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陸柯言

華爲宣佈加入鯤鵬生態進軍智能計算行業一年後,在上下游企業的推動下,鯤鵬生態計算產業交出了一份全新成績單。

近日,廣東鯤鵬生態夥伴大會正式舉辦。廣州“鯤鵬+昇騰”生態創新中心COO邱磊對界面新聞表示,截至目前,鯤鵬已適配2000餘個產品和超過2000 個解決方案。

狹義上的鯤鵬指海思自研的、基於ARM架構的服務器芯片,它是支撐IT體系的底層計算平臺。基於鯤鵬處理器,包括PC、服務器、數據庫、存儲、操作系統等在內的一整條產業鏈正在慢慢搭建起來。

作爲鯤鵬生態的重要參與者,華爲在去年宣佈,計劃在未來五年內投資30億元人民幣來發展鯤鵬產業生態。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在各地落地生態創新中心,支撐整個計算生態在區域落地和佈局。

今年5月,廣州“鯤鵬+昇騰”生態創新中心正式成立,主要輻射華南地區。截至目前,鯤鵬與長沙、南京、重慶、廣州、貴州等地達成合作,開設了18個生態創新中心,培養當地計算產業生態。

計算產業對生態依賴極高。以市場份額極高的英特爾爲例,市場主流操作系統、編譯器、中間件乃至應用軟件,90%都基於英特爾的x86架構。遷移代碼的成本並不低,這也是英特爾長期把持市場的原因。

基於ARM架構,華爲耗資200億元研發了鯤鵬芯片及芯片組,並在去年正式宣佈進入智能計算行業。

華爲對鯤鵬計算產業的助力,選擇用“一雲兩翼雙引擎+開放生態”來概括。其中,“雙引擎”指的是鯤鵬(通用計算)和昇騰(AI計算)兩個系列的處理器,“一雲”指華爲雲,兩翼則指智能計算、智能數據與存儲兩大業務。

作爲成熟市場的闖入者,鯤鵬生態尚不如英特爾成熟。因此,必然要經歷一番艱難的生態建設,吸引更多開發者。

這對任何一家公司來說都很難。僅就人才角度來說,全國計算機學生從小學習的就是國外產品的底層技術,而鯤鵬的目標是對這套成熟IT體系的替換,這需要付出極高的時間和金錢成本。

爲了培養鯤鵬產業人才,華爲在去年發佈了沃土計劃2.0,宣佈未來5年投資15億美金,幫助開發者基於華爲產品、平臺、APIs進行技術與商業創新。近期,華爲聯動八所高校啓動廣東鯤鵬生態人才計劃,意在爲廣東及周邊區域的鯤鵬生態建設挖掘更多開發者。

新基建背景下,各行各業都要經歷數字化改造,對計算芯片在性能、功耗、成本、應用開發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鯤鵬而言,智能計算行業不僅意味着巨大的商業利益,一定程度上,也是爲避免“卡脖子”狀況的未雨綢繆。

鯤鵬的目標是,圍繞未來計算產業打造一個真正的開源平臺,達到真正的自主創新。邱磊對界面新聞透露,希望未來三年內能有90%的國產軟件跑在鯤鵬上。

實現這一目標,鯤鵬面臨的挑戰不少。比如,如何滿足應用的多樣化、開發者的使用習慣以及自身的商業需求,如何更方便地將應用遷移到鯤鵬上。爲此,鯤鵬也推出了一系列開發者工具,旨在進一步方便開發者,在儘量不改動太多應用代碼的情況下完成遷移。

創新中心承擔了輻射區域企業的作用,比如幫助生態夥伴免費使用測試資源做適配、遷移和調優工作,同時提供相應遷移工具、知識服務、社區服務等,幫助合作伙伴節省遷移成本。今年7月,華爲在廣州舉辦了鯤鵬應用創新大賽,通過獎金激勵,牽引更多開發者加入鯤鵬生態建設。

截至目前,廣州“鯤鵬+昇騰”生態創新中心對接了300多家ISV軟生態企業,已有80家企業的軟件產品、解決方案在鯤鵬資源池上進行適配。就全國而言,鯤鵬已經培育了超過800家合作伙伴,主要集中在政務、金融、電信等行業。

“適配只是走出了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也就是大家都能跑在鯤鵬上,但是真正的好用,還是要市場來檢驗,只有好用,客戶纔會真正買單。”邱磊表示,創新中心後續會圍繞各種行業精細化場景逐步突破,做好從底層芯片到上層應用的性能調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