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这是第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内斯·阿尔文,在国际大会上说过的一句话。

马云在一次采访中谈到读书,他说:“这么多年来,我最近在看、重复看的、不断看的书,就是孔子的《论语》、老子的《道德经》和佛经,我从中受益最深,这才是真正人类的智慧。”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已经流传2000余年了。从汉代开始,《论语》就是小学生必读书目

2018年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正式将《论语》纳入高考经典阅读考察范围。

在新教材中,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里,就已经出现了背诵《论语》的选段!

学堂的“优课堂”平台还为大家开设了《馒头说<论语>——给孩子们读的<论语>》,60余节轻松有趣的音频课,得到了孩子的喜欢、家长的一致好评。

很多家长留言反映讲得特别好,如果有配套阅读的书就更好了。

这不,今天学堂就给大家带来了馒头大师(张玮)和馒头说团队出版的《写给孩子的论语课》

有了这本书,孩子们能更方便直观地阅读论语中的字句,配合各种知识点整理和插图,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奥秘。

这本书将原文仅16000字的《论语》,按照学习、入世、德行、天地这4个部分进行解读。

作者把论语金句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解出来,一下子就把之乎者也的古文,放到了有人物有情境的日常生活中,孩子读起来没有距离感,非常通俗易懂,妙趣横生。

书中把论语中的76段原文、87个典故、131个成语或俗语,都逐句分析讲解,还配有辅助理解的可爱漫画。

力求帮孩子理解论语原文每个小短句的意思、每句话中关键字的语境意义,并且尽可能贴近当代孩子们的生活实际。

每一讲结束之后,还有“这节课”的知识点大汇总,每一部分结束后,还有一篇阶段总结,相当于把笔记中的重点都帮孩子划好了。

读完故事性较强的内容讲述,再集中复习一遍刚才读到的知识点,扫清理解的误区。

如果以后忘了,想复习,也可以很迅速地查阅,超级方便省时间。

咱们观察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就会有这种体会,比如:

有的人遇事特别急躁,有的人心态平和冷静;

有的人待人宽和热情,有的人不谙世事不懂社交;

有的人思维细密严谨,有的人学了就忘,“不像学习的人”

……

这些不同,归根结底,都源自他们背后读过不同的书、接受的不同教育。

《论语》中的儒家思想对人们的思维方式、道德规范、价值观、世界观等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到治理国家,小到自我修养。

关乎国家: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与朋友交: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关于修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提及学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书中的话,是历经2000年检验的处世哲学,被无数人终身受用的座右铭,使人在委屈时沉潜努力,在顺遂时谦虚收敛。

南怀瑾先生说过,教育是人文、伦理道德观念的培养、普及。这正是《论语》传达给人们的真谛。

我在读这本《写给孩子的论语课》时最突出的感受就是:讲得真透!

讲得透,并不是说像语文书上那样,每个字都写出释义、每个典故都列出文学常识,就是讲透了。看了书中这解读,我才知道啥叫把《论语》融会贯通。

咱们来看看第一篇“学习”中的第8讲:学习和思考都重要。

这篇主要讲的是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对应的就是咱们初中必背的那句,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两句的字面意思很容易就解释通了,光学习不思考,就会迷糊;光思考不学习,就会疲倦疑惑而无所得,这样下去就危险了。

但是仔细想想,学习本身不就需要思考吗?

难道思考就不是学习了吗?

这两点都是好的,为何偏废一门,就“危险”了呢?

这本书用举例、讲故事的方式,给孩子分别再现了这两句话的含义。

故事中这个人在雨天里,凑巧拿了一块布和几根棍子,自己鼓捣在一起,做出一把能遮风避雨的东西,以为自己发明了罕见的专利,其实那就是雨伞——再平常不过的日常用品。

很擅长思考,也足够聪明,但很可惜,因为不怎么学习而缺乏常识,跟不上时代。

“思而不学则殆”就是代表了一些整天想的很多或自认为想的很多,但不怎么学习、没什么见识的人。

只凭空想而不学习,将自己的都耗尽却没有突破性的收获,这就是危险所在。

而“学而不思则罔”呢,它是“思而不学”的另一个辩证角度,书中举例了中国古书《吕氏春秋》中的故事:刻舟求剑。

这个故事大家都熟悉,但能将它与“学而不思”的后果联系起来吗?

在游动的舟上刻下不会改变的痕迹,寻找漂流不定的剑。这是将其他事物的经验照搬而来,不进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结果自然达不到预期。这就是“学而不思”造成的困惑。

如何避免“学而不思”,将所学活学活用呢?书中还举了个正面的例子:《西游记》中孙悟空向菩提祖师求道。

悟空要学72变,菩提老祖说,猴子比人少一样东西,就是腮,所以学不了。

悟空马上机智对答,虽然少了腮,但多了个素袋,这样就弥补了。

缺了这方面条件,但可以用其他条件补充,可以把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这就体现了悟空将他的见识融合了思考,用在了实际中。

现在大家明白我说的“讲透的标准”是啥了吧,就是让孩子不论正着读、反着念,都能明白这句话的意思,这句话想教导我们什么东西。

而且能举出案例来论证它。拿到生活中,面对不同的实际情况,孩子也知道它可以与什么相对应,知道如何应用。

读一本书,相当于读10本书,是我看这本书的第二个特别突出的感受。

不仅是因为像之前说的,它引经据典,通过其他古书上的典故来趣味解读《论语》。更贴心的是,每一讲后面还特别全面地列出了“本讲知识点”的大总结。

像这样,书里提到的每一个典故、金句、成语俗语、书名等,都会详细给出出处、释义等。

这个超全的知识点延伸大汇总,孩子重点记忆、随时翻阅温习时,都是非常方便快捷的。

仔细数数,整本书里,共有76段《论语》原文,87个典故,131个成语俗语的释义,摘引45段其他文献、38段其他文学和影视作品,类比学习了76个中外古今人物事迹。

真的称得上是读一本书等于读10本。10本都不止呢!

这本书的作者张玮领衔的馒头说团队都是有着强大学术背景的教授级大牛。

“馒头大师”张玮是复旦大学文科基地班的高材生,有强大的文学功底。

作者介绍

馒头大师 张玮

馒头大师(张玮),毕业于复旦大学文科基地班,中文系文学学士,新闻系新闻学硕士。

·曾采访三届奥运会、三届世界杯以及百余项国内外顶级赛事。

·曾就职《解放日报》,16年主流媒体从业经验。

担任总顾问的是张玮的导师傅杰教授,是引领张玮开启《论语》研究的重要领航人。

身为总顾问的傅杰教授绝不是挂虚衔的“名义顾问”,他是真真正正在为文稿把关的:

在书稿成稿之前,傅杰教授都会严格核对文字中的史实和措辞,把“不确定”“不准确”的可能降到最小。

家长们收到书的时候看到这本书的书脊,千万不要误会,这不是坏了!不是坏了!真不是坏了!

这是出版社特别为孩子们设计的裸脊装帧,用锁线的工艺将书装订起来,比一般书籍的胶装更加高级,更加牢固美观。

它还有个最大的优点——可以轻松平摊图书,随便翻到哪一页,都不用手扶。特别方便省心。

这样一本有故事、讲得透、知识点齐全、制作贴心的书,孩子不仅能学到东西,还容易懂、能应用,真的是一本特别适合孩子读的《论语》。

所以趁开学前,还有时间阅读,家长真的要抓紧给孩子备一本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