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虎的电影里,你很少能看到那种精致的、浮华的,有靓丽滤镜的人生。

管虎擅长在作品里展现个人的“劲”——《生存之民工》里是民工们在现实中头破血流,也要生存下去的“野生”劲;《斗牛》里是多年如一日,历尽艰辛始终坚守诺言的韧劲;《杀生》是打破规则、内里反骨的燥劲;《老炮儿》是英雄迟暮、面对时代变迁人心流转,依旧执拗的“劲”;而到最近的《八佰》里,则是不论军人还是小人物,最终都同样被激发出来的民族气节的“劲”……

这其实也很好理解,管虎自己就是一个内心执着,凭血性行事的人。他热衷于跟当下的生活打交道,真正直面真实的社会状态;对存在于社会中的、各种形形色色的人更是感兴趣。

而这种性格,反映到作品里就是“生猛”二字——有浓烈烟火气,有明目张胆的残酷与直白的人性。浮生百态,困窘与冷漠,管虎从来不设遮羞布。

01

年少经历所造就的“混劲”

管虎1968年出生于北京。小时候爸爸被发配到北大荒,妈妈被送到青海,说是散养长大的不为过,回忆童年时管虎这么说:“从我记事起,就是帽儿胡同45号大院儿,胡同串子。”

当年时代的氛围裹着他去打架,“穿喇叭裤,包里背菜刀,所有人都这样,那么你不能不这样。”尽管1米9的身高一度让他自卑,但在打架这件事上,管虎找到了自信,“打群架都不知道跟谁,也不知道为什么。那时候的北京孩子生猛,怯懦也装出勇敢来”。

这段经历情怀放到他后来的电影《老炮儿》上,很难不让人联想到他是在“致青春”。

管虎后来上北京电影学院,也是由着性子;他还对摇滚特别狂热,跟乐队常常凑在一起听外国摇滚乐、几乎半职业状态,留着长头发,觉得自己特牛逼。

然而随着时代变化,管虎感觉现在的摇滚越来越不是那么回事儿了——“摇滚从一种有纯度的东西变成了一个‘词儿’,现在很多乐队都只是形式和装扮上的摇滚了。”

他还是向往着崔健、张楚那一批摇滚老炮儿的坚持,也喜欢张艺谋在《红高粱》里所呈现的那种重金属色彩的“混蛋文化”。

在曾经的那个年代,北京街头、硬核摇滚的生猛劲,也深深地影响着管虎创作的元素与风格。他期待直面真实、展现力量,在每一个作品里,诉说着有关“血性”的故事。

02

和作品较劲

管虎的作品,每次选材和风格跨度都很大,常常还会冒出很多“奇想”,让人摸不着套路。有人评价:管虎的下一部作品,不管拍什么都不奇怪。

当年刚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管虎自己筹钱拍了处女作《头发乱了》。他在电影里努力打破第五代导演的烙印,用更写实的方式去表现眼中时代的人、事、物——电影讲述了几个胡同里长大的年轻人,在市场经济和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对生活和爱情的迷茫,崔健和披头士的音乐贯穿其中。

透过独特方式,管虎将九十年代的时代元素、将当时年轻人的反叛、迷失、焦虑表达了出来。在多变敏感的背景下,年轻导演们的体验和视角,也与之前几代不同。因而,管虎跟贾樟柯、张元、王小帅、娄烨被放在一起,统称为第六代导演。

《头发乱了》也让管虎第一次体会到社会的“毒打”,花了一年时间改动才终于上映。在这之后,管虎又吃了一次闭门羹,也谈了恋爱。

他自己回忆:一旦有女友、牵扯到具体生活了,需要沉浸在社会里,不能天天喝酒混日子的时候,压力就来了。谈恋爱需要钱,又正赶上电视剧热潮,管虎就去拍电视剧赚钱了。

然而,管虎拍电视剧的时候也较劲。第一部《上车,走了》他是懵的,没有一定要拍成什么样的计划,却有着不要拍成电视剧的执拗。他没找职业演员,却接纳了朋友介绍的哥们儿来演。

