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们评价明朝的统治特点,其中之一就是“特务统治”。当然,这是三十年前常用的说法。现在几乎被年轻读者忘记了。虽然,明朝的统治特点只讲特务统治有些太绝对了。但是,如果不讲它那同样有些过了。因为,明朝的特务统治,在朱元璋时期就已经开始,朱棣之后的皇帝们主要依靠锦衣卫和东厂。

锦衣卫早已存在,朱元璋时期就存在。主要是功勋后人的皇帝近军。东厂则创立于朱棣时期,主要是永乐大帝觉着锦衣卫尾大不掉,锦衣卫头子儿如果没有人时常管着很可能有不臣之心。因此,建了个东厂去监督锦衣卫。后来还有西厂(明宪宗设立)、内行厂(明武宗设立),但因为存在时间不长,特别是内行厂不到五年。

它们的主要作用就是制衡、监控或镇压文臣。在这一过程中,有些人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开始为所欲为终于出现了明朝历史上著名的四大权宦。其实,有许多宦官的权力比他们没有低多少,但总是懂得做人、为人努力与文臣搞好关系。虽然,他们在未来的知名度上不够高,但却在活着的时候安安稳稳地活着。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的王振,他追求的是昙花的绚烂,但时间很短

明英宗时期,最牛的太监无疑是王振。作为明朝第一位可以掌控内阁、宦官权力的大太监,王振受到绝大部分人关注。

王振获得的权力之大,在王振之前是没有人享受的。包括郑和、狗儿王彦等人在内的“永乐七大宦官”,虽然受到朱棣重视,但是每个人的权力范围都有自己的边界。狗儿王彦就仅是负责东北地区的战事。

王振则与他们完全不同,当时的朝廷内部已经无人敢与其制衡,“三杨”被其各个击破,张太皇太后亡故后,明英宗对其言听计从。如此情况下,王振的权力已经超过皇帝。即使如此,王振仍然在皇权面前不堪一击。原因很简单,宦官人很多王振势力虽然最大,但正如刘瑾时期“太子八虎”一样,反刘瑾势力也不小。

再加上皇宫内部各种势力错综复杂,宦官之首背后有多少人准备着拔刀子谁也说不清。由此,王振根本没有能力完全控制朝政。

同样,“永乐七大宦官”,郑和、王彦等人也只是知名度比较高的,另外五大宦官也是如此。

同理,在王振身后也仍然有着其他大宦官,金英就是其中之一。生无奈死自主,安安稳稳度一生的安南少年,他愿追随皇帝百愿的百合花

金英生于1394年,本是安南人,也就是今天越南中北部一个政权。自古阉人无外乎战败敌人的后人、政治斗争失败者的后人、穷人三类。最悲惨的就是前者,作为青少年,他们尚不知为何成为敌人,只是因为自己的父兄打败了战争。金英就属于这种人,王振则属于穷人一类。因为家中贫穷,为了全家的生存,他作为工具一般“卖”给了朝廷。

他们的命运都不能自己,但他们的道路却可以自我控制。

王振选择了一条激进之路,金英则较为安稳。王振是一座喷发的火山,在自己获得发泄的时候,也让众人避让。金英则一直站在皇帝旁边,并与儒臣们保持着一定的友好关系。

金英的心态很稳,这可能与其经历有关。他知道自己的地位和价值,显得不张扬、不让世人生气。与方方面面搞好关系,意图和和气气。他也愿做皇帝的花朵,去满足皇帝的百种意图。某种意义上,他是一种百合花。

1407年,张辅率大军灭了安南胡朝,按照当时的战争法则,为了羞辱、震慑敌人,明军阉割了大批安南儿童。金英就是其中之一,时年13岁。金英生于1394年,卒于1456年,终年62岁。王振则大概生于1410年左右,卒于1449年,享年39岁。

阉人的去处很简单,或者皇宫或者王府,或者一些杂役之地。金英算是不错的,因为13岁的他显得聪明伶俐,进入了皇宫。

一进入明朝的皇宫,金英就受到朱棣喜爱。永乐大帝末年时,已经升任为司礼监右监丞。此时的司礼监已经替换内官监成为“宦官第一衙门”。内官监的下坠是随着郑和的灭亡而让出位子的,作为内官监大太监,郑和因为久下江南、常年不在皇帝身边。随着朱棣的病逝,郑和也就不再是太监之首。

到了宣宗时期,司礼监的权力已经跃之而上。金英的权力之路,也走上了顶峰。

宣德七年(1432),朱瞻基赐其免死诏书后,再次降旨对其进行赏赐,最终将其升任为司礼监太监。而此时的王振则陪着小朱祁镇过着快乐的太子生涯。这一时期,金英作为太监中的老大,一直谨小慎微地伺候着“还残存着永乐大帝威严”的皇帝。识时务主动退出,与文臣安然度过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

宣宗朝,三杨蹇夏作为朝中重臣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英宗朝,在朱祁镇的垂青下,王振愈发受宠逐渐掌控了司礼监。作为先皇宠信的太监,金英也就只好对这位后来者处处礼让。

金英看问题还是比较准的,他知道就算金英再如何会揣摩圣意,恐怕也比不上自小就跟在身旁的王振了解朱祁镇。因此,金英很心悦诚服地退居其身后。看着王振为所欲为,最终在疯狂中王振也在癫狂中丢失性命。

金英在“土木堡之变”后的明朝历史的功绩是很大的,他和于谦、兴安都曾经斥责过“南逃”的观点,甚至说过谁敢再说定杀不饶这样的狠话。同时,在为政中也对一些不好的现象进行过打击。当然,宦官们的普遍现象贪腐、为害乡间等问题也是有的。

总体上,金英在代宗时期再次成为宦官之首,和兴安(也是安南人)一同成为代宗倚重的大太监。然而,“土木堡之变”后,宦官势力被文臣势力所挤压,金英、兴安(1389—1459年)与于谦(1398—1457年)、王直(1379-1362年)的合作较为顺畅。

虽然,金英被文臣弹劾罢职前往南京任留守太监,也算是安稳、幸福的度过了一生。又有老婆、又有嗣子金福满,也算是比较圆满了。从知名度上讲,他不如王振;从幸福度、美誉度上,他远远高于王振;在权力掌控上,他也并不见得不如王振。

所以,人生如此,你既然选择了道路,各有各的活法儿。王振的人生壮丽,金英的人生常开不败。除去太监这一职业外,你更喜欢哪种活法儿呢?

戚继光怕老婆,只是蒲松龄无恶意玩笑而已

朱元璋朱高炽建都思维本身就错误,朱熹早说过燕京最适合

本土芹菜小史:辛弃疾雄文《美芹十论》与南宋素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