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蘇聯地圖網

北蘇聯地圖網

01

在大多數家庭中,孩子是父母手中的寶貝,也受到父母的愛護和關愛,在兄弟姐妹多的家庭裏,衝突很容易發生,但父母會盡量公平對待。

我們家有三個孩子,每年過年回家,父母都會準備三份同樣的肉和土特產,我能感受到父母對我們每一個孩子的愛之情,也能感受到他們害怕失去孩子,因爲他們缺乏關注。

當我們年輕的時候,我們不得不檢查煮雞蛋的數量,我們要麼不煮雞蛋要麼每人喫一個,雖然三個孩子大小不一,但在家長的心目中,我們都是孩子,需要平等對待。

後來,我們三個姐妹相繼結婚,我母親堅持要給同樣的嫁妝,現在我們在過年的時候給三個孫子同樣的壓歲錢。

在一個有很多孩子的家庭裏,父母肯定會付出更多的辛苦,家庭開支也會翻番,然而,父母平等對待孩子的態度是每個孩子都不能缺少的重要部分,因此,即使要多花錢,愛父母的孩子也會這樣做,以照顧孩子的心情。

就像給每個孩子喫零食一樣,總比只給一個人,只給小孩子或者只給男孩好,因爲在每個孩子的心裏,他們不能理解,因爲TA年紀大了,因爲他出生早了幾年,父母就會忽視他。

02

劉嬌今年35歲,已經是老家鑽石級的剩女。

初中畢業後,她出去打工了,在工作的頭幾年,她的工資會寄回家,以幫助減輕家庭的經濟困難,這也可以看作是幫助她弟弟繼續學習。

在此期間,劉嬌也墜入愛河,工作時,她遇到鄰村的一個男人,帶回家給父母看。

那時候,她真的很愛這個男人,想嫁給他,但他們的家庭條件不好,父母趁機索要高額訂婚禮物。

這名男子被劉嬌家人索要的高額訂婚禮物嚇跑了,劉嬌心裏抱怨,但她不能接受一個男人轉身離開的態度,在接下來的幾天裏,她把自己鎖在自己的世界裏,無法相信自己的感受。

她的工作也越來越好,從一個小服務員到樓層經理,從一個部長到一個樓層經理,她的辛勤工作受到了集團領導的賞識,併成爲了分公司的常務副經理。

劉嬌工作好了以後,收入也很高,但寄錢回家的習慣一直沒有停止過,首先,她知道哥哥讀書需要錢,父母都是農民,經濟壓力很大,第二,她不能一個人用這麼多錢,有時她媽媽給她打電話,喊窮,她受不了。

下次她把錢轉到家裏,她會給父母更多,她總覺得自己是個孝順的孩子,也應該是父母滿意的孩子。

03

轉眼間,劉嬌在外打工多年,但沒存多少錢,她一直在租房子,2009年上半年,她終於遇到了一個她信任的男人,兩人感情很順利,準備春節後結婚。

劉嬌的弟弟大學畢業幾年多,在家鄉省會找到了一份工作,他哥哥在大學主修印刷,畢業後,他在一家印刷廠實習了兩年,兩年後,他開始在車庫當班長,月薪4000多元。

劉嬌的弟弟不太小,她在工作中遇到一個女孩,感覺很好,她的父母也希望他春節後結婚。

原本在家裏發生的兩件喜事,卻讓劉嬌的心涼了,像掉進冰箱冰箱一般,刺骨的疼痛,和窒息的絕望。

原因是劉嬌打算結婚時,問父母近年寄回家的錢有沒有餘款,她打算在省會買套房子,先用來結婚,但父母拒絕了,她的父母說家裏沒有存款,他們想讓她給家裏送些訂婚禮物。

但這次,劉嬌不聽父母的話,她只有兩萬份訂婚禮物,男方父母給她後,她拿出錢,和男方一起買了房子裝修。

劉嬌沒想到她有那麼多毛病,她在國外工作多年,已經給家裏補貼了很多,這次她遇到了幸福,遇到了真正對她很好的人,她想穩步地接近她的幸福。

這幾天,劉嬌提前休了年假,打算和未婚夫一起去她家住幾天,然後去婆婆家過春節。

然而,直到回到家,她才知道哥哥已經定下了明年“五一”結婚的計劃,她的家人給他帶來了一輛車,在他工作的城市附近給他買了一套房子,春節後又裝修了一下。

爲了給弟弟買房買車,她的父母不僅拿出劉嬌這些年寄回家的積蓄,還向親戚借了20萬元,劉嬌回家的那天,她的父母說,他們仍然沒有搬家,需要劉嬌幫家人還清20萬元。

04

重男輕女的舊觀念早已被時代拋棄,在過去的社會里,可能女性的勞動力確實比較弱,所以很多人覺得生女兒是一種損失。

但在當今這個時代,女人的負擔不比男人少,有時甚至比男人掙錢多,所以沒有人說生女兒不如生兒子。

在許多父母心目中,撫養孩子以防衰老也是一個頑固而激進的想法,他們總是認爲他們在撫養他們的兒子,當他們老了,他們將有一個地方享受他們的晚年,他們會認爲給兒子錢是給家人的,給女兒錢是對外人的補償。

劉嬌的父母認爲,雖然這些年沒有向兒子借一點光,但他們仍然認爲兒子是他們未來的贍養人,兒子結婚後,他們願意買房、買車、捐錢。

如果女兒結婚了,如果可以的話,他們不會拿錢,甚至會扣除女兒的訂婚禮金,因爲他們撫養的女兒不可能是一個便宜的女兒。

劉嬌說:“如果我是個不孝的孩子,如果我這些年一直在學習,在父母身上花了很多錢,我就不會指望父母給我嫁妝,也不會指望我想結婚的時候幫我。

但這些年來,我對他們很孝順,爲弟弟讀書送錢買衣服,我這樣做是爲了換取這種不平等待遇。

我哥哥結婚了,買了房子和汽車,我父母只結了兩牀被子,我覺得我可能不是他們自己的女兒,”

劉嬌的母親在結婚當天說,他們是櫃子裏的兩條被子。

面對父母的偏愛,劉嬌的失落難以平靜,在家鄉住了一晚,她哭了一整夜。

第二天,劉嬌走了,帶着未婚夫去了婆婆家,臨走前,劉嬌心裏暗暗說,婚後不想回孃家,她的心都碎了。

05

像劉嬌父母這樣的老人並不少見,就像《歡樂頌》中範聖美的母親一樣,她只知道如何擠女兒,讓兒子喫飽,在她心裏,兒子好不好很重要,她從不考慮女兒的生活,也不關心女兒的生活。

這樣的父母可能不理解被壓迫和虐待的孩子的悲傷和無助的心情,他們認爲撫養她是正常的,在她身上花點錢,讓她照顧家庭,讓她有幾個兄弟,怎麼了

然而,她從來沒有想過,自己也是一個需要父母溫暖、父母認可、家庭平等對待的成員,他們是家裏的孩子,不是救世主,也不是前世欠家人的債,他們應該放棄他們的幸福來回報今生。

父母和孩子只有一輩子的緣分,很難得成爲一家人,父母應該爲與孩子見面而感恩,孩子也應該爲父母的養育而感恩,這種罕見的家庭關係是一條路要走,最終會在世界上消失,能永遠留在彼此心中的是愛的溫暖。

所以他們都是自己的孩子,我們爲什麼要小心對待他們?爲什麼他們不能有同樣的愛?

我們應該知道,來自父母的虐待就是對孩子的否定,這可能使她一輩子都擺脫不了那種委屈和自信,這絕不是父母在孩子剛出生時的目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