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牙還牙,加倍奉還!”伴隨着這熟悉的金句,挾七年前《半澤直樹》平成收視第一劇的招牌,那個被網友稱爲“正義的鬥士,金融秩序的守衛者,客戶的公僕,小微企業的救星,擊碎腐敗的人,曾經的融資課精英及營業二部王牌、如今的證券營業企劃部部長,顏藝十級的藝術家,下克上八級學者、整天把‘牙’字掛在嘴邊,曾一度被誤以爲是口腔科醫生的大嗓門半澤·鈕祜祿·直樹”又回來了。

繼第一部他揪出分行長、幹翻銀行常務董事之後,第二部中,他將繼續衝破證券部長、副行長、常務董事的圍追堵截,甚至掀翻了政壇的當紅明星——國土交通大臣和執政黨黨魁。

“以牙還牙,加倍奉還”這次又升級了,成了十倍奉還、百倍奉還!它既延續第一部劇集的半澤“下克上”設置,小企業VS大公司的對抗,又有進一步的擴展與深化,如女性角色的增加,代際衝突的突顯,社會性也更爲廣闊,這些使得第二部的口碑依然不墜。

金融俠客“下克上”

《半澤直樹》的兩部劇集根據日本暢銷作家池井戶潤的《半澤直樹》系列暢銷小說改編。針對爽劇的說法,小說原著作者池井戶潤說它類似於上班族版的劍戟電影,日本同志社女子大學影山貴彥教授也認爲它屬於當代的時代劇(日本人對古裝歷史劇的稱呼),它帶給觀衆“屬於‘約定’式的快樂,半澤直樹就像能解決所有問題的水戶黃門、一定能手術成功的Doctor-X(指《外科醫生·大門未知子》中的大門未知子)一樣”,半澤直樹的“下克上”行爲,大有逢佛殺佛,逢祖殺祖的意味。引爆網絡的正是這種半澤對決銀行腐敗高層的戲碼,特別是反派角色,邀請了歌舞伎出身的演員香川照之、片岡愛之助、市川猿川助。飾演半澤直樹的堺雅人由於人設關係,他“表演的自由度”不高,而三位歌舞伎出身的演員則可以大展七情上面的浮誇的“顏藝”表演(這也是劇集能成爆款的重要一點)。透過快速的剪輯、演員的面部大特寫、咬牙切齒講臺詞,半澤直樹與銀行腐敗高層的雙方臉部貼近“近乎親吻”的可怕場面等都令人瞠目結舌。導演認爲,《半澤直樹》實際上是現代包裝下的時代劇(半澤直樹屬於劍道高手設定也暗喻了這一點),與反派對峙的場面如果不弄到極致的話就無法炒熱氣氛。

正是由於將劇集定位於時代劇,所以導演對險惡環境下的正義與邪惡的對決進行了濃墨重彩的刻劃,強調了看似勢單力薄的正義一方和強大、邪惡的反派之間的懸殊對比,讓正義一方越是被壓制得厲害,其最後反彈的力度就越強,營造的戲劇性效果就越驚人,而其“以牙還牙,加倍奉還”的快意就會來得更淋漓盡致。

《半澤直澤2》的導演深諳此道,一開場就將半澤直樹的命運置於比第一部更加險惡的環境下:他被從銀行(母公司)下放至證券公司(子公司)任營業企劃部部長,他率領部下正要與一家大型IT企業簽署涉及1500億日元的企業收購案的業務,半路卻突然被母公司的證券營業部部長伊佐山“截胡”。母公司搶掉子公司的生意,在子公司內部安插內線,合作的IT公司出爾反爾、背後捅刀,時不時還要應付金融廳壞心眼兒官僚的檢查,他還要面對子公司員工的懷疑,可謂四面受敵,其形勢險惡如溫瑞安小說的主人公,打完一個對手,必有一個功力更強的對手出場。於是,三分鐘一個高潮,五分鐘一個轉折,十分鐘一次歇斯底里的正邪對決令觀衆血脈賁張,欲罷不能,日本網友會聯想到《龍珠》中悟空和弗利薩的對決,中國網友則多會聯想到宮鬥劇。

但《半澤直樹》與完全架空的爽劇又不同,大玩“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的花招。小說中的人物是虛構的,但是裏面的事件卻取材於真實事件,如它將泡沫時代的一系列銀行醜聞事件,如伊藤萬事件、尾上縫事件、第一勸業銀行醜聞事件、總會屋醜聞事件、日航破產重組事件等都掰碎了揉進小說中,在真實事件的基礎上進行了戲劇化處理,因此特別容易引爆觀衆、媒體、網絡。

其次,小說作者池井戶潤曾在三菱銀行的融資科工作七年,經手過的銀行企業融資案過千件,這使得《半澤直樹》中對銀行職員(社畜)的工作實況、言行舉止和心理狀態的變化,銀行醜聞和事件的來龍去脈,都能落到實處,撓到癢處。

更厲害的一點是,《半澤直樹》並不以呈現銀行這個職場世界爲滿足,它更大的野心,是以銀行這個職場世界來反映、觀照泡沫經濟三十年來日本社會和人心的變遷。某種程度上,“以牙還牙,加倍奉還”絕不僅是半澤個人的復仇,而具有代際逆襲的意義。

