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盡力與世界和解,不是爲了原諒某些事情,而是讓我們知道哪些事情和誰不值得原諒;但大多數人選擇寬恕,”

“我們盡力與世界和解,不是爲了原諒某些事情,而是讓我們知道哪些事情和誰不值得原諒;但大多數人選擇寬恕,”

-01號

孤獨的人總是害怕被拋棄,想不斷“投入人羣”

兩天前,一位男性讀者給我發了一條私信,男讀者是一名大學生,他說他感到被宿舍裏的室友孤立了,他的室友們每天一起出去玩,只有他每天在圖書館讀書讀書。

每次我回到宿舍,都能聽到室友們用一種奇怪的方式說:哦,好學生回來了。

一開始,他不太注意,覺得自己可以做得很好,但過了很久,宿舍裏只有6個人,他一個人,被孤立的感覺真的很壓抑。

所以他做出了選擇,他選擇每天課後和室友出去玩網絡遊戲,每天,他都和室友們四處走動,表面上看,他能和所有人一起玩。

但我心中有一種聲音讓男性讀者很掙扎:你應該多學習,否則畢業後找不到好工作。

另一種聲音是:如果你不跟他們玩,不互相交流,最終沒有人會注意到你,如果你不合羣,你就會被人羣拋棄。

在兩個掙扎的聲音中,男讀者向我傾訴了他的煩惱,一方面,他想和室友們保持良好的關係,同時他也想和每個人交流,另一方面,他想學習,因爲他的家庭條件不好,比優秀的人差得多,他想提高自己。

這兩種問題尤其矛盾,一種是努力合羣,另一種是獨自學習。

最後,我想告訴男性讀者:如果你想成爲一個優秀的自己,你必須讓自己忍受孤獨;沒有一個成功的人不會一路獨處。

現在“看起來合羣”只是爲了讓你有一個短暫的幸福;即使你現在是羣居的,畢業後還是要去不同的地方,也許不會有接觸和交集。

當一個人的環境比較孤獨和壓抑時,他就越想融入人羣,害怕被人羣拋棄。

事實上,大多數人都來自孤獨;你想融入的圈子不一定適合你,但你不想看起來那麼孤獨。

-02年

在你加入這個世界之前,你必須學會取悅自己

我有個朋友在紋身行業工作,他的父母都是老師,他們很保守,他們認爲,只有找到一份穩定而有保障的工作,孩子才能被視爲人生的贏家。

就連他身邊的親戚都不認識他從事紋身行業。

但朋友特別喜歡紋身,喜歡掌握一門絕活,喜歡爲人設計獨特圖案的時候有成就感;也許在大多數人眼裏,紋身師是靠不住的,認爲紋身的人不靠譜,不是好人。

但事實上,對於那些真正熱愛和從事這個行業的人來說,他們只是把紋身當作一種信仰和一種精神圖騰;一個又一個出自他們手上的圖案都是他們的心血,見證了他們與世界抗爭的努力。

前段時間,當我和一個朋友喫飯時,他說:我不在乎誰反對我,即使是我的父母,我希望成爲這個行業的佼佼者,只有當我把紋身筆握在手中,我才能找到我的自信和自信。

他儘量不與周圍的人合羣,他的許多同學參加了公務員考試,成爲了一名教師和醫生,他是唯一一個畢業於重點大學,但從事紋身師職業的人。

他似乎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但他說:從事這個行業,他知道什麼是愛,什麼是專注,把一件事做好。

即使他與周圍的人格格不入,即使要與父母和身邊的人抗爭,他也不會因爲愛而猶豫不決。

我們盡力與世界和我們周圍的人戰鬥,而不是爲了證明什麼,我們只是想增強我們的心,努力取悅自己,而不是做一些毫無意義的社交活動。

爲了合羣,爲了讓周圍的人接受他,他試着合羣,但最終他還是過着他討厭的生活,這是最醜的東西。

-03年

善良體貼,大度豁達,做個特立獨行的人怎麼樣?

其實這個世界不是很友好,因爲當你從事的行業和你所堅持的東西得不到周圍人的認可時,你會受到很多批評。

你會被別人貼上“與衆不同”的標籤,那些不知道的人會把你當作父母教育孩子的榜樣:永遠不要向他學習,他一生中永遠不會有未來。

但是其他人的評論和意見對你真的很重要嗎?

我覺得對於一個自誇自愛、追求愛情的人來說,別人的意見真的不重要,因爲坦誠、善良、堅持自己的愛沒有錯。

也許最大的錯誤是不滿足公衆,不滿足周圍的主流價值觀。

正如王小波主動在一頭豬上寫道:“我們需要跳出別人的生活,設置自己的設置,”

從世俗的角度看,一個人的生活似乎總是由父母安排的,過着與公衆一致的生活,好像你關注的是一件特別的事情,即與衆不同,即沒有做好本職工作。

但實際上呢?

你試着進入人羣,試着合羣,你又醜又尷尬,但你只有堅持自己,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你愛做的事,才能成爲真正的自己。

今天的話題:

你是想合羣還是堅持做你自己?

(文章圖片來源網絡,原文,侵權必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