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火車,最先想到的,是曾經看過的一個廣告,火車一路穿過山越過海,車窗外觸目的青蔥與自由的風,延綿成了明麗的風景。宮崎駿《千與千尋》裏,行駛在蔚藍海水上的火車,在很多人心裏仍然記憶深刻。直到今天,火車也是很多想要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的年輕人,首選的交通工具吧。

第一次坐火車,是大一升學的那年,老爸和我乘上了去求學的地方的火車。喧嚷的人羣、漫長的路途,23個小時的火車坐票,當然談不上什麼詩意與遠方,觸目可見的全是人間煙火氣。泡麪的香氣、各種方言的人們的交談聲、深夜裏火車的轟隆聲在一道道樹影裏不斷向前,人在這一隅天地裏最大的感受便是沉悶與昏昏欲睡。

當到達海口的時候,由火車換上了高鐵,頓時感覺空氣都清新了起來。長途的火車對人來說是個考驗,至於什麼詩和遠方,那更多的是生活富足人對於精神世界的追求,並非還在溫飽階段的底層人羣的嚮往。對於部分人來說,有時候僅僅是好好活着都需要拼盡全力。

知乎上有這麼一個問答:“爲什麼火車硬座和硬臥僅相差一百快,很多人還是會選擇硬臥?”硬臥難道不比硬座舒服嗎,答案是否定的。高贊這樣回答說:對那個乘車的人來說,一百快錢也是一筆很大的錢,需要賺很久,省很久。有時候,世人的苦超出了你的想象。

因爲便宜且有學生優惠,所以寧願多花一點時間在路上,這也是我一直首選火車回家的念頭。儘管餐車上25元一份的盒飯比泡麪來得有滋味,但泡麪仍然是火車上十分暢銷的食物,在這裏,也是最接近平凡人間煙火氣和芸芸衆生的地方。

當然,火車上也有很多暖心的時刻,比如力氣小又身高不夠的我,總是會有人主動幫忙扛行李箱;有一次和老鄉聊天談到肚子餓,醒來便收到他買來的零食,還有留言的紙條,還來不及說聲“謝謝”,對方卻早在上一站下了車。比起曾經坐過的高鐵和飛機,火車仍然是我覺得最接近人間溫暖的地方。(當然,有一次還遇見了中年男子鹹豬手揩油的事情,女孩子一個人坐火車也要很小心。)

最後,附上程璧的一首民謠《火車》,歌詞改自一位土耳其的詩人塔朗吉:

去什麼地方呢?這麼晚了美麗的火車,孤獨的火車?悽苦是你,汽笛的聲音,令人記起了許多事情。爲什麼,我不該揮舞手巾,乘客多少都和我有親。去吧,但願一路平安,橋都堅固,隧道都光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