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中植系的掌門人,解直錕入主*ST康盛(002418)曾一度讓公司投資者滿懷希望,以期解直錕能力挽狂瀾,帶領上市公司走出困境。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ST康盛今年上半年最高預虧4500萬元,仍面臨嚴峻的保殼任務。業績不如意的同時,*ST康盛的股價表現也讓投資者頗爲“鬧心”,8月17日,*ST康盛收於1.69元/股,而該股價已較解直錕2019年12月入主時跌去超四成,這也意味着投資者的持股市值也在不斷縮水。

入主後股價近乎腰斬

解直錕入主後,*ST康盛的表現顯然沒有讓公司逾3萬戶股東滿意。8月17日,*ST康盛最新股價1.69元/股,該價格已較解直錕入主時縮水超四成。

交易行情顯示,*ST康盛8月17日繼續保持橫盤走勢,公司當日最終微漲0.6%,股價報收1.69元/股,最新總市值爲19.21億元。但將*ST康盛的股價表現拉長來看,處於不斷走低態勢,公司股價曾在今年2月26日達到3.23元/股的高點,當下股價已較今年最高點近乎腰斬。

實際上,投資者對於*ST康盛今年的市場表現期待值較高。2019年11月20日,*ST康盛透露稱,解直錕旗下企業重慶拓洋將通過司法拍賣受讓公司4400萬股股份,該交易完成後,解直錕將成爲公司實控人,彼時上市公司股價連拉兩個漲停板,投資者“漲聲相迎”。在當年12月20日過戶登記手續正式完成,解直錕入主*ST康盛。

伴隨着資本玩家解直錕的進入,*ST康盛的未來發展被寄予厚望。不料,*ST康盛的表現卻給公司投資者頭上澆了一盆冷水。自解直錕入主後,*ST康盛股價非但沒有節節高升,反而開始接連走低,在今年5月21日盤中還曾達到1.45元/股的低點。經計算,*ST康盛當下1.69元/股的價格,已較解直錕2019年12月20日入主當日收盤價2.92元/股縮水42%。

股權關係顯示,解直錕通過重慶拓洋、常州星河合計控制*ST康盛27.63%的股份。經計算,解直錕入主*ST康盛時持股市值爲9.17億元,如今持股市值爲5.31億元,逾半年時間,解直錕的持股市值同樣對應縮水超四成。

另外值得一提的時,解直錕入主*ST康盛的成本目前也浮虧近2億元。2015年4月,解直錕旗下重慶拓洋、常州星河參與了*ST康盛定增,通過該方式拿到了上市公司23.76%的股份,作價5.985億元;之後受讓4400萬股*ST康盛股份,作價1.2276億元,合計作價約7.21億元,高出當下持股市值1.9億元。

扭虧任務迫在眉睫

接棒前實控人陳漢康之後,解直錕上位時便扛起了*ST康盛的保殼重任。伴隨着*ST康盛今年上半年最高預虧4500萬元,解直錕頭頂的扭虧任務也愈發沉重。

解直錕2019年12月入主*ST康盛之時,上市公司正值“至暗時刻”。由於產業佈局失利,*ST康盛2018年淨利鉅虧12.3億元,在解直錕接盤時,*ST康盛2019年淨利也已有大幅預虧的預期,果不其然,公司當年淨利虧損5.42億元。上市公司連續兩年虧損,解直錕也能很清楚的預料到*ST康盛必然要在2020年披星戴帽。

今年4月29日,*ST康盛按期披露了“關於公司股票交易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暨停牌的公告”,公司股票自4月30日起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特別處理,股票簡稱由“康盛股份”變更爲“*ST康盛”。

身負重任,解直錕能否憑一己之力使*ST康盛轉危爲安?就目前情況來看,解直錕並未完成任務。今年一季度*ST康盛實現營業收入約爲3.56億元,當期對應實現歸屬淨利潤約爲-2975萬元。在今年一季報中,*ST康盛預計公司今年上半年實現淨利潤爲-3000萬元至-4500萬元,而在2019年上半年*ST康盛淨利虧損9639萬元,雖然出現減虧,但*ST康盛仍未扭虧爲盈。

對於公司今年上半年業績變動的原因,*ST康盛彼時表示,受疫情影響,下游白色家電客戶預計減產,公司家電配件收入相應減少;新能源商用車訂單取得預計延期,相關收入下降,在成本費用相對固定的前提下,預計虧損。針對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致電*ST康盛董祕辦公室進行採訪,但始終未有人接聽。

根據安排,*ST康盛將在8月27日正式披露公司2020年半年報。

處置低效資產謀變

面對當下窘境,解直錕也並非無所作爲,入主*ST康盛後不久便開始大刀闊斧的處置低效資產。

2019年12月,*ST康盛披露了一則“關於出售子公司股權暨關聯交易的公告”。*ST康盛表示,爲了優化公司資源配置,盤活和變現低效資產,聚焦商用車整車核心業務發展,公司擬將下屬子公司成都聯騰100%股權、荊州新動力100%股權、合肥卡諾100%股權和雲迪電氣51%股權出售給中植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以上股權作價合計1.79億元。

之後在今年6月*ST康盛再度處置低效資產,擬將下屬子公司中植一客成都汽車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中植淳安99%和1%股權分別出售給中植汽車安徽有限公司和中植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以上股權作價合計5777萬元。

牛牛研究中心研究總監劉迪寰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出售子公司是上市公司斷臂自救之舉,能否讓公司扭虧還要看最終對淨利潤的影響,這種行爲如果是單純的規避虧損退市並不提倡。

資料顯示,*ST康盛在2010年6月1日正式登陸A股市場,彼時公司主營業務僅包含家電製冷配件,屬於家電領域的上市公司。2015年,*ST康盛開始進軍彼時市場上的熱點行業新能源汽車以及融資租賃,2018年*ST康盛剝離了融資租賃業務,目前公司主營業務包括家電製冷配件業務和新能源汽車業務。

但*ST康盛的此番跨界顯然踏錯了節奏,近年來受新能源補貼退坡等因素的影響,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承受了較大壓力,*ST康盛上述處置資產就係新能源汽車相關公司。資深投融資專家許小恆表示,當前新能源汽車正處於市場過渡調整期和關鍵的發展階段,需要相關企業注重自身產品技術和品牌積累,打造核心競爭力來實現突圍。

從目前情況來看,*ST康盛仍在加碼新能源汽車行業,今年8月*ST康盛披露稱,擬投資建設新能源商用車整車研發製造基地項目(一期),總投資不超過10億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