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3日-15日,“2020中國汽車論壇”在上海隆重召開。該論壇是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CAAM)主辦,世界汽車組織(OICA)、世界經濟論壇(WEF)唯一支持的行業頂級論壇。本屆論壇以“新變局 新挑戰 新思路——引領中國汽車新徵程”爲主題,緊扣時代脈搏, 求索突破之道,緊密圍繞“十四五”規劃,把控宏觀產業形勢,解析全球汽車產業發展動態。其中,在8月15日上午舉辦的“中國汽車產業的全球化之路”分論壇上,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資深專家吳松泉發表了主題演講,以下爲演講實錄: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資深專家吳松泉

吳松泉: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參加中國汽車論壇。

應該說海外市場的政策法規是所有的汽車出口企業必須研究和麪對的問題,這是我們實現汽車出口的前提。政府部門也非常關注支持企業研究海外的政策法規,在商務部、發改委的支持下,在12個出口基地主辦,我們中汽中心承辦海外市場政策法規宣講會,每年開一次,專門針對海外市場的政策法規進行宣講。我們這個團隊在海外市場的政策法規研究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平時也有很多跟蹤研究,也研究WTO和國際規則,包括研究海外市場。下面我就這個問題向大家做一個分享。

海外的政策法規面非常廣,涉及到的內容非常廣泛,我的介紹還是結合當前最新的情況,我們企業當前面臨的一些具體問題,當前最新的形勢,汽車出口最新的形勢,包括剛纔高處介紹的情況,重點給大家分享這五個方面。

一、國際經貿規則重構,FTA快速擴張,汽車貿易區域化趨勢。

剛纔高處致辭當中也提到了,國際經貿規則深度影響海外市場的政策法規,當然也影響中國的,影響全球的。這個問題值得大家多多關注和重視。在國際經貿規則重構的背景下,FTA快速擴張、數量快速增長,大家也可以看到主要的經濟體都簽署了很多FTA,導致汽車產品貿易的區域化的趨勢。在FTA內部貿易快速增長,比如說歐盟內部,比如說東盟內部等等。

關於國際經貿規則大概梳理了一下,至少有幾個趨勢:

1.促進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仍然是主流,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很多國家也在搞貿易保護主義,比如說這兩年特朗普政府,其實也有很多國家或明或暗,搞了很多不符合規則的一些對於進口的限制措施。

2.大幅削減關稅、非關稅措施和產業補貼,逐漸實現三零(零關稅、零壁壘、零補貼),減少對於價格的扭曲。

3.規則措施由“邊境”向“邊境內”的轉移,所謂邊境就是我們以前的商品服務投資跨越邊境時的措施,更多集中在這裏。將來更多體現在邊境內,進來之後的一些措施,涉及到的內容也是非常廣。

4.WTO多邊貿易體制改革,RTA和FTA成爲新一輪國際經貿規則制定的主導力量。

5.數字貿易成爲國際貿易規則的重要內容,包括知識產權保護,包括跨境數據自由流動和個人信息保護成爲重點,數字貿易也體現在諸多發達國家主導的貿易協定當中。

6.競爭中性原則,這個非常重要,就是強調公平競爭。任何一個企業不能因爲所有權影響他的競爭地位,核心我認爲是所有制的中性,發達國家也非常重視競爭中性,競爭中性原則更多針對國有企業和政府指定壟斷的企業。競爭中性2019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當中也有明確的內容規定。

RTA就是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之間,通過簽署區域的貿易協定實現更高的自由化程度。RTA和FTA最近幾年以來快速增長,成爲國際規則重構的主導力量。國際的RTA數量好幾百,中國也簽了很多。RTA或者FTA深度影響出口企業出口的政策環境、海外的政策環境,比如《美墨加協定》,汽車相關條款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在座可能都有很多分析研究,比如區域價值比例要求,對鋼鋁產品的本地採購、對於勞動力價值16美元以上的價值成分比例也提出了要求。通過《美墨加協定》,可以看出特朗普政府推動汽車產業迴流這個目的還是比較明顯的。美國當地的企業更多當地採購的話,對於我們零部件出口也受影響。

中國的FTA也談了很多,我們現在談了很多的FTA協定,大概簽了17個,正在談的好幾個。正在談的當中其中比較重要的就是RCEP,李克強總理說爭取今年能夠簽署,這樣可能有望給我們的汽車出口企業創造更好的貿易條件。

FTA比較核心的對於我們中國出口企業來說,就是降低關稅。比如說東盟,通過中國和東盟簽署自貿協定,應該說有效推動了東盟十國汽車產品關稅的情況。雖然有些領域關稅比較高,但是也有很多領域實現了零關稅。

