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分兩部分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劉備是不是帶着老百姓在荊州上路,他是不是愛人民?

作者分兩部分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劉備是不是帶着老百姓在荊州上路,他是不是愛人民?

雖然在各種戲劇和電影中,劉備都強調愛人民,但事實上,劉備主要是爲了他的帝王野心,從某種意義上說,劉備帶着這些人上路,不是爲了愛他們,而是爲了讓他們成爲自己事業的炮灰。

你爲什麼這麼說?我們知道,劉備與荊州人民同跑的背景是劉備和劉聰打算在襄陽前線與曹操的軍隊作戰,但結果劉聰主動向曹操遞交了投降書,並計劃將打鐵的襄陽城獻給曹操,在這種情況下,劉備顯然不可能繼續在襄陽築起一道對付曹操的防線。

因此,經過短暫的思考,劉備集團決定率軍赴江陵,構築新的戰略防線,當時,江陵是荊州第二大縣(南軍)所在地,也是荊州最重要的軍事重鎮,它控制了整個荊州地區的長江航道,相當於扼殺了整個荊州海軍的咽喉。

從某種意義上說,如果佔領襄陽,就相當於佔領了荊州的一半;荊州剩下的一半隻需要在江陵定居,由於江陵的重要性,劉備在襄陽修建戰略防線的計劃失敗後,立即決定帶領羣衆到江陵,試圖在江陵建立一條新的戰略防禦線,抵抗曹操的軍隊。

問題是,建設戰略防線,需要有足夠的人力物力,江陵作爲荊州最重要的軍事重鎮,自然不缺軍事物資,卻缺人,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劉備能把襄陽的近10萬人帶到江陵,他就能迅速壯大一支強大的軍隊。

其次,江陵市也是良莠不齊的城市,勢力強大的派系很多,有的主張反抗曹操,有的主張投降,如果劉備只率領一支孤立的軍隊到江陵,那麼他很難把這些強大的勢力統領到他的手中,因爲劉備的絕境,我們何必跟着他。

更何況,如果劉備只是一支孤軍奮戰前往江陵,江陵主戰派的士氣就會嚴重受挫,因爲劉備已經在荊州呆了六七年了,因此,當他選擇繼續反抗曹操時,荊州願意響應和追隨曹操的人並不多,這足以說明荊州大多數人對曹操普遍不願意反抗,在這樣的背景下,江陵市的主要戰士們還有信心抵抗曹操嗎?

相反,如果劉備能帶近10萬人到江陵,那就證明荊州人想反抗曹操,一切都很明顯,如果他們不想反抗曹操,那麼多人怎麼能跟着劉備去江陵呢?在這種情況下,劉備發動和組織江陵人民抗爭曹操,事半功倍。

從這個意義上說,劉備與荊州人共跑的本質不是愛人民,而是利用人民爲他們的皇權服務,歸根到底,劉備是在充當自己的炮灰。

接下來,我們來討論第二個問題,如果人們不跟着劉備,傷亡會不會增加?很多人認爲會,主要是基於曹操經常屠城。

誠然,曹操做了很多這樣的事情,簡單地說,曹操進入徐州時,是一場激烈的燒殺搶掠,在這本史書中有記載:“我們遇見曹操時,幾十萬男女老少被趕到泗水河淹死,屍體堵塞了河道,使河水無法流動,”

從某種意義上講,劉備之所以能騙近10萬人追隨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曹操曾經在徐州等地屠殺過人民,在這種情況下,只要劉備集團反覆宣傳這些事情,很多人都願意跟着他,問題是,進入襄陽後,曹操會屠殺人民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簡單地說,當時跟隨劉備的10萬人只是襄陽人中的一部分,曹操大軍攻佔襄陽時,他們又被屠殺了嗎?更何況,曹操大軍在當陽追上劉備,成功擊敗劉備後,曹操的人勸他們回家,曹操並沒有屠殺他們。

其實,曹操的手段雖然有些殘忍,但他並不是一個大殺手,他總是殺人,如果曹操真的是這樣的人,恐怕早就被淘汰了,他怎麼會成爲魏武帝?事實上,作爲一個軍政大佬,當他決定大規模屠殺某一地區的人民時,他並不是單純的發泄憤怒,而是有着更深層次的政治和軍事考慮。

對於當時的襄陽市來說,人們顯然有足夠的力量抵抗曹操,但最終選擇了不戰而降,在這種情況下,曹操不得不大規模屠殺襄陽人,這難道不是變相鼓勵反抗曹操嗎?因爲你投降也是被殺的,不如戰鬥到底,即使你失敗了,也只是一場死亡?如果是這樣的結果,曹操還是糊塗了。

從這個意義上講,如果老百姓不跟着劉備走,傷亡不會增加,其實,老百姓傷亡加劇的真正原因,是曹操、劉備、孫權在荊州周邊連續發動了大規模的戰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