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讀書真的能夠讓人“大徹大悟”嗎?

讓你看完“大徹大悟”的書籍有哪些?

大家仔細想一下,一本書的力量真的能夠讓人大徹大悟嗎?

恐怕很難,如果可以,至少足夠聰明或者經歷過什麼。

很多書,你不到年齡,看了也沒用;其實,有時候看再多的書,你沒有經歷過那個境界;或許你根本,就體會不出書裏面的內涵和美麗。

02 你爲何讀不懂一些書?

有時候,只有你經歷過了、成長過了、痛苦過了......

你才能夠理解。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

這是人生的三種境界。

學會熱愛這個世界,不再以某種臆想出來的世界來與之比擬;學會接受這個世界的本來面目。

我們的修心講究的是“知行合一”。

但更多的人是“知易行難”,你想想是不是這樣呢?

不經歷一些東西,很多你都看不懂。

再就比如魯迅的書一樣,經歷了再領悟,整個人都會不一樣。

《活着》這本書,沒經歷過的,覺得是短小說。

經歷過一些,並領悟到了,全都是故事,能看哭......

03 讀書雖好,可不要“貪多”哦

一本好書,就像一部電影。

每一次看,都有不同的感受;但也有一些書,初時看卻得並不特殊;但卻在未來某一刻,突然想起讓人回味連連。

最好的頓悟,是先經歷痛苦,再看書。

這樣的感覺,就如同——舊友相逢。

嚴格意義上講,這個世界上:

“沒有能讓你,大徹大悟的書籍,只有讓你,大徹大悟的經歷!”

人都有貪婪和自私的一面,不管你承認與否,都是存在的。

只是每個人的程度不同而已。

04 讀書正確的打開方式

我們都想掌握主導,讓別人按照我們的意願行事。

但事實卻是這樣的,我們不是唯一的個體,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想法。

所以,理想很好,現實很難!

爲什麼要讀書?答:爲了明理,所以讀書。但讀書多少,並不意味着什麼,關鍵要在於吸收和理解。

不修身立德,書讀得再多又能怎樣呢?

所以讀書學習,要有自己的目標,要有自己的取捨。

但願我們的未來,能夠過得幸福如意,學有所得,學有所獲!

文 | 偉噠

圖 | 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