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俄羅斯國防指揮中心發佈的消息稱,俄羅斯空軍於黑海公海海域對一架靠近俄羅斯領空的美軍飛機進行了攔截。消息稱,在發現了美軍軍機後,蘇軍的一架蘇-27戰機緊急升空攔截,抵近後確定該飛機爲美軍EP-3E電子偵察機。在遭到攔截後,美軍飛機立刻飛離俄羅斯領空,蘇-27戰機也隨即返航。有趣的是,就在此次攔截的前一天,還是俄羅斯空天軍的蘇-27戰機,還是美軍的偵察機,還是黑海上空,如是的攔截行動剛剛上演過。此次攔截彷彿就像是前一天劇本的重演一般。

而將時間線再向前推進一點,在俄羅斯遠東地區,俄羅斯人也出動了蘇-27戰機對美軍的全球鷹無人機進行攔截。短短一週之內,僅通報的次數就有三次,可想美國對俄羅斯的偵查力度之強,已經到了一種病態的程度。同樣有趣的還有俄羅斯人的態度。2018年俄羅斯宣稱其遭到了超過1000架次的外國偵察機的偵察,而近期的幾則通報說明了美國人一直沒有放鬆對俄羅斯的戒備和情報收集。在這個背景下,爲何一向以武德充沛、勇猛狂野著稱的戰鬥民族不對外國偵察機特別是美國軍機開火,以示警告,以絕後患呢?這就是一個非常值得討論的話題了。

對於這個問題,不妨從一個更高的角度,從冷戰時期的美蘇核競爭來進行討論。當蘇聯沒有核武器時,美國的政策是核恐嚇和阻止蘇聯擁核;當蘇聯擁核後,美國的政策又變成了大規模報復理論;但是基於現實因素,大規模報復理論不具備可實行性,因此這一時期的核威懾處在一種“小雞遊戲”的狀態下,雙方都在努力擴核以求在心理上壓倒對手;而當雙方都意識到己方擴核只能刺激對手更進一步擴核這個事實後,做到談判桌前控制彼此的核武庫,從恐怖螺旋中走出來就是必然的結果了。

這一情況套用到俄羅斯空天軍攔截驅逐美軍偵察機一事中也是同樣成立的。由於疫情的影響,美國國內各種問題頻頻爆雷,並對美國的國際戰略造成了嚴重的打擊。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對外挑釁特別是對俄挑釁,某種程度上是能夠緩解美國國內的政治危機的。而俄羅斯自然沒有必要真的對美國軍機開火,否則就是給了美國人以團結內部一致對外的藉口,憑空增添應對來自美國方向的壓力罷了。

誠然,在美國相繼退出《中導條約》和《開放天空條約》後,美俄之間的軍事互信基本可以認爲是0,除了在利比亞和敘利亞問題上尚有一二共識外,幾乎再無瓜葛。但是兩軍關係好壞影響不到兩軍必然的“交流”,甚至於在正常關係之外,雙方形成的“默契”“共識”一點不比檯面上的要少。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敘利亞,在美俄兩軍都在敘利亞保持長期軍事存在的情況下,雖然雙方偶有交火,但是絕無大規模的衝突,就連“誤炸”這麼好的藉口都十分少見。

簡而言之,隨着時代的進步,美俄雙方都在進行戰略忍耐,忍耐住開第一槍的衝動,以求在法理上佔據高地。這在某種程度上算得上是一種契約精神,但是從更高的層面來說,這其實是核威懾這個大威懾下,彼此之間所進行的又一小威懾罷了,根本都源自對“徹底摧毀”的恐懼。需要了解,美俄現如今仍然都保有大量核武器,一旦雙方的軍事衝突開啓,那麼結果就只有一個。在這種情況下,接觸、挑釁、保持距離,這纔是新時代美俄兩軍的交流方式,一種十分滑稽的、全新的囚徒困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