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釋新聞|馬裏緣何突發軍隊譁變?)

當地時間18日,西非國家馬裏突發譁變,譁變軍人發動政變扣押了該國總統凱塔與總理西塞。19日,凱塔隨即宣佈辭職並解散議會。那麼,馬裏緣何突然爆發政變?馬裏當下局勢爲何到了如此緊張的地步?

連月示威促成譁變

據法國24小時電視臺19日報道,18日早晨,距馬裏首都巴馬科約15公里的庫利科羅地區卡蒂鎮一處軍營發生譁變,軍人抓扣了馬裏總統凱塔(Ibrahim Boubacar Keita)和總理西塞(Boubou Cissé),並將兩者帶至軍營。

另有消息透露,此次軍人譁變據信由陸軍上校迪奧以及陸軍上校卡馬拉等人領導。據目擊者稱,士兵們已經包圍了凱塔的私人住所。隨後士兵們在巴馬科的街道上四處走動,這表明譁變部隊已經控制了首都。

19日午夜,總統凱塔在國家電視臺發表講話,表示自己將辭職:“我不希望以流血換來保持我的權力。”隨後他宣佈辭職,並解散議會。

與此同時,反對凱塔繼續擔任總統職務的反對派則繼續在巴馬科中心舉行抗議示威,以示對譁變軍人的支持。

作爲要求凱塔辭職的抗議活動主要力量之一,M5-RFP反對派聯盟否認該組織參與了此次政變的籌備工作,該組織一位不具名的發言人指出,是“民衆起義導致總統被扣押,而非軍事政變引發總統被扣的”。

《紐約時報》18日分析稱,此次譁變的原因可能是凱塔在2020年3月的議會選舉中扶持了忠於自己的候選人,從而引發了民衆的不滿,進而觸發抗議示威活動。

今年4月,馬裏憲法法院裁定議會選舉中30名候選人的選舉結果無效,這一裁定有利於凱塔所在的政黨。消息一出,馬里社會緊張局勢升級,不少民衆上街抗議。

據卡塔爾半島電視臺消息,6月5日起,由於對選舉舞弊和政府腐敗的不滿情緒日益增長,加之凱塔之子的豪華遊艇聚會照片遭曝光激起民憤,成千上萬的民衆湧上巴馬科街頭髮起遊行示威。抗議示威之後又引發騷亂,僅7月就有至少11人因騷亂喪生。法國24小時電視臺指出,這是馬裏近年來發生的最嚴重的政治衝突事件。

爲緩解緊張局勢,7月27日,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15個成員國的政府首腦提議組建一個由凱塔領導的新聯合政府,然而這一提議遭到了以6.5運動爲首的反對派的拒絕,他們堅決主張凱塔必須離任。“我們將繼續戰鬥,直到凱塔及其政權終結。”反對派領袖喬蓋爾·麥加(Choguel Maiga)說。

進入8月,抗議示威仍在持續。8月11日,抗議者聚集在巴馬科中央廣場上,冒雨遊行,不少示威者舉着寫有“我們希望總統真正改變馬裏”,“總理也要辭職”等標語的牌子。

半島電視臺分析稱,雖然凱塔是在2013年經民主選舉產生的總統,且他曾獲得前宗主國——法國和其他西方盟國的廣泛支持,但是近年來支持他的民衆早已被馬裏國內持續不斷的暴力衝突、嚴峻的經濟形勢以及政府內部嚴重的腐敗所激怒。

深層矛盾積重難返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FR)刊文指出,自2011年內戰結束以後,馬裏政府並沒有完全恢復國家局勢的穩定,反對巴馬科政府的武裝分子憑藉由利比亞戰爭流出的武器,在該國北部開展分離主義活動,其中圖阿雷格族叛軍(一支主要分佈於非洲撒哈拉沙漠周邊地帶的遊牧民族)甚至在2012年於馬裏北部宣佈獨立建國。

也同樣是在2012年,馬裏發生了一場軍事政變,起因是軍方認爲時任總統杜爾領導的政府在鎮壓反叛勢力時表現得過於軟弱,使得馬裏陷入了空前的混亂。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的政變發起地也恰巧正是在此次政變的發起地——卡蒂鎮軍營,杜爾在政變發生後辭職,提前結束了自己的任期。2012年的軍事政變導致馬裏北部安全局勢進一步惡化,而這正是近8年來馬裏動盪的根源。

政變結束後,凱塔在2013年多方和平談判成功後當選總統,隨後在2015年與一些叛亂組織簽署了協議,賦予了人口稀少的馬裏北部區域更大的自治權。然而,仍有不少武裝組織並不認同該協議,這些組織中包括了一些伊斯蘭極端主義組織,它們與基地組織和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有聯繫。這些組織利用圖阿雷格叛亂的混亂局勢在馬裏北部發動恐怖襲擊,訓練自己的民兵組織,藉此擴張自己的勢力。因此,馬裏局勢長期處於不穩定狀態,暴力衝突屢見不鮮,這引發了民衆的不滿。

與此同時,英國智庫海外發展研究院(ODI)分析稱,馬裏的經濟形勢還異常嚴峻。近年來,馬里人均收入增速非常緩慢,該國仍然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鑑於馬裏經濟嚴重依賴黃金開採和農業,這導致該國經濟受黃金和農產品價格波動的影響很大,而沙漠化加劇和黃金儲量下降則使馬裏的經濟前景十分暗淡。馬裏經濟的結構性問題,加之凱塔政府治理不力,使得馬裏的失業率不斷上升,當下馬裏近一半的人口仍生活在赤貧當中,該國北部地區絕對貧困的人數更是不斷增加。

除此之外,馬裏政府還存在着極其嚴重的腐敗問題,在國際反腐敗組織透明國際(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於2016年給出的腐敗指數中,馬裏在100分的評級中僅獲32分。在換算成國家排名後,馬裏在176個國家中排名第116,屬於嚴重腐敗國家行列。

《紐約時報》援引馬裏總審計長辦公室(BVG)在2010年所做的調查估計,官員腐敗導致馬裏每年損失4%至5%的全國財政預算,政府機構和官員個人不按規定使用政府撥款的例子在該國層出不窮。在對23個政府機構進行審查後顯示,僅在2015年,馬裏全國單單因政府腐敗就損失了700億非洲法郎(約8.2億人民幣)。

netease 本文來源: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徐萌_NN748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