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8月2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古代人類究竟有多強壯?這似乎充滿了許多想象空間,考古學家安妮米克·米爾克斯測試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矛投擲軌道屬性,這根木製矛是尼安德特人在30萬年前製作的,長度大約2.13米,類似於一端削尖的特大掃帚。這個矛是上世紀90年代德國Schöningen遺址發現的,同時發現的還有35匹屠宰的馬遺骸。顯然,尼安德特人擅長使用長矛作爲武器,他們是非常成功的狩獵者。

但是這些古老武器能投擲多遠呢?

安妮米克希望知道答案,於是她委託一位木工使用雲杉木材雕刻這個矛的複製品,然而,要獲得真實答案,她需要研究尼安德特人如何投擲矛,畢竟他們是狩獵者,他們使用長矛和其他原始技術捕殺獵物,如果現今將一支矛交給普通人手裏,他們就會捱餓。

安妮米克是倫敦大學學院的一位考古研究員,她說:“主要的問題是努力克服缺乏投擲矛的技巧問題,早期研究測試了沒有投擲經驗的參與者,有時是科學家上場投擲,得出的結論是這些長矛僅能投擲十幾米,對獵物構成的殺傷力有限,這令我非常苦惱。”

2018年,安妮米克將6名標槍運動員的測試報告發表在《科學報告》雜誌上,這些訓練有素的投擲者以時速56公里、高度24米投擲尼安德特人曾使用的矛。

安妮米克以運動員作爲研究對象,爲這個古老爭議增添了新的數據——長期以來,學者們認爲尼安德特人的武器太重,無法投擲,因此必須手持矛等武器直接刺向獵物。但與從遠處投擲相比,這種刺穿技術風險高,成功率低,而且這可能是導致尼安德特人最終滅絕的原因之一。

然而,安妮米克充滿信心地說:“事實上,在尼安德特獵人手裏,你將看到完全不同的畫面,他們擅長使用長矛,長矛能夠飛很遠的距離。”

安妮米克並非唯一邀請運動員做試驗解答人類進化謎團的科學家,在她的試驗中,讓投擲標槍的現代運動員模擬遠古矛獵者,其他最新研究也使用跑步者模擬早期人類覓食者,讓划艇運動員模擬早期農夫。在高強度訓練模式下,運動員面對的身體需求更類似於我們體能高度活躍的祖先,還有一些運動員將自己逼到了極端——讓研究人員在生存模式下分析人體潛能。

英國拉夫堡大學生理學家丹尼·朗曼說:“這條新興的研究路線提供了研究和探索人類進化歷程方面的巨大潛力。”

靈活的骨骼

2020年《身體人類學年鑑》中及“人體運動古生物學”的概念,朗曼和同事指出,人類運動古生物學家對於人類物種進化提供了重要線索,並且人類仍將繼續進化改變着。

大約十年前,該研究報告合著作者傑伊·斯托克開始對運動員進行分析,具體而言,是對他們骨骼進行CT掃描。斯托克是一位人類學教授,之前他在劍橋大學執教,目前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執教,他希望能確定與運動相關的骨骼特徵,他也可以在人類祖先骨骼上發現這些特徵,這將有助於搞清楚遠古社會對體力的需求——幾千年前或者更早的時候,普通人跑步、投擲和搬運物體的運動量是多少?

當時人們已知道劇烈、反覆的運動動作會改變骨骼特徵,例如:骨骼骨度、形狀和密度,當你習慣性地使用某種方式鍛鍊骨骼時,骨骼將變得更加堅固,能抵消外界壓力。人體骨骼的骨改變模式取決於所進行的特定活動,但要了解這些模式,斯托克需要一個關鍵數據——已知鍛鍊方案下的骨骼測量結果。

與尼安德特人相比,現代人每天的生活模式都無法“體能達標”,現代人類生活在工業化社會中,大多數都是電視迷,或者習慣於久坐辦公,適度活動的人會參加多種運動,但他們的骨骼特徵不能代表任何一種特定行爲。

