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普遍聯繫的有機整體,任何事物之間都是相互聯繫的,而移民便是國與國之間其中一種聯繫方式。就中國而言,每年都有外國人走進來,也有更多的中國人走出去,這是很正常的人口流動現象,這正是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根據一份報告顯示,中國正成爲世界上最大的海外移民羣體,世界各地華僑華人總數約爲6000萬人。根據《2019年全球財富遷移報告》,2019年中國富豪移民海外的總人數則達到了1.5萬,這一人數總量較2018年增長了50%。國內這些移民,特別是富豪移民,總共帶走了以百億美元爲計的財富,對中國的社會發展造成一定不良影響。

這些人之所以移民,當然是考慮到生活環境、子女教育、事業發展、資產配置、稅務規劃、財富傳承等諸多方面。換一個歐美身份,可以從根本上改善個人及家庭的現狀。

當然,中國曆來是自由的國度,尊重每一個個體的意願,想走的,只要有能力,不偷不搶,好走不送;想留下來的,那麼就一起共建文明社會,共享勞動果實。

走掉的都是哪些人呢?又是哪些人留下來呢?只能說,走掉的不一定是精英,留下來的也非凡俗之輩。玻璃大王曹德旺說過,那些移民的基本上是一些小老闆,真正有抱負的,他不會移民,他是人物,他必須向歷史負責。曹老闆的話講得非常清楚了,個人就不再做過多解讀了。

小編更想表達的是,移民有移民的好處,但要過日子,可能還是在國內更舒心。許多年前,著名影帝周潤發曾這麼說過:做中國人,爽

周潤發,身價幾十個億,他是完全可以加入美籍或者拿綠卡移民的。不過,他並沒有這麼做。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做美國人不如做中國人爽。

那麼,做中國人,到底有多爽?

民以食爲天,在中國喫得最爽

喫住行遊購娛,喫是排在第一位的,是頭等大事。我們就首先來講講喫的吧。大家知道,中國美食文化博大精深,淵遠流長,綿延上萬年(從湖南陶器和水稻種的發現算起)。中國美食採用炒、爆、炸、烹、溜、煎、貼、燴、扒、燒、燉、燜等烹調技法,非常講究色香味,菜式五花八門,沒有滿足不了的味蕾,沒有治不了的刁嘴。

就我個人而言吧,每日三餐肯定都是中餐。我是真的喫不慣牛排、沙拉諸類的美式食物,這些東西,喫一回兩回,圖一個新鮮則罷,但要是讓我天天喫這些東西,我是寧死不幹。我一定要喫酸菜牛肉、梅菜扣肉、粵式蒸蝦球、排骨蒸鳳爪、螺獅粉……

周潤發在美國工作生活過,美國的食物同樣不能讓他感到滿意。那裏沒有云吞面,也沒有雞蛋仔、車仔麪、橋底炒辣蟹等等香港特色的美食,所以,當時周潤發在美國喫得很不爽,很不開心,心心念念家鄉的美食。

周潤發直言:我受不了那邊天天講英文,更受不了那邊生活的味道。那邊(美國)生活根本就不是我們中國人的味道,就連農村也不是農村的味道,喫的更不用說了……

個人認爲,在美國喫得不爽,是周潤發沒有移民的原因之一吧。

受人尊敬,更爽

“尊敬”,不在“喫住行遊購娛”任一項裏。所以,對部分人而言,受人尊敬,是可有可無的。說白了,他沒這個需求,不在乎這個。但是,另部分人卻是很在乎的。這種人一般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有非常深的家國情懷。玻璃大王曹德旺就是無數中的一員。

曹德旺可不是一般商人,他是企業家,還是個愛國企業家。真正心繫社會,想的是怎麼匡扶社會,讓國家更加繁榮昌盛。所以,這麼多年來,他向社會捐款高達110億元,這可都是真金白銀,是他一半身家。如果說他捐贈了這麼多錢到底能得到什麼,那只有一個,就是留名青史。這種人不是那種賺點小錢就想着怎麼轉移財富到國外去享樂的小商人和小老闆能相提並論的,這種境界也絕非一般凡夫俗子能理解。

再說周潤發,他更加心知肚明,只有留在中國,他纔會受人尊敬。起碼國內民衆會發自內心地叫他聲“發哥”;而在美國,他就是個小白,那真的是冇人識啊。

他自己曾經說過:不管你是成龍還是李連杰,或是我周潤發,你們(我們)都不是那邊(美國)的ABC,都要重新開始。既如此,何必跑到美國呢!在國內受人尊敬,豈不更爽。

明星都如此,更何況名不經傳的普通大衆,所以說,如果是平民大衆選擇移民,那麼境況可能會更糟糕,因爲其在國內曾經獲得的名聲和人脈等資源同樣是帶不走的。在美國可能還會遇到種族歧視、暴力犯罪等不安定因素。

外面的世界再精彩也不如在家的感覺爽

中國人是農耕民族,跟歐州遊牧民族是有很大不同的,中國人的鄉土情結非常濃重。古人在這方面抒情詩文是非常多的,信手拈來幾句:

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可見,中國人是非常戀故土的。

在新春、中秋等傳統佳節,中國人的鄉土情結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不管在外面賺了多少錢,在外面有多大成就,也不管家鄉多偏僻落後,多寒酸破敗,過年過節是一定會回家的。也不管在外面是什麼身份,不管開的是保時捷還是瑪莎拉蒂,回到老家,一樣會挽起褲腳、戴上手套,幫老父母插秧,割稻穀。因爲,不管家鄉如何,在家的感覺就是爽。

有一句話說得很好,再美的風景也不及回家的那段路;外面世界再精彩,也不及回家的溫暖。經歷過一些事之後,總能明白這個道理。

2004年,當時年過半百的周潤發也不禁發出感嘆:我走了這麼多地方,最後還是覺得——做中國人,爽!

結語:最後,我們還是希望,如果有機會、有條件,還是要到更寬廣的世界去走走看看的,去歐美髮達國家,去日韓國家,也可以去東南亞國家等。見多識廣嘛,去的地方多了,見到不同的風土人情,知識更爲豐富,眼界都不一樣。

我是小鐘叔叔。高級程序員,敲過代碼,開發過程序;喜歡碼字,發表過散文和故事。從事文字編輯工作九年,理性又不缺感性。您的關注,是我的動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