這裏還有一個在中國簽署的自貿協定當中,澳大利亞是一個百萬量級的市場,還有智利和祕魯,這三個國家對中國汽車的所有產品均實現了零關稅。

從世界各國來講,汽車關稅的比較來看,大概整理了一下,中國現在是15%,這是乘用車,當然其他國家的數據需要說明一點,都是WTO約束數據,這個和實際數據還是有差距的。比如說中國約束稅率是25%,而不是現在現行的15%。中國的關稅水平在所有國家當中處於中間位置,高於發達國家,低於主要的發展中國家。WTO約束稅率,按照規則可以理解爲最高稅率。

從中國和美歐日比較來說,中國的汽車關稅還是比較高的。和巴西印度的比較來看,又是比較低,這個我需要強調的都是WTO約束稅率,不是現行的實際稅率。這兩天我也查了一下,巴西大概就是這麼一個情況,乘用車是35%,但是這個也是比較高的。比如說印度,印度現行稅率可能遠遠超過60%,我查了一下125%,但是我還沒有最終確定,因爲關稅其實分很多種。中國的關稅分爲最惠國稅率、協定稅率、普通稅率、特惠稅率等等,所以關稅正常來講中國的出口都是適用於WTO成員之間的最惠國稅率,FTA則適用於協定稅率。印度的關稅比較高的。我查的關稅顯示,乘用車125%,商用車包括客車都是40%,零部件等都是15%。所以印度通過提高關稅的辦法,來推進他的本地化。

這是第一個,也就是說國際經貿規則包括FTA協定對於汽車及零部件出口企業,應該說影響還是比較大的。國外很多FTA內部汽車產品很多都是零關稅,比如說北美三國、東盟等等。這樣的話FTA協定,比如說東盟,我們就可以到東盟當地投資設廠,只要符合東盟的原產地規則,就可以實現在東盟十國之間實現零關稅的進口和出口。

二、中美經貿摩擦,美加徵關稅和限制投資,影響我國對美投資和汽車產品出口。

這是這幾年影響我們汽車出口很重要的事件,首先就是關於關稅的問題。到目前爲止美國依然對我整車和大部分零部件加徵25%的關稅。2019年我們對美汽車零部件出口大幅下降23%,之前美國是我們最大的汽車零部件出口市場,同時我們對美的整車出口也有下降,主要是通用和沃爾沃等少數幾家企業。美國除了對我們加徵關稅,還有對於汽車行業企業對美投資他們也在加嚴審查,不單單美國,包括歐洲的一些國家也在採取類似的措施,其中美國尤其嚴重。此外美國還實施出口管制,涉及安全的關鍵商品和服務,大家也知道華爲各種其他的,這樣的話對於我們對美出口和投資帶來很大的不利影響。所以很多企業也在想辦法,通過海外工廠實現對美出口。

三、主要國家加強對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政策支持和市場推廣。

新能源汽車成爲世界各國汽車發展的重要方向,世界主要國家紛紛加強對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支持,包括市場的推廣。我們汽車企業要出口,也要研究國外政策法規的情況。

比如說歐美日,我們新能源汽車出口對發達國家出口量比較大,發達國家對新能源汽車政策方面走在前列,他們不但有規劃文件,甚至提到了明確的電動汽車替代燃油車的時間表,還對新能源汽車提供各種補貼優惠減免等等,也提出了很多的具體措施。還有關於在節能減排方面的法規也在不斷加嚴,其實這個同時,也是促進調動了車企研發生產新能源汽車的積極性。

就新能源汽車歐美日各國來講,新能源汽車方面都出臺很多的財稅包括稅收的補貼政策,比如我這裏舉了幾個例子,最近我們對這幾個國家也進行了系統梳理,德國、美國和日本的情況我們詳細梳理過,已經公開發布,英國我們也是系統梳理了英國政策,也將全文對行業共享。這些國家像德國的政策力度非常大,德國政府新能源汽車最高補貼是6000歐元一輛車,德國的政策變化也非常大,去年以來引起我們中國汽車界的廣泛關注。此外還有稅收優惠,包括基礎設施、包括融資、包括充電的優惠政策、包括交通路權等方面,包括英國設立低排放區政策,罰款和力度都是非常大的,包括歐洲其他一些國家的城市也有類似的規定,我們認爲通過這樣的措施,對於推廣新能源汽車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所以我們也覺得中國在各地推廣新能源汽車發展當中,也可以參考借鑑歐洲設立低排放區甚至零排放區的模式等等。

