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我國擁有着悠久的農耕文明史,因而華夏大地上遍佈着衆多形態各異、風情各具的傳統村落。

可很多人都不知道,隨着現代化的進程,大約每年都會有多達九萬個自然村消失。村落沒有、文化的棲居地就沒有了,民族也就不復存在,國家必然出現問題。

我總在想,如果能回到過去的時光該有多好。每家每戶都有一個大大的院子,對着一條流過整個村莊的小河,孩子們從村頭跑到村尾,遠處田野裏泛着金色的麥浪。大家都認識,都互相照顧。

所以偶爾遇到一個寧靜的小村,真的讓人十分感慨。

在廣西德保,有這麼一個叫做那溫的村子。從前是個非常非常貧困的地方,後來因爲種下了一片絢爛的花海,不僅村子變得美麗、富裕,一躍成爲廣西十大最美鄉村之一,就連村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了。

今天,我就帶你們走入那溫村。

先來說說德保。

德保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轄縣,位於廣西的西南部,距南寧275公里。1951年8月,因原先的敬德縣和天保縣解放後合併,各取一字,所以得名"德保縣"。整個縣城總面積2575平方公里,總人口34萬人,居住着壯、漢、瑤等多民族,因而文化非常多樣、融合。

德保在北迴歸線上,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春秋溫涼。之前,網傳一份“中國最佳養老宜居城市”名單,德保可是排在第一名的。

而那溫村,位於德保縣城關鎮東部。村子的地理環境很好,依山傍水。德保的母親河——鑑河如玉帶一般,繞村而過,緩緩流淌,自然風光旖旎而獨特。

甫一走進那溫村,你就能感覺出和繁忙的都市完全不一樣的氣氛。

這裏很慢。

風很慢,光很慢,呼吸很慢,人羣也很慢。你能聽見樹葉的沙沙私語聲,卻在你踏入的一刻都回歸寧靜。

關於那溫村,有一段故事。

從前,那溫村是德保諸多貧困村的其中ー個。全村轄7個自然屯,共計1000多人。因爲村子的人均耕地少,長期以種植水稻爲主,致富渠道很是單一。

2016年4月,那溫村打響了脫貧攻堅戰。考慮到那溫村本就有着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和山水風光,於是重點打造那溫人家旅遊景區。

最特別的是,那溫村按照不同的區域劃分土地,利用冬閒田種植白、粉、紅等不同顏色的格桑花來吸引遊客。

你能想象嗎,每年入冬後,那溫村的層層梯田裏,滿是各色的格桑花競相開放,爛漫如海、似夢似幻。從各地前來的人們,徜徉於花海,流連忘返。

除自然風景之外,那溫村還利用多彩的民俗活動,帶來多重享受,吸引遊客參與。

因着這些改變,那溫村民們的收入持續上漲,日子越過越好。

可惜我去的時候還沒到花季,只能看到一幢幢樸素的橙黃色房子,被綠色的田野包裹着。但即使這樣,也自有一幅歲月靜好的意象。

建築都不高,風格十分簡樸清雅,也就是兩三層的樣子。外牆的橙黃色,在四周綠樹的映襯下,顯得格外溫柔。或許是爲了應和“溫”字,整個村子給人的感覺是溫柔的、溫吞的。

隨意在村子中走走,能看到很多建築的牆上都有裝飾畫,描繪的是一些生活日常以及鼓舞人心的標語。遠遠看去,建築一點都不單調。

雖然這些標語不過是些老生常談的內容,但還是能從中感受到村民們積極向上的蓬勃激情。是啊,如今的好日子是他們親手掙來的,自然是不盡感激,以期更好的明天。

村子的環境真的非常好,隨處可見竹簍一樣的垃圾桶,很有地方特色。

走到一處臺階,前面的民居建築被綠植遮擋得若隱若現。一道門被三角梅纏繞着,你只覺得自己好似要穿過童話的世界一般。

那一邊,是不一樣的精彩。

和很多村子一樣,即使富裕了,但那溫村大部分的年輕人還是外出打工了,這裏留下的都是老人、婦女和孩子。

她們過着悠然自得的生活,愜意極了。每逢空閒,她們就聚在某家門口,聊聊家長裏短,這是她們最愛的娛樂和消遣。而這樣和睦的鄰里關係,也是居住在城市中的人難以體會的。

我不禁感嘆,只是因爲偏遠、交通不便,那溫村一直貧困。好在,如今那溫村的旅遊產業已初具規模。下一次等花開了,再到那溫村來。

我是琰棱

帶着有趣的靈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

旅行|攝影|寫作|分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