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極刑處死,肉被分了3543刀給衆人食用,後墓葬被人世代守候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在古代有很多賢人志士都是不畏懼生死的,而他們最害怕的其實是在大志未完之前,自己就先倒下了。

自古"千里馬"和"伯樂"都是很難相遇的,尤其是在昏君當道時,想"苟延饞喘"的活着估計都是一個難題。

袁崇煥不知道有多少人瞭解,到現在大家對於他的評論都是飽腹爭議的,有人說他就是一個徹底的"叛徒",也有人說他是一條漢子。當初袁崇煥是被處以極刑而死的,他的身體被分成了3543刀分給衆人糟踐,但是這個"叛臣"的墳墓卻被人世代守候,保存完好,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有勇有謀,有膽有識

袁崇煥是1584年即明末時期出生於廣東省的一個普通家庭,35歲的時候考取了進士,當時一個小小的知縣,他這個人自小對帶兵打仗這方面很有興趣,在閒時都會熟讀一些兵法書籍,當官之後也喜歡和老一輩士兵探討兵法,討論邊境之事,從沒帶兵打過仗的袁崇煥覺得自己有能力鎮守過邊關。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上,袁崇煥抓住了機遇,當時廣寧被金軍侵犯,山海關急需有人把守,袁崇煥毛遂自薦。說道:"給我足夠兵馬,我可以做到",朝廷議論紛紛,但對於袁崇煥的實力才幹大家還是很認同的,於是破格提拔了袁崇煥。

袁崇煥也沒有辜負孫承宗的期待,接連取得了很多的勝果,要知道當時孫承宗也是最喜愛袁崇煥的,對於袁崇煥是器重有加。在之後抗擊後金時,袁崇煥也是所向披靡,英勇無敵,先後取得了寧遠和寧錦兩次大捷,致使後金軍元氣大傷,傷亡慘重,節節敗退的金軍不得已撤離了出去,倉皇而逃,這幾仗下來也使得袁崇煥名聲大噪。

含冤入獄,極刑處死

在崇禎二年的時候,袁崇煥再一次擊退了後金的進攻,把守住了很多的重要關塞,皇帝聽聞後很是高興,還特地褒獎了袁崇煥。但過後不久,後金又再一次"崛起",這一次更是猖狂,直逼京城去了,朱由檢當即下令召見袁崇煥,但是此時的袁崇煥早已筋疲力盡,軍隊人馬都沒有休息好過,但前方卻不給他們休息調整的時間。

在一番鏖戰之後,所幸還是趕走了後金,但袁崇煥的軍隊也死傷慘重,自己也身負重傷。當初敵人都打到家門口了,袁崇煥大老遠跑回來救援,等把敵人打跑過後,袁崇煥自己也遭殃了,當時朝廷裏面認爲是袁崇煥放進了敵人,大家都誹謗他與後金勾結,之所以有這麼一出,大概率是因爲之前袁崇煥擅自將毛文龍處死了,致使遼東戰場羣龍無首,而且自己還是先斬後奏的。

而此時後金還來參了一腿子,設計離間袁崇煥和朝廷大臣以及皇帝的關係,這才讓這個"叛徒"罪名被壓得死死的,全城百姓都覺得袁崇煥是個叛徒,皇帝對於袁崇煥也不再信任。於是在崇禎三年,袁崇煥被處以凌遲。

死後墳墓被人世代守護

袁崇煥不能說是一個完人,他最大的毛病在於有些自視清高了,這是歷代皇帝最爲忌憚的,但他絕對是一條真漢子,被處以極刑的袁崇煥身體被割了3543刀,還被分給了當地百姓,這個時候大家都覺得他是一個"通敵叛國之人",那些曾經是袁崇煥拿命守護的子民絲毫沒有一絲憐憫之心。

歷史不會改變,我們可以很清楚瞭解到袁崇煥沒有叛國,當年他手下的一個小兵,還曾偷偷趕赴刑場,將袁崇煥僅剩的屍骨偷偷運回了家,給他好好安葬了起來,並且囑咐自己的後代一定要好好守護袁崇煥的墳墓。

至今袁崇煥的墓地都被人好好保護着,還重新裝修了一番,同時也被列爲了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結語

袁崇煥就是一個悲劇英雄,在當時萎靡的明末年代,他的悽慘就顯得更加突出了。他是一個有血性的漢子,有勇氣、有幹勁、有才華,他的一生確實是有褒有貶的,但歷史一向很公正,後人的眼睛會看見曾經那些爲國付出的真英雄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