这个非职业演员,就是黄渤。

管虎第一次跟黄渤合作也有一段故事。据说黄渤刚开始什么都不会,把管虎气得不行;但到第三天的时候突然就什么都会了,管虎问他怎么一下子全明白了,黄渤说自己也不知道,觉得没什么难的。

再次聊起这段,管虎说,可能就是天赋吧。

后来,管虎又陆续拍了《黑洞》《生存之民工》等电视剧。他在《黑洞》里打造了陈道明最经典的刑侦剧反派角色,又在《生存之民工》里拍出了最真实的农民工现状。

当时播出,很多人都以为剧里的演员是真正的农民工。实际上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管虎要求几个主要演员在一座临时搭建的工棚里,跟40多个真实的农民工同吃同住两个月。

管虎“祸害”完电视剧之后,又回归电影,跟黄渤合作了《斗牛》。

拍《斗牛》的时候,管虎能跟牛较劲——有一场戏需要拍两头牛同时看着黄渤,但是来来回回总是不对,管虎就一直拍一直拍,拍到牛懵掉配合为止。不是不能为了省事分开镜头拍,但管虎享受这个过程,他觉得简单的事就没劲了。

或许正是因为这种“较劲”,才成就了他作品的特有气质。

03

血性与成长

关于电影,管虎评价说有三种类型:跪在地上求着观众的“三陪电影”,站在台上等着捧场的“戏子电影”,以及不管你爱不爱看,演完就走的“角儿电影”。

在他看来,《斗牛》和《杀生》属于戏子电影,保持身段要掌声,是可以拒绝一部分人来看的。做电影的人要有一点风骨,票房不应该是唯一衡量电影质量的标准。

而他的内心,则一直存着做“角儿电影”的想法。

不过,接连票房惨败随之而来的非议——被评价为“中国最不赚钱的导演之一”,也让他下决心去拍一部赚钱的给大家看看。

管虎找来了黄渤、刘烨、张涵予,赶出一部《厨子戏子痞子》,以1100万投资卖了3亿票房。这部褒贬不一的“口水电影”,让他体验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但在管虎心里,这不过是又一次尝试罢了,天时地利人和、档期正好也在愚人节档,大家乐呵就好。

后来拍了《老炮儿》的管虎,其实是在继续探索商业电影与表达的平衡。

他把对曾经“老炮儿”的情怀,以及自己心中的血性融入到电影里,呈现出来。电影里的最后一场,患有心脏病的六爷,跟侮辱过他的小炮儿们较劲,一个人在结冰的湖面上奔跑杀向对岸。也是那一瞬间,管虎内心的血性与冯小刚饰演的六爷重合了。

到如今拍《八佰》,一个比之前都大场面的战争电影,管虎又一次跳出之前的领域,尝试更商业化的电影运作。

场面变大了,对人性的坚持却从来没变过。在《八佰》里,能看到接受过正规训练的军人们的坚毅,也能看到被卷入战争中的平凡人,如何在困境与对抗下,被激发出风骨。

不管是艺术化的还是商业化的作品,管虎对作品的把握始终有一条主线:他喜欢血性,喜欢个人与时代有说不清道不明的瓜葛,喜欢有力量感鲜活的呈现。他也更重视,与社会的对抗的个体。

比起剧情,他更看重作品里的“人”。

现在回头看年轻时的管虎,大长发,天天混劲什么都不在意,打架,年轻的时候甚至会目中无人,有傲气,觉得别人都不如自己。

黄渤说,《杀生》中的男主,就像年轻时的管虎,一个天生无拘无束,不愿受规矩束缚的自由大胆的人。

如今,曾经在管虎心里的那个“男孩”,慢慢地也长大了。当了爸爸,心更软了,有了另一种更有力量的坚持。他自我调侃道:“丢掉了很多原来的品质,比如更在乎钱,也不太像以前那样对朋友‘抛头颅洒热血’。”

但他也还是那个有自己底线,什么都不在意的导演,“你骂死我,我都不在乎。”

黄渤这样评价时间对管虎所给予的历练:从一把小刀子变成了一把小锤子。

只不过,钝化过后的小锤子,依然有力量;而属于管虎的那些对血性的坚持,依然生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