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在洪武三年第一次分封功臣的时候,他封了六个公,二十八个侯,两个伯爵。这样加起来有三十六个人,比较有意思。因为这些封为公爵的人一定要功劳特别特别大,是直接帮助朱元璋建立明朝的功勋。比如他身边的谋臣李善长,徐达,常遇春这样的常胜将军,当然还有像他的外甥李文忠,跟老朱时间最久成为一个方面军领导人的冯胜,邓愈。只有这六个人,起初才有资格被封为公爵。第一:朱元璋打天下时论功行赏,朱升想要免死铁券,最后儿子还是被杀

1:老朱打下天下,手底下的这些人被论功行赏,分为三等级

朱元璋在打天下的时候,是要靠着文武大臣同心协力,最终创建的帝国。因此在建立明朝后,首先要确立皇后,太子的身份。接下来就应该想想怎么安置这些功臣,在明朝分封功臣大致有三个等级,公爵侯爵伯爵。其实也有子爵和男爵,不过那都是被追封的。明朝也有封王的功臣,不过那都是等其死了之后。徐达是中山王,常遇春是开平王,汤和是东瓯王,仅此三人。

2:公爵都是有大功劳的,侯爵全部是武将,伯爵全部是文臣

朱元璋第一次分封是六位公爵,二十八位侯爵,两位伯爵。分封为公爵的一定要功劳特别大的,比如说李善长很早的时候就跟着朱元璋,因此被封为韩国公,徐达是武将之首被封为魏国公,常遇春为郑国公,李文忠曹国公,邓愈卫国公,冯胜宋国公;可奇怪的是28个侯爵全部都是武将,2个伯爵则是文臣,一个是汪广洋,另外一个是刘伯温。

3:朱元璋想封朱升为伯爵,遭到其拒绝,免死铁券始终没起到作用

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时候,还有一个人为王朝诞生做出很大贡献。那个人就是为朱元璋献出九子箴言的儒生朱升,朱元璋念及他功劳很大,想封他为伯爵。遭到其婉拒,问老朱要了免死铁券。可等到他儿子犯罪的时候,功臣铁卷还是没起到作用,该被杀头还是被杀头。第二:朱元璋时期藩王俸禄最高,铁卷可以世代承袭,信任刘基待遇最低

1:老朱时期的低薪养廉政策,藩王俸禄最高,官员工资都很低

明朝的规定这些人有地位有名声,而且有待遇。那时候按照粮食来计算,明朝规定最高的俸禄是亲王,为一万石粮食。分封时候最高可达到五万石粮食,公爵待遇最高的就是徐达,一年五千石粮食,李善长是四千石。其他的公爵则还要少一些,普通的侯爵一般来说只有一千五百石,还有六七百石的。伯爵就更少,汪广洋是360石,刘伯温是240石。刘家后人不少沾了他的光,刘家的年薪涨到了七百石。一品官员年薪八十石,最低的一年只有十几石。

2:免死铁卷可以世袭,如果铁卷被夺就要坏事

我们看古代的电视剧,免死铁卷可以世袭,明朝自然也不会例外。这是世代享受的政治待遇,铁卷里面的字带着金,这可是传家之宝。除了这个还有皇帝的圣旨,被称为铁卷丹书。如果被夺卷就要坏事,要保住就得老老实实不惹事。可这些粗人出身的武将保证不了不惹事,最典型的就是永嘉侯朱亮祖。纵容小舅子胡作非为,在朱元璋面前无人先告状。害的老朱杀死一代忠臣,恩仇必报的朱元璋把他活活鞭打1致死。

3:朱元璋最信任的就是刘伯温,可是给他的待遇很低

在老朱的这些功臣当中,按理说刘伯温功劳那么大,怎么着也得封为侯爵。可是朱元璋则不然,给他封的是诚意伯。俸禄更是低的可怜,朱元璋器重刘伯温,表现的是一种信任。他跑到前线,家里的事情都交给刘伯温。刘伯温负责中央工作,有官员犯错误,李善长等人不愿意处理。刘基不管报告给朱元璋之后,马上把他杀死。在封建时代,皇权是凌驾于所有法律之上的。他承诺给功臣免死铁卷,但是同样也可以收回。为什么能够得到善终也就那么几人,其他的人并不是真的要造反,而是在一些细节方面让朱元璋很不爽。再加上老朱有除掉功臣的决心,所以才会有那么多大案发生。以上便是小殷说历史的原创文章,有不同意见和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相关文章