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俄式重型運輸機中,最具傳奇色彩的莫過於安東諾夫設計局研發的安-124“魯斯蘭”重型戰略運輸機,以及在其基礎上衍生出來的安-225超級運輸機。雖然目前僅有的一架安-225超級運輸機歸屬烏克蘭,但俄羅斯仍掌握着一支安-124運輸機隊,這些戰略運輸機的載荷能力甚至超過了美國的C-5“銀河”運輸機,它們經常被用於執行高強度遠程投送任務,例如運送S-400防空導彈系統這樣的大件裝備。實踐證明,安-124是實用效能極高的一款機型。

不過隨着時間的推移,俄羅斯也意識到過去數十年間,研發安-124此類機型的技術受到了極大的限制,雖然俄羅斯仍掌握有現成的安-124機羣,但是該機型所用的D-18T無法從烏克蘭獲得,安東諾夫設計局也不屬於俄羅斯。眼下,俄羅斯已經着手準備安-124的替代型號開發計劃。伊留申設計局將負責這項工作,預計該機型的研發工作將在今年完成,明年將進入設計階段。

對於新一代重型運輸機,俄羅斯的期望非常高,這將是一種被視爲安-124接替者的機型,它們的指標達不到安-124的水平,但會要求超過美國的第三代“環球霸王”C-17運輸機,以及歐洲的A-400M運輸機。俄羅斯國防部已經爲此提出了一些指標,如機身重量超過80噸,續航距離在5000公里以上等。但參考C-17運輸機的參數,這款新型運輸機最後的設計指標可能會更高,因爲C-17的載荷量已經高達77噸,並擁有1.1萬公里以上的續航距離。

過去幾十年間,俄羅斯的航空工業技術發展趨於停滯,但也沒有完全停止發展,俄羅斯仍在嘗試發展一些運輸機型號,例如計劃用於運載大型貨物的伊爾-96-500T運輸機,這將是一款考慮運載火箭航天設備的機型。而在2018年,伊留申航空集團已經確認將研發安-124重型運輸機的替代型號,當時該集團總設計師表示,伊爾-106運輸機已經被寫入計劃,預計將很快開始進行建造。伊爾-106其實是一個早已存在的型號,但一直沒有投產。按計劃,俄羅斯希望伊爾-106能夠載荷80至120噸,這一指標確實是直追安-124,並且明顯超過了C-17運輸機。

至於難度極高的航空發動機技術,俄羅斯也正在加大力度予以攻克,早在2018年初就有消息稱,俄羅斯的PD-35發動機可能將成爲下一代運輸機的標配發動機。今年6月份,俄羅斯進行了PD-35的第一階段測試工作。按計劃,該型發動機可能將在本世紀30年代之前實現量產,這將爲俄羅斯下一代重型運輸機的發展奠定基礎。而且也意味着,俄羅斯不僅僅是在籌劃下一代運輸機的發展,事實上,俄羅斯也是在重建整個航空工業技術體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