這就是爲什麼斯托克會關注運動員,他說:“如果現代運動員與尼安德特人就同一項運動而訓練,並且訓練很長一段時間,特別是青春期,那麼他們很可能形成明顯的身體運動模式。”

在初步研究中,斯托克和研究報告合著作者科林·肖發現大學游泳運動員、田徑運動員和曲棍球運動員之間存在着共同的骨骼特徵,2013年,他們在《人類進化雜誌》上發表論文稱,現代游泳運動員與19世紀安達曼島居民的骨骼十分相似。4-12萬年前智人和尼安德特人的脛骨似乎比青春期開始每週跑128-160公里的越野賽運動員的脛骨更強壯,這暗示着早期人類爲了尋找食物,不得不每天四處奔波。

近期,該方法還揭示了中歐早期農業婦女的艱苦勞動,在2000-7000年前,他們的日常工作似乎與現今訓練優秀女運動員一樣艱辛。2017年,發表在《科學進展》的一項研究表明,斯托克的研究生艾莉森·默裏對比了30名新石器時代女性和現代的田徑運動員、足球運動員、賽艇運動員和非運動員的骨骼強度。平均而言,中歐早期女性務農者的小腿骨骼與現代非運動員相似,這表明中歐早期女性通常都生活在離家較近的地方。

目前,默裏是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的人類學家,他說:“但是最大的發現是當我們分析中歐早期務農女性手臂時,推測她們的手臂甚至比賽艇手更強壯。”

據悉,現代賽艇手每週訓練21個小時,划槳時的力量超過自身體重的6倍,然而,由於種植和收割莊稼、研磨穀物和製作陶器,農婦的手臂也非常強壯,她們從事低強度、高重複度的運動。

達到極限

除了對比分析過去勞動人口的身體狀況,默裏和其他研究人員還基於運動員的身體數據調查更多關於人類進化的基本問題:在充滿生存壓力和物資稀缺的時代,我們的祖先是如何生存下來的?

從理論上講,人類存在一種進化應對機制,當物資耗盡時,身體荷爾蒙指數會告訴身體將能量運輸至完成最重要的任務——用於免疫防禦和重要器官維持,而不是用於非緊急的事情,例如:性交配。然而,這一過程的具體細節亟待進一步探究,顯然讓參與者捱餓和過度勞累是不道德的。

但是一些人已將自己的身體推向極限邊緣——通過步行、騎自行車、划艇等其他自我提升鍛鍊方法,超耐力運動員將在持續數天或者數週的比賽中達到最佳競技狀態。

科學家跟蹤分析了這些運動員在整個艱苦比賽中的激素、免疫標記以及肌肉和脂肪儲備的變化,默裏說:“通過這些研究將揭曉遠古人類祖先的生理學和內分泌學知識,這些類型的問題,我此前未曾思考過,現在我們只有分析尼安德特人的骨骼才能找到答案。”

近期,默裏和朗曼收集了3-6倍馬拉松長跑路程的運動員唾液和血液樣本,並且是在極端氣候條件下進行的,在西班牙和祕魯叢林的兩場比賽中,氣溫接近38攝氏度,而在尼泊爾喜馬拉雅山脈和芬蘭北極圈,氣溫則低於零攝氏度。

目前研究人員正在分析極限運動員的唾液和血液樣本,並期望最終數據,他們已獲得了概念證據——證據表明超長耐力的比賽實際上會導致人體進入生存模式。2018年,郎曼、斯托克等人在《美國人類生物學雜誌》發表論文稱,他們評估分析了66名田徑運動員,後者在22-36個小時內完成了一次持續165公里的賽跑,賽後運動員的免疫標記顯著增強,同時睾丸激素和性慾下降(測試者通過觀看半裸人體幻燈片的興奮指數)。

這符合理論預測,當情況變得惡劣時,人體免疫防禦優先於性慾,斯托克說:“他們的身體必須決定如何分配能量,對我而言,這真有非常有趣,因爲這是一扇瞭解人類生存的窗戶,這扇窗戶是由運動員通過人類極限體驗進而洞察到人類祖先的生存狀況。”(葉傾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