“加倍奉還”:三代職人兩代逆襲

《半澤直樹》第一部講述了上世紀末經濟泡沫前夕,懷抱着玫瑰色的夢想入職銀行的半澤直樹,隨後在經濟泡沫的大潮中載沉載浮,看到了銀行這個組織性的體制怪物所患的陳痾,以刺客般的勇氣發起挑戰。他識破了自己的上司——分行長主謀的騙貸,全額追回5億貸款,隨後在調查銀行客戶伊勢島酒店的經濟振興計劃的過程中,發現了銀行常務董事大和田違規放貸的證據,雙方殊死較量,大和田常務下跪認錯,職務降一級,半澤自己的代價更大,被下放到銀行下屬的證券公司。與腐敗銀行高層的纏鬥,讓他感覺自己仿如“坐上了一輛在看不見的軌道上滑行的過山車。最初車子行駛緩慢,漸漸地,周圍的環境變得險惡起來,最後不得不橫渡湍急的流水,在懸崖峭壁之間飛馳。這段漫長的旅程,沿途崎嶇坎坷,佈滿了一道又一道的暗礁險灘、高山溝壑。”

《半澤直樹》劇集第一部中,半澤直樹幾乎是單打獨鬥,偶爾得到同期入職同事的幫助。而第二部中,與母公司東京中央銀行及無良大IT企業對抗的,除了半澤,還有其下屬,年輕的森山雅弘和今村瞳,以及被惡意收購的Sprial公司的瀨名社長,他們可以說是“迷失一代”的年輕人,也就是在泡沫經濟之後“就職冰河期”時入職的年輕員工,他們人微言輕,面對“功勞屬於上司,過錯全歸自己”的奇怪公司文化,受盡打壓,滿腹怨氣。半澤直樹則屬於“泡沫一代”。而銀行高層如大和田常務、三笠副行長則屬於“團塊世代”出生的人,他們一出生就碰上日本經濟飛速發展的好時代,佔盡好處,結成了腐敗和自私的“抱團一代”,拉幫結派,唯利是從,半澤這樣形容他們:“頭腦中只存在誰的地位比較尊貴這種簡單的構圖。在行內時專橫跋扈,以社會精英自居,可一旦遇到比自己位高權重的人物,便立馬放棄自尊,極盡奉承之能事。”

因而,《半澤直樹》第二部中,半澤直樹代表的證券子公司對銀行母公司的對抗,可以說是“泡沫一代”(代表爲半澤直樹)和“迷失一代”(代表爲半澤的屬下森山)兩代人結盟,對“抱團一代”發起對決。在小說中,半澤對於這三代人有着非常精彩的剖析。他說,“抱團一代”工作只是爲了自己,當這些人忘掉了工作爲社會這個大原則的時候,他們就會一味地利己。一味利己的工作就是內向的、自卑的,會因爲自私而變得醜陋、扭曲。這樣的人一多,公司當然就會越來越腐朽。組織一腐朽,社會也會跟着腐朽。在小說和劇集中,這些“抱團一代”被簡單化爲自私自利的一代,失去了初心。

而對於半澤所在“泡沫一代”和木森山、瀨名爲代表的“迷失一代”,劇集則透過他們的工匠情結以及他們對傳統小企業的情有獨鍾來表明其初心。更爲可貴的是,半澤能對自己有所反省,又能看到下一代的優點,認爲他們的憤世嫉俗非常可貴,因爲十年後,他們將成爲公司的中流砥柱。他們對社會一直持有疑問,所以才更能發現改革的可能。

小說中,半澤只是對“迷失一代”寄予希望,在劇集中透過他們和半澤的並肩作戰,直接加以肯定:“你們將在十年後成爲社會真正的主導者,你們的奮戰一定會使這個世界變得更好。往後我希望你們挺起胸膛,自豪地爲客戶工作,就算對手是銀行也不怕,你們這個年代的逆襲,不,你們的加倍奉還,我們由衷地期待着。”半澤是在和他們聯手挫敗伊佐山、三笠副銀行長的陰謀後說出這番話的。因此這裏的“加倍奉還”就不只是醜陋的公司權力鬥爭,而是在社會意義上代表了“後浪”對“前浪”的態度和抗戰,正面肯定和鼓勵“後浪”的勇氣、抗爭和努力,雖然這方面的刻劃稍顯簡單。

日本網絡上有一個有趣的觀察,喜歡看《半澤直樹》的觀衆並不是20歲至30歲的年輕一代(他們不明白爲何劇中人如此急於工作,且對於更宅向的他們來說,片中的代際衝突對他們而言是更陌生的),反而是30歲至60歲之間的觀衆,正好是與劇中人物的同齡人,這說明《半澤直樹》的劇情確實戳到了這些“社畜”的痛處,那就是他們正如半澤直樹一樣,痛切地意識到了“組織的常識和社會的常識的不一致”,如第一部劇集中銀行對小企業的“晴天打傘、雨天收傘”的做法,第二部劇集中銀行聯合IT大企業惡意收購小型電腦公司Sprial,銀行高層的中飽私囊、打壓下屬等種種醜態,其實最終都反映了泡沫經濟之後日本社會的崩壞,其根源是“經濟運行及其配套的政治結構與樸素的道德倫理觀念之間產生了難以調和的系統偏差。”

半澤直樹之所以是與組織爲戰的“金融俠客”,正是在這個糾偏補弊的意義上而言的,它或許過於誇張了,但透過銀行這個小社會的種種弊端,觀衆不難看到整個日本社會存在的弊病。

《半澤直樹》當然是一部“爽劇”,它之所以成爲爆款,恰恰因爲它簡單粗暴地戳到了日本社會的痛處——“社畜”在現實中很難轉化爲“爽點”的種種“不爽”的存在。

文 | 連城 編輯 | 陳凱一

本文系獨家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