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準是北宋時期的一位名相,那時候他才只有十九歲。寇準的爲人比較剛正,在朝廷中久而久之便受到宋太宗的重視。直到宋真宗上位後寇準便迎來了他顛簸的一生,當時遼軍兵臨澶州,許多大臣建議宋真宗遷都,但就在他決定這樣做的時候寇準跑出來極力阻止,他認爲皇帝只要御駕親征就行了,不必親自遷都過去。提意見的寇準當時已經是一位宰相了,所以他的話語權還是比較有分量的,於是宋真宗便同意了他的意見。

但是遼軍的勢力漸漸降低,而且糧草也已經供應不上,所以很早的時候就堅持不住了。這個時候的宋真宗再次御駕親征,給邊關的戰士們極大的鼓舞和信心,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遼軍只能跟宋真宗議和。在大勢所趨之下宋真宗的信心也開始建立起來,爲此他開始對寇準非常信任。

可是在整個事情中最委屈的一人就是王欽若,此人是主張宋真宗避難的,如果他真的這麼做的話或許南宋可以提前200年到來。寇準看出王欽若的心思,害怕他影響到宋真宗,於是將他調到了邊關去,但是寇準的性格又決定了他會被不良之心的小人陷害。

宋真宗生病的時候讓劉皇后去監國,結果發現皇后跟那些小人們是一夥的。因爲劉皇后的家人犯罪本來皇帝可以赦免他們,但因爲寇準的反對皇后就一直記得這個事情,想辦法把寇準一貶再貶。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寇準客死他鄉,宋真宗病好了之後都不知道寇準被貶的事情,兩位君臣就此天各一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