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央行推出数字人民币,深圳、成都、苏州等将成为试点

央行数字货币就是人民币电子版,英文名字:digital currency/electronic payment(数字货币/电子支付),简称DC/EP。

商务部网站14日发布《关于印发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的通知》,其中,公布了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明确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中西部具备条件的试点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

与支付宝、微信支付不同的是,使用数字货币时,不需要网络、不需要银行账号。只要手机装有DC/EP数字钱包,两个手机碰一碰,就能实现转账功能,被称为收支双方“双离线支付”。

2、中小银行风险问题引关注

今年4月21日,银保监会副主席曹宇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大家今年会陆续看到中小银行的改革重组工作力度会比较大,特别是进行市场化重组这方面的力度和措施会比较多。”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银保监机构批复了一百多家农村金融机构的的股权变更事项,已经发生了超过20次区域中小银行合并重组以及增资扩股事件。在这一系列合并、增资背后,中小银行高息揽存、关联交易等风险加速暴露。比较显著的事件就是包商银行即将破产。

8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根据清产核资结果,包商银行严重资不抵债,将被提起破产申请。这是中国第一宗真正意义上的银行破产案例。

3、全国P2P降至29家,将进入常规监管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近日接受总台央视记者专访时透露,金融管理部门持续整治网络借贷等互联网金融风险,推动互联网金融风险市场出清。网贷平台的监管现在走到了根本性的转折,过去一度网贷平台最高的时候五六千家,现在到6月底只有29家在运营,郭树清透露:“可能到今年年底,专项整治工作就会基本结束,转入常规的监管。”

那么中国P2P行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呢?

一、野蛮生长

中国P2P网贷行业从2007年起步,直到2015年,整个行业基本处于鼓励而无监管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网贷平台按照自己的业务理解和利益驱动做创新,行业规模也由此野蛮快速发展。

二、行业监管拉开大幕

2016年8月24日银监会等部门正式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确立了网贷行业监管体制及业务规则,明确了网贷行业发展方向,为网贷行业的规范发展和持续审慎监管提供了制度依据。

三、专项整治具有显著成效

三年来,经过集中整治,互联网金融领域风险形势明显好转,过去“遍地开花”的乱象得到整治。一大批违法开办的互联网理财、保险、证券、基金和代币机构被取缔。全国实际运营P2P网贷机构,由高峰时期约5000家压降至2020年6月末的29家,专项整治工作就会基本结束,转入常规的监管。

监管层促使行业快速完成行业洗牌,一方面清退不合规和一些无法生存的平台,另一方面要规范行业发展,为行业发展指明方向。通过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的出清和整治,未来的金融科技有可能是中国的金融互联网化的主流,金融科技方兴未艾。

4、蚂蚁集团将拿下消费金融牌照

近日,有消息称,蚂蚁集团在重庆申请的消费金融牌照,目前除了个别细节没有最终明确,已经进入到最后决定性阶段,很有希望于今年在重庆拿下继小米之后的第二张消费金融牌照。

并且一位知情人士称,在小米消金拿到筹建批复后不久,蚂蚁集团准备设立的这一消费金融公司已经在通过猎头低调招募人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