其實需要說明的是英國,我們最近研究了英國,發現英國的戰略規劃非常明確,零排放汽車之路,包括很多規劃文件也講了,大家可能以前有些印象發達國家覺得更多靠法規靠公平競爭,其實發達國家在戰略措施引導方面,特別是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方面力度也非常大。

關於在新能源汽車方面,主要的發展中國家也出臺了很多的政策措施,除了發達國家之外,主要的發展中國家包括我列的表,這個表主要都是具有一定汽車生產規模的國家,這些國家基本都有關於新能源汽車方面的生產研發製造包括推廣方面的政策。比如說印度,印度的政策也是非常明確,我覺得很多也是參考中國,他們採取強有力的政府幹預辦法,影響推動產業發展。他們也有汽車產業的發展規劃,他們另外一個在新能源汽車方面也有明確的政策目標,而且也給予財稅的補貼和優惠政策。而且也在想辦法推進新能源汽車本地化的生產,在節能減排方面推動法規的升級等等方面的措施。

還有比如說東南亞的印度尼西亞,他長期實施的政策就是低成本綠色汽車計劃,現在還在實施LCGC計劃,這個給予符合條件的車輛給予稅收優惠。還有就是促進關於本地化的生產一些政策措施,而且還在加嚴排放法規。

泰國作爲我們亞洲地區非常重要的汽車出口國,他生產的汽車基本一半出口,而且也是非常重要的皮卡生產和出口大國。泰國也出臺了多項發展電動汽車的政策,比如說基於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物品稅優惠,也鼓勵電動汽車的投資等等很多政策措施。

我剛纔講的歐美日包括印度,包括印度尼西亞包括泰國,只是找了幾個國家的情況,很多國家都有類似的政策措施。

四、主要發展中國家採取各種措施鼓勵汽車產業投資,發展汽車製造業,建立汽車產業鏈。

比如說歐亞經濟聯盟當中的俄羅斯,他對國產化率提出了非常明確的要求,而且他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政策,在座的很多企業也在研究俄羅斯的政策,比如他有一個特別投資合同,達到一定投資規模方面給予稅收方面的優惠,而且力度比較大。所以在俄羅斯投資,長城汽車投巨資在俄羅斯設立生產基地。再比如說哈薩克斯坦也有很多措施。很多國家都在支持國產化,採取各種措施支持國產化。

我們大概整理了一下,他們如何推動國產化。比如說印度,印度也出臺了雄心勃勃的汽車產業政策,他們提出來要使印度成爲全球競爭力的汽車研發和製造中心,包括整車進口關稅非常高,這也是有利於推進本地化生產。還有促進新能源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的本地化生產,採取很多政策,包括取消股比限制。之前限制外資進入,慢慢逐漸開放,到目前爲止印度所有的外資汽車企業,全是外資控股,甚至絕大部分都是八九十,甚至百分之百獨資。這也是一種發展本地製造業的一種措施。還有在出口方面也有一些優惠和稅收的減免。

還有巴西,巴西的汽車產業開放非常早,也是實施高關稅35%,而且他前幾年還對汽車進口實施數量限制和歧視性的稅收政策。還有符合條件的零部件進口要免關稅,我記得他們有一個的地區,對汽車生產提出國產化的要求,並實施各種稅收激勵。越南也有一些明確的政策規劃,也提出國產化率的目標、市佔率的一些目標等等。包括菲律賓等等。

我們這個團隊一直很關注WTO等國際規則,大家知道中國以前也有汽車國產化的要求,但是入世後立即取消了。剛纔講的這些國家,通過國產化的硬性要求和規定,通過政策的要求,應該說是不符合WTO規則的。但是這些國家依然在這麼做,當然有些也在調整,我們的企業如果在海外投資的話,還是必須要適應人家的要求。

五、車輛准入制度,不斷加嚴的技術法規,還有認證模式分爲型式批准和自我認證。

汽車及零部件出口首先面臨的就是認證問題,主要國家對汽車產品的進口都有認證要求,當然這種對進口車有要求,對國產車也同樣的要求。車輛認證有兩個方面,第一個不斷加嚴技術法規要求,包括安全、環保、節能、防盜,不斷加強要求。還有在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方面,不斷完善標準法規,這個也非常明顯。這是在技術法規方面。

在車輛的認證制度方面,全球來看基本上就兩種,一種叫型式批准,一種叫自我認證。型式批准來說最典型的國家是歐盟,其實中國、日本也是這種模式。型式批准這樣一種管理模式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都是採取型式批准的模式,型式批准據我們掌握的情況,歐盟、中國、日本、南美,東亞地區(不含韓國)還有南亞甚至包括非洲,基本都是。他基本的特點就是事前的審查,政府發證,技術服務機構發揮非常重要的核心作用。當然歐盟在最新的法規858法規當中也對型式批准制度進行了調整和改革,比如說要求設立市場監督機關,批准機關給證之後,市場監督機關也加強事後的監督檢查,而且要嚴格執法,這是關於型式批准。

