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戰,三國第一場名戰爭。這場戰爭決定了兩種勢力的走向,一是袁氏家族就此衰落,一是曹操爲首的曹氏就此崛起。

199年,衣帶詔事發後,袁紹終於有了理由攻打曹操,於是乎,集結十萬精兵南下對曹操發起進攻。面對兵強馬壯的袁紹,東漢朝廷馬上分爲兩派,一派主降,一派主戰。主降派他們的理由很簡單,袁紹擁兵十萬,而曹操不過只有兩萬軍隊,根本沒法打。退一步說,這些人不管丞相是誰,大將軍是誰,甚至皇帝是誰,即便袁紹攻陷許昌,當了皇帝,他們的待遇也不會改變,該喫喫該喝喝。另外一派是極少數,最爲典型的只有一個人:郭嘉。

郭嘉認爲,袁紹胸無大志、優柔寡斷,絕對不是成就大事的人,爲了給予曹操信心、鼓舞士氣,郭嘉列舉“十勝十敗之說”。但是,打仗不是兒戲,搞不好是要死人的,並不是倚靠一句話、滿腔熱血就能夠戰勝敵人,只有抓住戰場上瞬息而變的戰機才能夠取勝,這一點,曹操做得很好。

200年,袁紹正式對曹操下手,在攻打曹操之前,袁紹命一位著名寫手陳琳寫一封檄文告示天下,畢竟天下諸侯不是隻有你袁紹一人,爲了告訴天下人曹操到底有多壞,檄文必不可少。曹操對這篇檄文並沒有在意,但是,當他看到內容後,勃然大怒,氣的頭風病都犯了,當即開戰袁紹。能夠將心胸寬廣、臉皮極厚的曹操氣到如此,看來陳琳確實不負寫手二字,對了,他還有一個“匪號”:建安七子之一。

初期,袁紹只能用一個字形容,狂;兩個字,很狂。因爲他有狂妄的資本,武將有張郃、麴義、朱靈、顏良、文丑等,謀臣有許攸、田豐、沮授、 審配等。再加上十萬精兵,如果袁紹不是天生的250,怕是閉着眼睛都能打敗只有二萬人軍隊的曹操。很可惜,袁紹就是天生的250。

曹操、袁紹對峙官渡時,徐州劉備趁機搗亂,曹操二話不說,放任袁紹不管征討劉備,田豐告訴袁紹這是天載難逢的機會,大本營許昌肯定空虛,只要奔襲許昌,接應天子,曹操便成了逆賊,天下可定。而袁紹可能覺得這樣有點勝之不武,趁人家出去打仗偷襲老家算什麼英雄好漢,於是以小兒子病重離不開家長數次拒絕田豐的建議。

在袁紹長期250的高壓下,許攸受不了了,投奔曹操,並告訴曹操烏巢一毀,袁軍必敗,曹操連夜便率領虎豹騎奔襲烏巢,將袁軍的糧草毀於一旦。袁紹敗了,徹底敗了,不僅戰爭失敗,部下也是散的散逃的逃,基本沒有一人願意繼續追隨袁紹。

官渡之戰分出勝負後,曹操的將士在打掃戰場,而他則來到了袁紹的書房,進入書房後,曹操被眼前的一幕驚到了,所謂書房,本應放一些兵書、地圖亦或者孔夫子等哲學書籍,然而,袁紹的書房卻放的是琳琅滿目的古董,短暫的無語後,曹操大笑:袁本初敗得不冤!值得一提的是,過了四年,曹操終於見到了那位檄文寫手陳琳,曹操沒有殺死他,而是不計前嫌任用了他,繼續幹起他的老本行。

曹操的心胸、謀略、兵法確實是袁紹無法比擬的,這一點,郭嘉是對的,而郭嘉能夠得到如此的準確判斷,並不是因爲他是神仙,而是他最初的投奔對象就是袁紹,親身體會到了袁紹250的智商,斷定此人今後不可能成就大事,寧願在家閒賦三年也不願再看見豬頭袁紹。

總之,袁紹敗曹操勝,並非是巧合,即便沒有許攸獻計偷襲烏巢,相信袁紹也會製造出更多的致命破綻,而曹操也絕對不會放過任何戰機,一句話:官渡之戰,曹操獲勝,名至實歸,袁紹敗北,也是名至實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