨,同時,這部分的增量資金更是長期的資金,所以,這對於股市而言構成了長期利好的影響,特別是最近幾年股市面臨着較大的改革,改革所帶來的紅利也會促使A股逐漸走出慢牛行情。

根據相關機構的預計,今年我國養老金入市增量保守估計在1500億元上下。

而且,這一次銀保監會的主席又講到了:“要不斷完善資本市場的基礎制度,同時引導理財,信託,以及保險等爲資本市場增加長期穩定資金,加快養老保險第二,和第三支柱建設。”因此,養老金入市已是趨勢。

第二,還提到了要“穩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實際上,今年以來,包括證監會,央行,以及其他機構都提到了這一點,無疑,我國的金融業,包括證券,保險,期貨等等,都在面臨着外資湧入的這麼一個情況。

金融業的對外開放所帶來的必然是外資的湧入,目前來看,A股市場上,北向資金的規模也正在逐漸擴大,雖然,現在北向資金的總規模並不大,對股市的影響有限,但是,隨着對外開放繼續推進,北向資金有望成爲A股的主力資金之一。

因此,在筆者看來,A股或迎來長期的牛市,並不是沒有原因的,一方面,外資的持續流入,另外一方面,養老金,企業年金等等的長期增量資金也正在逐漸入市當中,這些都是長期的增量資金,有利於促進A股牛市的形成,股市或迎新曙光

當然,筆者也僅僅只是提到了兩點,而實際上,這一次銀保監會主席在刊文上指出了不少的觀點,包括金融機構要採取更加審慎的財務會計制度,做實資產分類,加大不良資產處置等等,內容有不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