還有就是以美國爲代表的自我認證,自我認證主要是安全,在美國來說汽車認證制度安全是交通部管,環保是由EPA管,前者屬於典型的自我認證,後者應該說是型式批准。在全世界的安全方面實行自我認證的國家,大概只有美國、韓國、加拿大等少數國家,韓國是以前也是型式批准後來改爲自我認證。自我認證最典型的特點,就是政府在產品上市之前不對產品的合規性進行檢查,企業做了測試符合要求了,給政府備案,直接就可以進行銷售。這樣企業如果產品不合規的話,責任就比較明確。

型式批准的流程各國其實都是大同小異,比如說印度、馬來西亞等等,我簡單點了兩個國家,基本上都差不多,像中國也都比較接近。

這裏面還要補充幾點,涉及到准入制度我們必須要提1958年協定,就是認證的互認。加入1958年協定的國家大概有57個國家,包括歐盟全部,包括東亞也有幾個國家,但是中國還不是。所以1958年協定也是值得大家研究分析。

六、幾點建議。

1.基於國外政策法規的環境和趨勢,在當前形勢下特別是這兩天論壇也充分討論了汽車產業當前的現狀和趨勢形勢,汽車產業正處於大調整大洗牌大變革的階段,我們的企業在這樣的階段首先在紮實做好國內市場的同時,也要考慮海外市場。一定要研究重視國際化的戰略,國際化一定要有戰略,從戰略上思考和定位,這是第一個。當然我們在選擇海外目標市場的時候,一定要有針對性地選擇,而不要全面上。因爲汽車產品是比較複雜的產品,對服務、對品質要求比較高,全球各個地方的市場需求差異比較大,而且政策法規差異比較大。

2.要高度重視對海外市場的研究,重視研究海外市場的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包括車輛監管的制度。每個國家你是採取直接產品出口的方式還是海外投資。剛纔說到FTA,其實有一些國家對於整車的進口實施高關稅,但是對於散件的進口實施比較低的甚至零關稅,這樣採取合適的技術策略和戰略。

3.國際規則與我們的汽車出口高度相關,而且國際規則也影響到未來汽車產品出口的環境包括投資環境,所以要重視研究國際經貿規則,包括對重點出口市場FTA的研究,要充分利用FTA給我們帶來的有利的貿易安排優惠安排,同時也要規避風險。因爲FTA不單單是貨物貿易,還有服務貿易,甚至還有投資,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內容,都是綜合的。

4.高度重視美國的政策走勢,美國畢竟作爲我們汽車零部件最大的市場,我們如何要規避,可能要採取很多的措施,比如說利用海外工廠對美出口。今年疫情以來,供應鏈的安全問題引起行業企業包括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如何保障供應鏈安全,前段時間在國外疫情比較嚴重的時候,國內企業受到很大的壓力,也影響到我們出口。

5.審慎研究和制定海外市場的投資戰略,從國際企業的海外戰略路徑來看,第一步直接產品出口,逐步實現投資設廠本地生產。海外投資一定要考慮各種因素,包括當地的投資環境特別是產業鏈的情況。我最近帶隊走訪了幾個企業,企業的朋友跟我說印度汽車產業鏈的情況要比歐盟好一些。包括FTA的因素,當地投資環境和產業,包括當地外資的政策。另外還有一個比較特別的強調一下,我們去東盟投資,當前供應鏈問題還是影響比較大,他們建議中國赴東盟投資的企業能不能聯合起來,在供應鏈方面共享和協作,這是非常重要的。其實我們的整車出口海外投資意味着我們供應鏈也要走出去。

6.認證方面,剛纔也說了很多認證,認證方面特別是型式批准,少數幾個國家是自我認證,自我認證也要與技術服務機構合作。在型式批准制度方面,技術服務機構發揮很重要的作用,比如說歐盟著名的一些技術服務機構他們在中國都有分支機構,中國的很多企業檢測機構也有國外機構進行合作。所以在產品認證方面,要高度重視與出口汽車技術服務機構的合作,他們不單單提供諮詢,還提供檢測認證服務。比如,我們中汽中心檢測認證事業部就與國外的技術服務機構合作,爲國內企業申請海外市場的車輛認證提供一條路的服務。

就做一些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參考和幫助,謝謝大家!

(注:本文根據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嘉賓審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